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法化理论是从语用和认知角度研究语义演变的重要思路,认为语义演变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从主要词类到次要词类、主观性不断增强的单向性规律。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主要是在语用推理的作用下,以转喻、重新分析、主观化为机制进行的,是一个语义逐渐虚化的过程,其主观性不断增强,完全符合语法化的历程,同时其在语义演变不同阶段的内在机制和特点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好不好"的语叉演变过程进行详尽考察,分析其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轨迹,尝试从句法、语义和认知的角度,对其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是当代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考察了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need和dare语法化情况,发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这两个情态动词的语法化特征.并且本文从认知过程的角度给出可能的解释——这是语义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上的层积效应,即共时的变异反映历时的变化.本文力图在外语学习者语料中研究语法化这一特殊现象,其分析结果有助于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习者习得情态动词的正确用法,提高学习者对情态动词意义与用法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反问跨层结构为样本,对跨层结构语法化中语义基础的获取(赋义化过程),作进一步探讨.相较于以往研究,反问跨层结构语法化中的赋义,更侧重于所在反问构式由于语用推理(招请推理)获取的新的语义内涵.此外,反问构式功能的转化对于反问跨层结构的赋义、语法化以及相关构式的演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预设否定副词"白"(无代价/无效果)核心义出现早于预设否定副词"干",二者在北宋时期的连用共现现象表明了副词"白"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副词"干"。二者的语法化进程中展现的语义因子的遗传、句法功能的悬空、与神经中枢系统相似的"有限多联结结构"的语言规约制导是二者发生语法化的基础,二者的语法化历程中主客观语义的演变,揭示了语法化与主观化演变方向存在不一致现象,即语言的主观化仅为语法化进程中某一阶段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语法化是汉语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语义的虚化和句法分布的泛化。视觉动词"见"在先秦时期语义稳定且义项丰富,并衍生出了助动词、指代性副词的用法。对先秦文献中动词、助动词、副词"见"的语义语法分析,可以对其语法化的路径进行拟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文章从历时层面考察了“掉”的语义演变路径及语法化进程。语料分析发现,“掉”历经了古代汉语的语义扩大及现代汉语的语义缩小,语法化现象首次出现于宋代,至清代较为显著,在现代汉语中得到进一步凸显“。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语义滞留现象,语法化还不够彻底,处于后期加速阶段。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介词“论”来源于先秦动词“论”.动词“论”在先秦时期用在连动结构中,两汉时期“论”所在的连动结构主次动词分化明显,唐代“论”由动词引申出介词用法,宋代以后“论”的介词用法进一步扩展.连动结构是引发动词“论”语法化的句法环境,连动结构的句法环境加之连动结构中连词使用频率的递减趋势为动词“论”的语法化提供了条件.“论”由表示“议论、评论”的实词义到表示“以某种单位为准”的语法义的语法化过程中间经历了“衡量、评定”义的语义演变阶段.频率中“临界频率”的增加也是推动“论”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论”的句法功能变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而“论”发生语义演变致使语法意义产生的机制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9.
汉语动词发展至今,已经突破了起初的语义、语法、语用的范围和功能,组合模式已经扩展,其后的宾语,语义、语法关系也出现了多种情况.“吃”类词,是汉语最基本的词汇,构成较完善,成员语义分布较细致,组合能力强,语义、语法、语用的演变程度最大,其现代用法,是历时演变在共时层面的留存,分析其搭配模式,可窥见动词语义语法扩展的路径及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词义和语义功能的虚化是语言演变中的语法化现象,汉语语法化现象的理论探讨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对汉语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词组演变为词实际上是词汇语法化的过程,考察了偏义复词和复音虚词的虚化过程,剖析了动宾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认为这类词组实际上是在动宾的形式下演绎着各种不同的语义关系,其宾语功能已经虚化。因而,虚化还可以是一种语法功能的表达范围逐步增加较虚的成份和演变成一种较虚的语法功能。虚化一方面使某一语素或语法功能显得缺乏原有的较为具体的意义,一方面也使得其应用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介词“据”来源于先秦动词“据”。“据”在先秦时期用在连动结构中,西汉时期,一些连动结构中的“据”可重新分析为介词,唐五代介词“据”发展成熟,宋代以后介词“据”进一步扩展。连动结构是引发动词“据”语法化的句法环境,而“据”后宾语由具体到抽象的扩展是引发“据”发生语义变化的动因。“据”由表示“杖持”的实词义到表示“依据”的语法义的语法化过程中经历了“倚、靠”义和“依仗”义的语义演变阶段。“据”的句法功能变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而“据”发生语义演变致使语法意义产生的机制是隐喻。  相似文献   

12.
"万一"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用法较为复杂的一个词,但学界对其用法和功能的解释较为模糊且看法不一。因此,区分"万一"作为语气副词和连词的语义和功能,应追溯其语法化和消极取向的产生过程。语义内部制约、语境频率效应和交际互动策略是其演变的内在动因,其语法化和主观化进程有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一+N(名词)”比较容易发生词汇化和语法化。“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凸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凸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凸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让步连词“即使”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使”是一个让步连词,表假设是它的语境意义。“即使”明代初步语法化为连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完成语法化的过程。它由假设让步连词“即”+使役动词“使”演变而来,大致经历了三个语法化的步骤。“即使”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有句法结构、语义的变化及语用表达的影响。“即使”的语法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语法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律"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整体和部分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部分间的"一样,相同";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整体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律"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语法化中语义主观化的探析,认为主观化与语法化密切相关,是语法化的重要机制和语义特征。语义主观化表现在意义从外在的描写转移到内在的评估、扩展到语篇和元语言用法以及说话人的判断内容不断介入。指出意义主观化现象的出现是人类认知和语言使用交际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知和语用推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汉英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一人称和内隐动词共现"结构出发,探讨"我想"和"I think"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情况。文章认为,这一结构经历了从"思考义"到"认知义",再到"话语义"的语义阶段。在整个语法化过程中,"我想"和"I think"经历了句法再分析,由"我+想+NP+VP"逐渐演变为"我想+NP+VP"作为话语标记的常规构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内隐动词"想"/"think"的影响发生语义演变。  相似文献   

18.
《朱子语类》中的“把来”结构经历了一个词汇化以及构词要素语法化的过程.《朱子语类》中的“把”和“来”分别有“把1、把2、把3”和“来1、来2、来3”等等多个语义,而词汇化的“把来”结构却只有“把1来3”一种结构语义关系.“把来”形成的动因和机制是NP话题化以及“把1”与“来3”词汇化的结果.“把来”的动词性体现了“把”的动作义和“来”的趋向义的回归,体现了语言在句法演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方向性.“把来”的形成表明,“把来”各要素的语法化与结构的词汇化是两个互相影响的不同进程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介词的语法化呈现出单向性趋势,并呈现出成员更新、语义强化等特征.其单向性趋势表现为介词原项消失而语法化项发展、原项与语法化项并存、原项发展而语法化项消失、原项与语法项均消失等四种途径,前两种途径实现了介词系统的创新和新的语义范畴的出现,后两种途径则完成了介词系统的更新.介词语法化之后,其语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其强化过程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而句法结构的约束性、语义发展的规律性、表义手段的多样性以及当时语言的过渡性特点,都决定了该时期介词语法化特征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精"是北方方言特有的一个程度副词,它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精"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域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