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梧桐 《当代老年》2006,(11):22-23
自200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以来,易中天横空出世,迅速窜红,不但讲座人气火爆,而且其作品已垄断畅销书排行榜,有人说他是“学者明星”,有人讥他为“学术异类”,还有女“粉丝”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  相似文献   

2.
她叫姜淑梅,60岁学写字,75岁学写作,76岁就出书,被誉为“中国平民历史的书写者”。今年10月,随着她的第一部作品《乱时候,穷时候》的正式出版,姜淑梅也有了自己的粉丝——“姜粉”。  相似文献   

3.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粉丝在“饭圈”中进行控评、应援,以展示对偶像的喜爱从而实现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依附于偶像产业的“饭圈文化”经常与主流文化产生碰撞,疯狂氪金、虚假流量、无底线追星等失范现象频发。其原因在于粉丝的盲目服从、资本不良营销策略和粉丝群体价值观的迷失。“饭圈文化”的治理需要从偶像、政府、平台等方面入手,在粉丝抒发情感的同时,引导“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促使粉丝在理性追星中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黎明 《中外书摘》2007,(11):63-65
粉丝之于明星,就好像反作用力之于作用力。没有粉丝,就无所谓明星。 “粉丝”这个中文词是新近的产物,但粉丝现象却可以追溯到有人类集体活动的任何年代和地域,甚至在动物界也不乏类比,所谓alphamale,就是弱肉强食环境中的佼佼者,拥有或强迫或自愿的粉丝群。  相似文献   

5.
书法缘 冯大彪出生在蠡县李冈镇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冯春田,字润生,曾自办“蠡县李冈润生小学校”,是大彪书法上真正意义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6.
贺冰新老师是著名艺术家、音乐教育家、海归博士。央视当家花旦主持人朱迅、影视明星刘亦菲、歌舞明星李玉刚等都曾是她的学生。她善良豪爽、乐于助人,学生们叫她“贺妈”、“靓妈”,很快就会成为她的死党、铁杆儿粉丝,她的“冰丝闺蜜”队伍浩荡,从4岁到80岁,堪称“中国闺蜜之最”;她有着30岁的身姿、20岁的心态、15岁的天真,她说,50岁以后,心中有爱有梦,可以把青春唱回来!  相似文献   

7.
《华夏少年》2007,(5):61-61
深圳市南园小学椰林文学社正式成立于2003年2月。2003年12月被深圳市教育局评定为“首届深圳市中小学十佳文学社”。现有正式社员百余名,注册社员260多名,社员在报刊发表作品数十篇,在网上发表作品200多篇次。现任社长杨粤琪,由李俊等老师任辅导老师。  相似文献   

8.
从“板砖”到“鲜花”,从一边倒的批评,到理性的谏言,粉丝对“深圳公安”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9.
1985年11月,年仅9岁的农家子弟徐忠厚,在“21世纪中日青少年书法展”中获最佳奖,应邀赴日挥毫,一时名声大噪。其老师为阳盛全。1987年,年仅4岁的陈俊在全国少儿书法大赛中创作的作品“龙子龙孙”,获宋庆龄基金会颁发的特别奖,作品陈列在中国美术馆。其师办为阳盛全。1988年,全国“雏鹰杯”书法大赛上,从2万件作品中评出的30个一等奖,一盛全弟子”竟占了10个席位。1989年,联合国官员特请3岁下“墨海”的阳氏嫡传弟子彭正,写下巨幅“和平天使”的作品,挂到了联合国大厅。1995年,“盛全弟子”中,未满4岁的刘天澎在第三届中国书…  相似文献   

10.
回望2006,《超级女声》一枝独秀的格局在众语喧哗中悄然而逝。时下,各种“造星运动”充斥电视荧屏。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超女时代”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在推崇偶像的同时也造就了“粉丝”一族的集体登台。新世代粉丝沿袭了老字辈追星族的亢奋、迷醉与狂热,并在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引爆了其群体力量。  相似文献   

