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与历代农民战争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是在一个领导集团的集体领导之下发生的。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到冯云山在广西传教,逐步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在内的领袖集团。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与这个领导集团息息相关。过去史学界只注重对太平天国农民领袖进行个案分析,这种分析虽必不可少但却难窥全豹。笔者试图将太平天国前期的领导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限于篇幅,本文仪评述其内部关系。1.在定都天京之前,太平天国领袖之间逐步确立了一种以洪秀全为首的、带有朴…  相似文献   

2.
1853年初,当太平军顺江东下,进攻安徽省城安庆之时,淮河两岸蓁蓁莽莽的平原上,崛起了一支强大的农民武装——捻军,与太平天国互为呼应。特别是前期捻军,张乐行等部分领袖还被太平天国授予官爵,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因之,史学界颇有以为捻军已归并于太平天国,一些著述甚至把捻军称之为“太平天国新军”云云。我们不同意捻军是隶属于太平天国的一个实体、一支正规军之说,相反,认为太平天国对捻军是利用、歧  相似文献   

3.
所谓洪杨矛盾,就是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间的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出现洪杨矛盾,这是不足为怪的。但是,钻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的北王韦昌辉,利用了这一矛盾,于一八五六年九月,在天京发动了一场反革命暴乱,杀害了东王杨秀清,屠杀了天京城内的太平天国的优秀将士达两万多人,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这样,就使得“洪杨矛盾”这一  相似文献   

4.
试论太平天国的壁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 壁画,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这朵艺术之花,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得以盛开,她得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所赞赏,她遍布于大大小小的王府馆衙建筑之内。根据当时人所留下片纸只字记载,可看出当年从天京城内各王府到全国太平天国辖区各府邸馆衙壁  相似文献   

5.
洪秀全的失误及洪氏集团的腐败与太平天国的败亡张思恩陕西教育学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史学界多有探讨,本文拟就洪秀全的失误及洪氏集团的腐败与太平天国败亡的关系,再作一些研究。在争权夺利的天京事变中,洪秀全密诏韦昌辉杀死东王杨秀清,给天国事业造成难...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的政体性质如何?有人论定是封建君主制的继续,但在其有国年月中,则有前期虚君制与后期君主专制制的区别。我们对此有不同的见解,提出来以供人商榷。不存在虚君制———“太平天国前期国家政体实行的是一种虚君制。其方式以天王为国家元首,以军师为国家首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人骨死亡年龄的统计与分析,得出该群体的年龄结构框架:房址内人骨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6.8岁,男性平均死亡年龄为34.3岁,女性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0.6岁;群体的死亡高峰期集中在未成年期、壮年期和中年期,无老年期个体;F40与其他房址居民总体平均死亡年龄比较接近(26.2岁27.7岁),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率上略有差异,F40相对于其他房址,个体死亡年龄上表现出更为集中的分布特点。哈民组与喇家组和庙子沟组的年龄结构比较结果显示,哈民组与庙子沟组有着更相似的年龄构成,从而反映出在这3个史前灾难遗址的成因方面,哈民忙哈遗址与庙子沟遗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共性,即均可能与某种急性传染病(瘟疫)的突然爆发有关。F40人骨堆积应为古代人类有意识将遗骸逐次拖入房内,集中堆放而形成。其他房址鉴于死者狰狞的体态和随身佩戴玉器的证据,房内人骨堆积很可能是个体死后的原始场景。  相似文献   

8.
天京事变的个体心态探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胜  王晓南 《天府新论》1999,(6):84-89,92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兴亡的分水岭”[1]。对其发生的原因,史家学者从阶级根源、思想根源、权力结构、家族关系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本文希翼通过太平天国早期六位主要领导人的个体心态分析,加深对事变爆发原因的全方位认识。囿于水平和方法本身的局限,敬请史学前辈和同仁批评匡正。一天京事变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领导集团内部权力争夺的总爆发。《天兄圣旨》的发现证明,早在天国起事之前,领导集团就已经明争暗斗,权力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对此,史学界已有不少论述,但对如下两个问题尚缺乏全面有力的说明:(1)早期权力之争的主观原…  相似文献   

