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中国民族图书馆自建馆以来,对藏文古籍文献的搜集、保护、整理、研究等基本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历年来中国民族图书馆在馆藏藏文古籍文献开发和研究、古籍资源的综合利用、文献资源的搜集保护以及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以后藏文古籍文献开发研究提供新的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河南古籍地方文献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手稿本、稀见书、禁毁书是河南古籍地方文献的精品,研究河南古籍珍本地方文献,对于彰显中原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与支撑力的提升将有重要作用.河南各地遗留有大量的古籍文献,其中有不少古籍手稿本、稀见书和禁毁书尤为珍贵.如新乡市图书馆藏孙奇逢的《读易大旨》手稿、明代崔铣撰的《文苑春秋》4卷,孟县文化馆藏孟津人王锋撰的《拟山园选集》等,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维吾尔族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维吾尔族古籍文献是维吾尔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疆和平解放以后,维吾尔族古籍文献的挖掘、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取得了大量实质性的成就,发表了大量民族古籍研究学术论文。许多口头流传的古籍已经记录下来或者进行了录音。另外,关于其他维吾尔族古籍文献的著作和文章也不断问世。  相似文献   

4.
电子阅览室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局域网和高校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重要基地”的一部分。它以高技术手段为支撑,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内涵,拓展了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改变了过去独立的馆藏结构和单一的纸质文献藏书模式,逐步形成了一个数字化、电子化的多媒体形式的网络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5.
蒋秀英 《北方论丛》2001,(6):W002-W003
20世纪以来中国古籍整理和开发利用进入了最为迅速的发展时代,这为改造传统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文化提供了重要基础.古籍整理的现代化、学科体系化,推陈出新与现代社会发展接轨,一直是诸多学科研究的交叉前沿课题.中国古典文献的辑秩工作,多年来却处于理论滞后于丰富实践的境地.曹书杰博士的<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问世,改变了这种现状,为中国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拓展了新的思维空间,为文献学研究者和图书馆古籍工作者提供了一部重要的理论参考著作.  相似文献   

6.
中文古籍数字化的成就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占伟 《殷都学刊》2004,(4):100-103
我国古籍可分常规古籍和特殊古籍两大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古籍数字化成为可能并迅速发展。用现代手段整理、开发、保存古籍文献 ,是古籍发展的趋势 ,也是其唯一出路。中文古籍数字化在 2 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辉煌成就 ,尤其在特殊古籍数字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古籍数字化向纵深发展和用户要求的提高 ,古籍数字化又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满文、突厥文等古籍文献不但对民族文献学、文化发展史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而且对其他各个学科的研究也具有原始资料价值。种类齐全、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为这些学科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如果没有丰富的古籍文献作为依据,满学、突厥学等学科的研究就很难深入,甚至可以说很多学科就是在大量古籍文献的发掘和研究基础上建立,并逐渐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8.
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藏医古籍文献,是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藏医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将就一些重要的藏族医学古籍文献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山西分院哲学研究所(后改称为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资料室,1970年撤消,1978年图书资料室重新组建,1981年10月改为图书馆,1986年迁入新址,馆舍面积4435平方米。本馆现设有采编部、文献流通部、期刊部、科技部、谱牒部等五个业务部门;设有中文、外文和古籍、报刊等三大书库及现刊阅览室、缩微阅读室、电子阅览室、港台报刊阅览室、学术著作阅览室。本馆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馆领导的带领下,本着为科研服务的宗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藏书总量为14多万册,其中中文图书近10万册,外文…  相似文献   

10.
彝文古籍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献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于研究古代有真实的史料价值,过去研究彝族历史的,多靠汉文文献,当然,汉文文献对研究彝族史是不可少的。但汉文献作者不可能对彝族的历史写得全面、细致,而彝文古籍是本民族写的,比较全面,而且比较细致,是研究彝族历史的极宝贵的资料。同时彝文古籍对研究经济、政治、文化、文学、历史、哲学、地理、天文历法、语言文字、医学、民俗、宗教等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玉 《河北学刊》2008,28(1):104-109
"懂"是现代文学理论范畴,是理性主义的产物。中国古代文学欣赏不以"懂"为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把"读"和"解"进行了区分,"读"和"解"都属于文学欣赏活动,但"读"比"解"更具有根本性,没有"解"仍然可以欣赏,并且不影响欣赏的性质,但如果只有"解"而没有"读",即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体味,那就构不成欣赏。中国古代的"解"主要是文意上的,它与现代文学理论中的"懂"具有根本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我的导师张政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言诚 《文史哲》2007,(6):27-34
张政烺先生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便已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力,得到傅斯年先生的赏识。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史语所,管理图书的工作为张先生打下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并最终使他成为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张政烺先生一生从事古文字研究,在甲骨文、金文、陶文、战国文字、简帛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震惊学界的是他破解了古文字中的奇字,开创了数字卦的研究。张政烺先生道德学问兼而有之,他奖掖后辈、扶持学子的精神,令几代学人都铭记不忘。  相似文献   

13.
读者阅读倾向直接反映出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的特点,为了研究读者的阅读倾向及阅读心理,热情、科学、深层次地为读者服务,以理工类大学生为例,借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其阅读倾向以及倾向的成因,并针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引导利用阅读倾向的方法和措施:合理调整藏书结构;加强图书馆在新环境下的导读工作;充分体现出"平等、开放、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实现"信息网络"的立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徐志啸 《晋阳学刊》2009,(1):97-102
用西方理论解析和比较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这是美籍学者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他以西方学者的眼光,认识、审视、解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并向西方读者作系统介绍的具体表现。由此,我们可以透视和比较中西不同的文学理论,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文娱观念是一定时期内人们对文学的一种社会功能认识,文娱观念的确立与嬗变也影响着我国古代各类文学创作,使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拟对中国古娱观念的确立与嬗变进行简要归纳与理论梳理,以期把握文学发展的某些脉络,检讨中国古代文娱观念与理论的得失。  相似文献   

16.
金文中表示巡省、出行的用语有省、遹、遹省、行、■、狩、征、遹征等,与传世文献有所不同,有的只见于金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处的困境和存在问题 ,并从参与现实文化创造、体现当代人文关怀 ;应着手古代文学研究结构体系的重新建构 ,以期形成一个独立、明晰的学科畛域和稳定、开放的结构体系 ;找出研究观念变革的着力点 ,形成科学、多种的研究手段与中西文化的交流汇通 ;张扬学术个性、重铸学术品格等四个方面为其困境寻找出路 ,以期通过应变求生存 ,在生存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完美  相似文献   

18.
洪本健 《文史哲》2003,(6):38-44
朱自清古典文学修养十分深厚,文学观又是沟通古今的,因此,他的美文创作很好地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从他的审美观念及以情动人、写景如诗如画、构思注重文眼、语言新而不失自然的创作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古代散文的现代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女”部字的构建和内涵折射出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道德传统和文化观念等社会信息。通过对出现在经典文献和字书中的“女”部字进行研究和考证,认为女性在古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非主导地位的和非正统的非主流群体。具体表现在古代女性的名字称谓具有特殊性,表示女性构件的“女”部与表示男性的构字部件具有不平衡性和非对称性,古代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有极其苛刻严格的审美标准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归纳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对中国古代蹴鞠消亡的原因进行论述,指出了蹴鞠消亡的外因和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