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川西化杀杂种小麦产量优势与产量因素优势。结果表明 :(1)稀植条件下产量中亲优势与各产量因素中亲优势呈显著 (极显著 )正相关 ,以生物产量、穗粒重与穗粒数的中亲优势尤为密切。在亲本选用上应注意生物产量、穗粒重、穗粒数几个性状。 (2 )不同亲本材料的选用对杂种小麦产量因素超标优势表现有影响。 (3)稀植条件下 ,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超标优势是在穗、粒、重各因素协调提高下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优势与穗粒重 (穗粒数 )优势、或穗数和穗粒数优势的结果。 (4)密植条件下 ,产量超标优势主要来自于穗粒数与千粒重优势 ,而以穗粒数优势占主导作用。 (5 )单株稀植条件下的各产量因素超标杂种优势大于群体密植条件下的超标杂种优势。 (6 )产量超标优势与穗数超标优势在稀、密植条件下的相关性不显著 ,而穗粒数超标优势与千粒重超标优势在两种条件下达极显著相关。研究认为 ,目前川西化杂杂种小麦的选育应在川麦 2 8的基础上 ,稳定穗数与千粒重 ,选育生物产量与穗粒数大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上,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3.
运用相关、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四川省小麦主推品种绵阳 2 6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绵阳 2 6号小麦品种千粒重的变异不大 ,穗粒数是产量构成的最重要因素 ,合理的有效穗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对36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绵阳20号”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593.8607+17.0082x_1+7.5453x_2+6.3624x_3经偏回归及偏相关分析:有效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b_1'=0.7270~(**)R_(1y)=0.9140~(**)),但它与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_(12)■=-0.5680~(**)R_(13)■=-0.5032~(**))。因此,在兼顾穗粒数、千粒重的情况下,适当扩大群体,主攻穗数,是使“绵阳20号”小麦获得更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小麦剑叶节上部六个面积性状(剑叶鞘、剑叶、穗颈、穗部、芒和总体)的面积与穗粒数、干粒重和单穗重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还研究了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和穗部面积对这三个产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选择响应。结果表明:(1)剑叶鞘面积、剑叶节上部总面积与单穗重,剑叶面积与穗粒数和单穗重,穗部面积与千粒重、单穗重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芒面积、穗颈面积与三个产量性状没有显著的关系。(2)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和穗部面积对单穗重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选择响应,比单穗重的遗传力和选择响应大。小麦剑叶节上部面积是小麦生长后期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人估算,剑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为37%,麦芒和颍壳等穗部绿色器官占30%,穗颈占20%。据 S·H·Moh—iuddin 等报道,冬小麦的剑叶和穗部面积的持续期与产量成正相关。但是,对剑叶节上部各性状面积大小对产量作用的看法还不一致。C·S·Saha 等研究表明,小麦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穗部面积与单穗重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杜荣骞等研究了小麦叶片对穗重的关系,发现组合不同,后代剑叶面积对穗重的影响也不一样。本文旨在进一步对小麦剑叶节上部各性状的光合面积与穗粒数、干粒重和单穗重的内外在关系,相关遗传力以及在育种上的相关选择效果问题,作些初步的研究和讨论,为育种上性状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接种VA菌根和小麦根际联合国氮菌处理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662%和6.01%,接种VA菌根加固氮菌的处理,产量此对照提高16.83%,接种VA菌根的处理分蘖成穗率高达61%,有效穗比对照提高了8.66%;接种固氮菌的处理,穗粒数比对照提高9.3%,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都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从 1991年以来 ,四川盆地共配制出 2 5 6 0个杂种组合参加产量鉴定 ,把每年产量鉴定的杂种小麦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杂种小麦产量的平均超标优势为 8.4 % ,变幅为 3.0 %~ 14 .0 % ,年平均递增率为 2 .4 %。就其产量构成因素来看 ,杂种小麦的千粒重变幅为 4 1.6~ 4 9.2g ,平均为4 5 .1g;杂种小麦的穗粒数为 37.3~ 4 5 .2粒 ,平均为 4 2 .8粒 ;杂种小麦在群体条件下的有效穗变幅30 9~ 384万 /hm2 ,平均 35 2万 /hm2 。杂种小麦的株高改良已达到半矮杆水平 ,抗倒伏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省近年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系),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其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变异系数为:剑叶面积>生物产量>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株高>结实小穗>小区产量>经济系数。对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生物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控制了产量的87.20%,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试验示范证明,绵农1号小麦新品种,产量水平较绵阳11号高10%左右,抗白粉病,叶锈病性显著优于绵阳11号。为发挥大穗优势,获得亩产400~500公斤产量水平,其产量结构宜控制在亩有效穗20万左右,穗粒数40~45粒,千粒重50~55克。在保证一定群体的基础上,提高穗重,协调穗,粒,重三者间的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绵阳19号是高产优质的小麦良种。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从数量上找出高产规律。结果每亩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亩产量的三元回归和偏回归都是极显著的。这对充分利用绵阳19号的丰产性是有积极意义的。为小麦增产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1.
