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性法律制度、发展性法律制度以及行使权利法律制度,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范围不断扩大,保护需求日益强烈,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保护弱势群体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现代法治精神、法律自身的功能及弱势群体的特殊性上来看,法律当属保护弱势群体的治本之策。因此,从法律的角度保障弱势群体权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法律保护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权状况是一个国家人权保障水准的标尺。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保障权从社会公平的角度,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文明和人道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宪政国家与专制国家相区别的一个标志,是民本主义的反映。应然逻辑从平等生存权、人的尊严、平等发展权等三个维度要求国家社会必须保护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实然逻辑要求国家社会建构以宪法为核心、立法为基础和司法为手段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网络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实现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笔者从法律的角度对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探讨了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和不同利益群体间矛盾的凸显,弱势群体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益成为影响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既是社会公平、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民法中的保护弱者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紧要的课题,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民法的视角论述了保护弱者理念的产生、法律价值、保护弱者理念的体现和实现等问题,并指出了保护弱者理念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弱势群体保护需求日益突显。社会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实质公平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文章从经济法视角,主要从市场秩序规制与宏观调控两大维度探讨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就社会弱势群体的相对性为出发点,秉承社会本位理念,追求实质公平,侧重构建弱势群体发展性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弱势群体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是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做好弱势群体工作,因为当今弱势群体问题凸显,已表征着社会的不和谐,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包含着深刻的价值意蕴,关注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必须以关注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为先导引领和谐社会构建;目前应着力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切实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方面起步早,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制度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在扶持弱势群体中的作用,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性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问题是任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必然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自中国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关注弱势群体已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在对待这一问题上十分注重“法律”的作用,他们通过大量的立法为弱势群体的各项权益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有助于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更新。安定有序以及公权与私权的良性互动是和谐社会的内在特征,这些特征与刑法所具有的社会保护及人权保障功能产生了交集。因此,和谐之美必然包含刑法底蕴。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下,一些传统的刑法观念与和谐社会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时代要求格格不入。反思传统观念,树立新型观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安全和弱势群体社会保护长期依赖于传统的家庭、农村社区和少量制度安排。但在转型期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农村传统保障已陷入困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缺失带来的影响已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和安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安全”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安全网,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保障,而以社会利益为本位、追求社会实质公平正义恰是经济法的本质和永恒的价值追求,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同质性。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发挥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建立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性保护制度;强化强势市场主体的社会性责任制度;推行公益诉讼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治国理念。和谐社会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同宪政存在着内在的精神契合:宪政能保证社会的秩序稳定,能够平衡权力,提倡尊重与保护人权。因此,完善宪政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不懈追求,生态文明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人类文明,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在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尤其要强调生态和谐,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生态和谐需要环境法治作保障,环境法治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平原则,高度重视由于市场经济竞争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公平原则失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并依此为契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消除两极分化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建设公正、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农村老年弱势群体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利益重新分配等因素导致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其生活境遇使其难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同时也成为新农村建设难以破解的棘手难题。基于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借助相关理论假设,提出建构全方位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干预策略。从而减缓其生活压力,缓解其与社会间的冲突,建设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建设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保护是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现在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诸多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