11.
姚扶有 《职业》2013,(10):82-84
职场其实很像如今的娱乐圈,如果你在职场这个大舞台是个角儿的话,那么老板就是台下的评委或观众。如何讨好老板、让老板为你的表演喝彩,甚至成为你的“粉丝”?这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根据自己在“职场舞台”上的角色位置,加上正确的表演技巧,你就会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在老板面前迅速“窜红”,让老板成为你的第一号“粉丝”。如此,升职、加薪便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2.
小丑 《金色年华》2008,(12):6-6
英国少年艾金森,因为长得憨头憨脑,加上行为举止笨拙而幼稚,成了同学们的戏谑对象,甚至老师们都不愿意给他上课。有位教“诗歌欣赏课”的老师哀求他改选别的课。虽然艾金森是个按时交作业的好学生,但他朗诵作品时滑稽的表情总是让同学们捧腹大笑,每堂课都会被他搅成一锅粥,令老师无法继续讲课。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2005年和2020年两档代表性选秀节目中的中性化女性冠军李宇春和刘雨昕的形象对比,剖析偶像形象变化与社会、媒体、粉丝的关系。李宇春作为第一个选秀高峰时期的女性中性偶像代表,强调对女性身体和性别刻板印象的打破;刘雨昕则展示出第二个选秀高峰时期审美的多样性和性别的灵活性。偶像形象作为一种文本,是中国社会从改革开放到经济高速发展两个不同社会阶段的产物,从单一的反抗到多元审美的重塑,折射出社会审美需求的变化;媒体深谙这种变化,将偶像形象作为一种“生产性文本”进行构建,以获取最大范围的粉丝和流量;不同粉丝群体对其进行不同的意义解读并促进意义的传播。从“阳刚之气”到“雌雄莫辨”,女性中性偶像形象的变迁植根于社会变迁的土壤中,并由媒体和粉丝共同书写。  相似文献   

14.
被寄予“连接一切”的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具体时期又有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深深烙印在因互联网而兴起的众多虚拟社群,作为亚文化代表的粉丝社群也不例外。通过对港台明星钟汉良的粉丝社群的参与式观察及对粉丝的深度访谈,发现从天涯社区、百度贴吧到当下的微博,在媒介形态的变迁之中,粉丝社群大致经历了从“精英”走向“大众”、从深度走向碎片,从中心化走向开放弥散、从“散粉”到紧密的组织再到相对松散的演进。在动态的演进中,流动的粉丝社群在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变迁并非完全互斥,而是存在复活、逆转等演进关系。粉丝社群与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互动也并非简单的抵抗/合作关系,而是存在一个“协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张闳 《金色年华》2007,(12):26-26
在现代娱乐工业流水线上,娱乐明星的崇拜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被称之为“粉丝”。  相似文献   

16.
刘超越 《公关世界》2024,(2):169-171
从娱乐圈衍生出来的“饭圈”文化是一种新型的亚文化,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看,“饭圈”文化有其优点,如丰富了粉丝群体的精神世界与获得归属感等等,但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攀比享乐、巨额集资应援、党同伐异等失范现象已经给粉丝尤其是青少年粉丝群体带来不良影响,亟须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一步,具有参与“饭圈”文化治理的优势。在整顿过程中,要唤醒“饭圈”中个体精神世界的需要,引导青少年粉丝更多关注自我发展;重视“饭圈”内部的法制和道德教育;用主流思想熏陶“饭圈”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说起来,社会风尚就如同钟摆,常常从一端摆至另一端。曾经有过一段时期,我们的社会是唯道德至上,大众全是“雷锋”的“粉丝”,“为人民服务”是流行语。当然,这一时期人民的幸福指数如何,不提也罢。于是迎来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风尚即刻发生180度大转弯,一夜间大众似乎全成“利益”的“粉丝”,“道德”则犹如昔日明星少人问津,难受追捧。但近20年来我们所遭遇的尴尬却是,随着GDP的一路上扬,道德水准却一路滑坡,腐败、社会不公等现象时有所闻。于是,有学者站出来呼吁,眼下“中国需要道德重建与社会建设运动”(见秋风,《南方周末》2007年2月8日“视点”)。其用心可谓良苦,但这样的道德重建运动是否有着足够的合理依据?我以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最”微博     
李峰亮 《职业》2011,(10):30-32
●最给力:新疆“一哥”张春贤首开微博引上万“粉丝” 张春贤在湖南省委书记任上时就已成为中国首个开启“网络问政”的省委书记,如今,身为新疆“一哥”的他又成为中国首个开通微博的封疆大吏,仅仅一天,其“粉丝”就突破了1.2万,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前,当公共关系刚刚在台湾兴起时,为了要让一般人了解什么是公共关系,常有人喜欢引“冯谖客孟尝君”一则(典出《战国策》)来解释何谓公关,当时我在《中国时报》有一个“公关人”专栏,亦不能免俗,曾为文详细说明冯谖如何以狡兔三窟为譬,为孟尝君在封地“薛”矫诏令烧债券,以致人民感念,日后孟尝君失意回到薛地,受到人民夹道欢迎的事。孟尝君欣喜之余,曾对冯谖说:“昔先生所谓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但是“冯谖客孟尝君”的典故,其实与公共关系的精义,还是有一点差别的。“冯谖客孟尝君”讲的是一种施舍,一种慈善行为,是利人的。虽然不损己,但并不直接利己。这种单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张恒  何美晶 《公关世界》2016,(17):99-103
微博粉丝过千万,公众号粉丝上月也已突破500万,对于“同道大叔”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红”,而是如何红下去,长盛不衰。据公开报道,在2015年同道年营收达到5000万元,而在此之前,“同道大叔”已经意识到自媒体变现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