用五个具有不同穗型特点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不同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只有群体合理,才能使穗、粒、重得到协调发展,获得最佳产量。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品种间对密度要求大体趋势一致。但因品种特性的差异,对密度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各有其侧重的穗、粒、重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3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参数及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均较低,直接选择效果较差。通过各独立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效果亦不理想。将各性状分别与单株产量建立指数方程进行综合选择,则以穗粒数、剑叶面积、单株穗数为好,相对效率分别为112.47%、107.92%、103.20%。在所有三个以上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中,凡包含了单株产量的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穗数的指数方程,其遗传进度最大,相对效率最高。由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生物产量、剑叶面积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y=0.2127x_1+0.1932x_2+3.8454x-3-0.3406x_4+0.0598x_7,相对效率达173.13%,超过了大部分由6个以上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的遗传进度。在育种工作中,对这些性状综合筛选,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3.
以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杂交水稻新品种岗优501主要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量构成主次关系方面以每穗实粒数为第一位,千粒重第二位。故岗优501在今后推广和生产中,应以增加每穗实粒数为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和育种实践表明,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争取粒多、粒重,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提高穗重是选育穗重型高产良种的主攻目标。经遗传分析结果,千粒重遗传力相对较高,早代选择有一定效果。粒大饱满是良种的优良性状,也是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各界对冬小麦产量分歧的基础上,认为目前产需矛盾诱发行情显著升温,收购量大提振后期调控能力。在市场发展趋势方面,政策依旧是关键影响因素,供需形势仍需要重新评估,相关品种的影响不容忽视,经济趋缓或限制后期涨幅,国际行情难对国内行情传导,后期行情高位趋升幅度有限。认为2012年四季度我国小麦行情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上扬,但幅度会有所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研究了丘区小麦产量与密肥关系,建立了小麦产量的数学模型,运用微机模拟寻优,找出小麦亩产大于325公斤,投资效益大于12公斤/元的优化方案.对模型进行解析,找出了影响五区小麦产量较大的因子是氮基肥、不同叶龄追施氮肥和密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抗旱剂一号在川西北地区小麦上拌种和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剂量喷雾两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拌种能增加小麦三叶期、五叶期的次生根数、根长及其地上部的鲜、干重,能减少无效分蘖数,提高上林率。抗旱剂一号拌种、分蘖期和孕穗期喷雾均能增加小麦的单穗绿叶数。拌种最佳剂量为50kg麦种200g,喷施的最佳时期和最佳剂量分为分蘖期,每公顷300g。拌种和喷施对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其优势主要在前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冈优501五年16个试点的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分析表明:有效穗与产量、着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尤其与着粒数、实粒数高度负相关,穗数与粒数矛盾突出。粒数、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适当控制群体,促进个体发育,有利于发挥穗重型品种多花多实的产量潜能。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性(CMS)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雄性不育细胞质来源、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以及雄性不育的机理,同时对三系杂种小麦及其它生产途径的杂种小麦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