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法律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偏重于经济而忽略政治,同时又集中于秦国的商鞅变法而忽略对其他各国变法的研究。齐国的管仲改革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的先声,尤其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更具有典型意义,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乌托邦与近代社会主义空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古代乌托邦以春秋战国时期、汉末魏晋之际,宋元时期、明末清初最为活跃,从而形成古代史上的四次乌托邦高潮。 (一)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乌托邦高潮古代乌托邦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周易”的时代,但形成一种潮流则是在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为了追寻理想幸福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通称为“士”的社会属性在先秦秦汉时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春秋战国前之“士”是贵族的一个等级,春秋战国时期是为游士,秦汉时期,尤其是汉初方正式形成一个士大夫阶层。汉初,由于高度集权的中央君主专制体制的确立,士人的社会角色也基本被确定为入则为官、出则为士,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阶层及其社会功能由此基本形成,并历经两千多年而无本质变化。汉初士大夫的社会功能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积极入世,投身于社会政治,为新兴的汉王朝反思历史,拨乱反正;规划政权,制礼定制;亦官亦师,教化民众等,对汉政权的确立和巩固、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文化学术的繁荣倡盛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是继承和传播文化,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儒商虽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出现意义与之相当的"儒贾(商)"和"(儒)士商"概念。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管理准则和生活指导,有良好品德和专业知识,并在商业经营上取得成就的商人。中国古代儒商和儒商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商初步形成,儒商文化随之出现;宋代儒商得到新生,儒商文化开始复兴;明清时期儒商发展走向兴盛,儒商文化成为主流商业文化。传统儒商文化是中国古代儒商把儒家思想与商品经济法则相整合所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传统儒商文化为当代儒商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西主流人性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年 《船山学刊》2001,(1):123-126
一、古代中西主流人性思想的比较 本文根据人性思想涉及到人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划分比较。人的关系,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人性与经济、政治,人性的变化等方面。这里所比较的主流思想,指那些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跨度时间比较长或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时间范围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认定中国古代主流人性思想为古代儒家人性观。在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学是一门显学,到汉武帝的时候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其“人之初…  相似文献   

6.
经济效益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我国古代自殷商奴隶社会起,已有一些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生产已经普遍存在,商业已比较发达。秦以后的长期封建社会里,商品经济兴盛和衰退交替,总的趋势还是缓慢地向前发展着。商品经济是讲究效益的经济,在商品经营中,人们必然关心所费和所得的比较,关心经济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7.
齐鲁两国是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中心丛利文,李兆森探索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变化,必须溯源于先秦;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两国,既是先秦音乐文化的一处发祥地,又是先秦音乐文化的集大成处,长期享有音乐文化中心的崇高地位。一、齐鲁音乐文化中心的形成齐鲁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特殊阶层的隐士,产生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在当时剧烈的社会变革面前,一部分士人以安身保命为己任,逃避现实,隐居不仕,成为隐士;另有更多的隐士则以隐求名,以隐干禄。隐士的两种价值取向又往往互为表里,形成他们的两面人格,并对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造成深刻影响。隐士在春秋战国时期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后世则渐渐低落,形成对君主的依附。这种地位的变化与前后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丰富的实事求是思想,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汉唐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宋代的实事求是思想,明清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等等。明清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或实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实事求是思想发展的重要表现,是中国古代实事求是思想发展的高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具有一贯性、丰富性和朴实性,它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文化论争管窥──论“和”与“同”的较量蒋明宏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一点为史学界公认。那么,我们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百家争鸣现象又该怎么看呢?仅仅把它说成是新兴阶级夺权的舆论准备或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笔者认...  相似文献   

11.
明清江南商品经济与消费结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江南商品经济与消费结构关系探析孙竞昊明清时期(截止于鸦片战争),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杭嘉湖平原的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六府所辖的江南地区,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的发达水平臻至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于当时的国民经济中雄居最显赫之地位。在社会再...  相似文献   

12.
宋代牙人与乡村经济的市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乡村经济走向市场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广大农民从国家束缚下解脱出来,拥有了充分的自主权。他们出于逐利的目的,纷纷走向市场。而适应小农进入市场的需要,牙人这一职业群体在宋代迅速崛起,有力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古代中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变革,而社会变革通常都会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变化.在宋代这样一个处于变革的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其家训思想也必然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此所折射出的宋代家庭生活观念也会随之演变.从家训内容上,也可反映出当时士大夫阶层治家观念和方式方面产生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观念的更新,更加侧重于“治家”;家庭治理方式具备了体制化、人性化、经济化及实用化的特点,等等.由此考察该时期士大夫阶层治家方式的变化及形成原因,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废于清朝末年 ,经历了养士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四个阶段。古代选士制度对中国教育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儒法法理学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法两家形成于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因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状况所要求,他们都提出过治理国家的独特方案。这些治国理论后来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两个重要渊源。研究儒法两家学理的异同及其历史命运,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法律乃至古代社会将不无帮助。 一 从自然法的角度论述人定法,是古代法学理论也是儒法两家共有的特点。天的法则和人的本性是儒法谈论自然法时触及最多和最基本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宋时期城市的繁盛,素为研究者注目。从体育的角度去看,其体育的发达也堪称是中古代城市之冠。本文从商品经济与体育市场化的关系入手,展示了宋代市民体育娱乐活动的市场形态与商业化经营。体育娱乐市场的新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阶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禅宗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几个高潮时期。第一个高潮在春秋战国时期,持续时间约三百年,第二个离潮在隋唐时期,持续时间约二百年。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出现文化高潮,主要原因是奴隶制解体,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即当时诸侯园之间的交往频繁,这些交往,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诸子学说与战国兵书文化精神的构建□黄朴民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取得突出的成就。这既表现为《左传》等史书和儒、墨、道、法学派的著作中,对军事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论述;更体现为《孙子兵法》为代表的成熟兵书的纷纷面世。它们为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9.
任侠之风兴起于春秋战国,基于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政治斗争的需要,作为政治权利场中工具性质的任侠者应运而生,是任侠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不仅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反映在汉代及其汉代以降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时代。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等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在这迁移的人流中不乏各类人才。人才流动是实现人才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它为各种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是人才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是我国古代第一次人才大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