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有制与私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制与私有化胡培兆改革开放过程中,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理论上常常牵涉到私有制与私有化问题。可能因为思想方法混乱,或者言不由衷,因而理论界对此含糊其辞者有之,说话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者有之。于是,我写此文提出讨论。一、私有制的内涵与复出途径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论明朝国有军屯土地的私有化吕景琳在进入地主封建制以后,土地私有制是基本形态,但它的发展成熟又是一个过程。随着封建王朝周期性更替所造成的大片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封建国家往往在这个基础上实行部分土地国有制的分配与经营。明代国有土地称作官田。官田的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法》立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稳定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个农村基本土地制度符合中国社会现实国情,有巨大的优越性。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不单纯是由农村土地制度造成的。土地私有化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村的许多问题,无非是一个私有制崇拜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关于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春秋战国社会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从许多角度来说,都仍然是亟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领域。田昌五、臧知非著《周秦社会结构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一书,就是推进这一研究的成功之作。作者首先对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并对夏商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在勾勒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变动的历史过程时,作者以“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关系的转变:国家授田制的普遍施行、土地私有制的发生及其特点”为题,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春秋各国土地关系的变革;战国时期的国家授田制;…  相似文献   

5.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必然涉及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所有制转轨的关键,这决定了俄罗斯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性.俄罗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是私有化,并主要分为小私有化与大私有化两种方式进行.总的来看,俄罗斯私有化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格局,而且也较为顺利地实现了私有化的目标:建立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俄罗斯在对城市的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的同时,也对农业进行了改革.农业领域的改革主要涉及农业土地私有化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改组等问题.尽管俄罗斯的农业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随着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农业政策的调整,其农业已出现好转态势.  相似文献   

6.
以战国中叶的商鞅变法、魏晋时期的占田荫客制和中唐两税法为标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夏、商、西周是土地私有制的萌芽时期,战国秦汉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期,魏晋至隋唐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时期,中唐至明清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定型和成熟时期。关于土地制度的演进阶段和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我们另有专文论述。本文着重动态考察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特点,及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及媒体在土地问题上寄予太多的理想化色彩,似乎中国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在于土地制度不好,土地一私有化就可以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这种认识缺少对当前中国土地制度合理性的基本理解,具有很强的乌托邦色彩。在讨论土地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具备关于土地的一些常识,这些常识构成了讨论土地问题的前提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加入 WTO的新挑战 ,理论界正在进行新一轮土地制度创新的积极探索。从目前的讨论看 ,一般都强调家庭承包经营制的种种缺陷 ,提出土地私有化或准私有化的种种理由和措施 ,主张弱化国家和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 ,强化承包权 ,搞活经营权 ,包括充实农户土地使用权的内容 ,赋予农民排他性的占有权、开发权、收益权、转让权、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 :(1)实行土地国有永包制 ,实际上就是永佃制。 (2 )实行土地私有制。 (3)不断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三种观…  相似文献   

9.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极力否定公有制,美化私有制,把全面实行私有制说成是医治中国经济的良方,认为唯有私有化,才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希望。因此,在当前,批判经济私有化思潮,既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保证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论孟子的富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经济学说创立于孔子,定型于孟子。孟子仁政学说的内容包括封建制度下政治、经济、伦理、道德诸方面统一的社会模式。仁政在经济领域中的集中体现就是富民。孟子的富民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制民之产。制民之产就是让百姓拥有一定数量的私有财产,其中主要指私有土地。孟于认为,只有让百姓拥有一定的土地,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使民富足,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才能得以巩固。战国时期,随着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的推广,为小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买卖现象的存在,必然出现土地兼并,威胁小…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否意味着土地的私有化呢?这是一个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性质为用益物权,不是土地私有化性质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转移的是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部分权能,而不转移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目的是在农村土地用益物权制度下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而不是实现土地私有化性质的土地(所有权)兼并型规模经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和允许多种形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将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权性质得益彰显,但不体现土地私有化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满足"三个不得"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傅晨 《学术研究》2006,(1):47-52
本文综合考察了研究俄罗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俄罗斯农地制度私有化改革包括土地私有化和建立私人农场。土地私有化的主要手段是股份化,目的是建立私人农场。本文认为,俄罗斯农地私有化的进展和绩效不佳,不应夸大土地私有化改革的作用,这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所有启示。  相似文献   

13.
第一,关于私有财产的问题。马克思在公有制的前提下是承认私有财产的,他在《资本论》(第一卷)关于资本积累的趋势中认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自身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建私有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本已歧义百出的中国古代史分期,进一步展开了争鸣。实际上,无论西周封建论、春秋封建论,还是战国封建论、秦统一封建论,以及魏晋封建论,如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来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形态等多项指标来看,封建制国家的成熟、定型,是在西汉中期。现试阐析如下。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全面确立 中国古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其重要条件和标志之一,是土地的自由买卖,以及土地兼并的可能及其实现。质言之,即土地私有化的产生。 然而,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中国的普遍确立,却是在西汉中期。我们可以从汉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成分,以及这种结构的垂范后世,得到确证。 关于汉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史学界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对研究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的土地改革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土地所有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改革的方向不是实行土地私有化。中国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取向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所有制结构层面,要推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向土地国有制的动态结构调整;第二个层面是所有制实现形式层面,要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不断创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战国授田制试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以往较为流行的答案是:井田制的瓦解与可以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近年来,随着秦代简牍的大量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志主张:战国,特别是商鞅变法之后秦的基本田制为授田制,此制一直延续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但是,要使这种观点牢固地确立起来,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还需要对战国授田制作更为充分完整的分析论述,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努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私有化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中国也出现了一股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崇尚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思潮,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我国的国有经济究竟向何处去?本文拟通过对西方国有化和私有化矛盾运动的粗浅认识,略谈心得,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土地公有制改革的一些看法吴亚卓当前,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推行以及改革的深化,有些同志认为,土地公有制已不适应现阶段生产力的要求,应建立西方式的土地私有制,本文针对此种情况,论证土地公有制的优越性,并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作一些合理建议。一、谁是土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私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私有制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思想理论是最严正、最科学的,至今仍是我们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经济的指南。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是他对私有制认识的一个重大转折,是从拘泥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论,转到现实的社会主义存在私有制论。毛泽东曾过急地主张“让资本主义绝种”,但实践又使他清醒认识到,只要社会需要,搞一点资本主义也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构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制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诸项经济制度中,最招物议的恐怕莫过于它的土地所有制了。早在18世纪中叶,托马斯·斯彭斯、威廉·奥格维尔等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就对土地的私人古有制度进行过猛烈抨击,率先提出了以土地国有化取代土地私有制的政治主张。以后,大卫·李嘉图詹和姆士·穆勒又从古典劳动价值论出发,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农业雇佣工人、农业资本家同大土地所有者之间互相对立的分配关系。特别是李嘉图关于地租的理论,把锋芒直指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私有制,从而为土地国有化运动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