9.
<正> 太平天国千岁制是一个创造,它是中国几千年历朝历代没有的.其实质,是领导集团对财产、权力按层次分配和占有给予的政治制度上的保证.他们以为据此就能解决领导集团特权阶层的既得利益关系,但却没有料到,最后它竟造成了"上帝诸子"大火并的悲剧,它表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起义农民的封闭、愚昧、落后和强烈的等级制欲望.因此,剖析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86-96
利用我国199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与劳动收入份额呈正相关关系,老人抚养比与劳动收入份额呈负相关关系,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能够解释我国最近20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从要素禀赋角度来说,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前期主要是生育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升高,这导致劳动供给丰裕程度相对增加,劳动价格大幅下降,从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后期主要是预期寿命和老人抚养比升高,这导致储蓄率升高,资本供给丰裕程度相对增加,但资本价格并没有相应下降,因而资本收入份额升高,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相似文献   

11.
贾熟村 《云梦学刊》2007,28(2):52-56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是湘军,湘军陆师在前期的主力是塔齐布、罗泽南,在后期为曾国荃、鲍超。陆师始终必须与水师配合才能建立战功。而水师则始终均以杨载福、彭玉麟为主力。考察湘军水师于是成为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王明前 《江淮论坛》2006,(6):136-142
“照旧交粮纳税“政策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随着战略任务的转变很自然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与《天朝天亩制度》和天京粮荒并无关系。所谓“石达开安庆易制”并不是石达开主导意识下的创造性政策,而是杨秀清主持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具体执行。太平天国1853年到1861年的安徽农村政治,表现为太平军贵族习惯的非制度性征贡行为,不断破坏着制度性传统农村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前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一个杰出的农民革命宣传家组织家和军事家。他不仅为太平天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而且为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但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对于他的家庭情况、后裔去向问题,书上记载较少,而且有些材料以讹传讹。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从一九七五年七月至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曾经到冯云山的故乡——花县狮岭公社作了多次调查。现将调查材  相似文献   

14.
论杨秀清的“天父下凡”与“逼封万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父下凡”与“逼封万岁”是研究太平天国宗教活动与政治活动的两个重大问题,也是评论杨秀清一生功过是非的关键。虽然“天父下凡”开始于1848年金田起义之前,而“逼封万岁”发生于1856年7月建都天京之后,二者却存在着潜在的必然联系。它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矛盾与斗争,“天父下凡”是矛盾的发源与开端,“逼封万岁”则是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目前,对于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存在明显的分歧意见,关键在于缺少一个判断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共同的、科学的标准。下面谨就此再谈些管窥之见,希望能有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一、政体、国体和土地政策,是判断太平天国政权性质最本质的标准关于判断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我在《三论》中曾经提出如下三条标准:(一),太平天国的政体,即政权构成的形式,基本上是沿袭封建专制主义政权的模式;(二),太平天国的国体,即地  相似文献   

16.
对石达开集团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熟村 《河北学刊》2002,22(6):119-124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以后 ,石达开已经是太平天国的第四号人物了。石达开集团包括知名的石姓族众 19人 ,“翼殿”属下约两千人 ,后来 ,归他指挥的多达十万余人 ,在太平天国史上举足轻重。对该集团进行考察 ,不仅从中可以看出石达开的功过是非 ,而且也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兴亡得失的内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洪秀全拜上帝教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之关系、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之对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和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它是随着人口再生产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人口年龄构成资料进行分析,是制定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现根据199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对重庆市的人口年龄构成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文魁 《理论界》2009,(4):150-152
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清政府为阻止太平军北上并协同江南大营扼杀新生的太平天国政权组建了江北大营,但这一地区性军事集团却被太平军两次击溃,最终被咸丰帝撤销番号。本文通过对其作战能力的探讨来说明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极为关注的社会问题。1982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了世界老龄问题大会,确定把60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按照联合国规定,60岁以上(含60岁,下同)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地区和国家,称为“老年型”地区或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从70年代以后,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相继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从本世纪末开始,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从1975年到Z000年每隔25年老年人口的数量几乎增长1倍,这个期间世界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