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分析和探讨了广西民俗英译资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民俗文化词的几个翻译原则:准确传达文化意象、保持民族文化身份,塑造正面文化形象和简洁紧凑。同时,还归纳了民俗词语英译过程中常用的文化信息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臧学运  赵蔚 《西藏研究》2022,(2):125-132
《格萨尔》的英译历史已达一百余年(1905—2022)。通过对《格萨尔》15个英译本的爬梳,展示史诗的英译类型与英译方式。结合史诗英译中存在的二度翻译,文化过滤;诗性缺失,韵律不足;文本固化,活态尽失等三个问题,可知以诗译诗,韵律再现;合作翻译,扬长避短;深度翻译,文化补偿的英译策略具有更好的效果,并且为藏族活态史诗《格萨尔》的英译指明发展方向,助力当前方兴未艾的格萨尔学研究,也可以为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对外传播提供理论范式,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黔南特色菜历史悠久,是黔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美食,极赋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做好特色菜的英译,是促进黔南州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特色菜的英译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一定的文化外宣的战略意义.但是黔南特色菜的英译还存在着许多诸如缺译、翻译不贴切、精通翻译的人员匮乏、地方政府够不重视等问题.本文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注重中西文化差异原则、音译原则、具体菜名具体分析等策略,对黔南特色菜的英译进行一次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黔南特色菜历史悠久,是黔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美食,极赋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做好特色菜的英译,是促进黔南州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特色菜的英译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一定的文化外宣的战略意义。但是黔南特色菜的英译还存在着许多诸如缺译、翻译不贴切、精通翻译的人员匮乏、地方政府够不重视等问题。本文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注重中西文化差异原则、音译原则、具体菜名具体分析等策略,对黔南特色菜的英译进行一次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以女性特有的笔触,在其诗中浸入中国文化的玉乳琼浆.对她诗歌英译的探讨,足见薛涛诗中中国文化的涓涓细流已经或将会怎样渗入译语国家.她诗中的"同心结"、"合欢扇"等文化内涵以及她的"松花笺"、薛涛井等所富含的文化魅力无不让译诗读者倾倒.薛涛诗英译能促进中国文化快速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韩乐 《中国民族博览》2022,(15):135-137+166
在城市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城市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形象转变,利用城市宣传语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文化、旅游等综合性体验感,凸显城市主题,提高城市形象。因此,本文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对城市形象宣传语的英译进行探究,通过解释学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含义,提出当前城市形象宣传语英译存在的问题,明晰城市形象宣传语英译质量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文化的软实力建设。运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方式,以语言维转换、文化维转换、交际维转换为依托,对城市形象的宣传语英译进行引导,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化城市氛围,能够提高塑造城市景观的能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以期对我国城市形象营造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部重要经典,<圣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其中,<圣经>英译经历了一个长久的过程.英美在翻译<圣经>中体现的精神很值得我国译界学习与借鉴.<钦定圣经>在<圣经>英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壮族史诗<麽经布洛陀>英译与研究"(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并就其翻译的策略提出若干建议.文章指出,中国典籍英译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麽经布洛陀>(又称<布洛陀经诗>)等壮族典籍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英译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壮举.它翻开了壮族典籍以至中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典籍英译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将摸索出壮族典籍英译的规律,以指导壮族典籍的整理和翻译活动.基于对史诗的审度,文章还对经诗的翻译提出了"以诗译诗,打造精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课程作为文化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本文通过对课程文化涵义释义,简析课程文化失衡现象及其社会学原因,以加进课程文化合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布洛陀文化的重构,为壮民族带来了认同的基础;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人民生活和生命的指南,宗教的经书和释义为人们的生活秩序提供了神圣的合法性,是一套信仰体系。田阳敢壮山布洛陀信仰及其文化代表了中国当代民间信仰的一幅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历来被认为是翻译这座大山上的高峰,它不仅需要翻译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渊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刻的理解能力,还需要翻译者对古典文学中的典故、意象、韵律等有精准的把握。文章以中国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的英译为例,选取了我国著名翻译家赵彦春先生的译本《英韵三字经》,通过对其与英国翻译家翟理斯的译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译法规律,明确古典文学英译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与推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大多数成语涉及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对其语境文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语境文化的研究,可以找出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汉语成语英译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古文的外译越来越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渠道.古文的外译光有精深的外语水平仍嫌不够,还需要有对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精准把握与理解.虽有名家大师一直致力于古文外译,但当前中国古文外译系统性仍然不强,通晓中西文化的人才仍然较少.本文从古代官职和称谓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古文翻译...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一代鸿儒辜鸿铭以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坚信儒家学说正译可以纠正西方对中国的偏见、造福所有的民族。他大力传播儒家文化,开创了中国人翻译儒学经典的先河。当代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一生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出版了包括《论语》在内的多部典籍译本。本文拟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目的论和作为中国文学翻译目的论的三之论视角来浅析二位译者英译《论语》的目的及译文特点。最后得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结论,并且针对如何应用该结论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功能翻译论为视角,对陕西旅游景区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剖析其英译存在的问题,提高旅游景区英译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经济—文化双重结构”模式的释义阐述了全球化进程中贫困与东南亚国家民族动乱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贫困不仅指经济贫困,而且还包括文化(广义的文化)贫困。文章认为,在“经济—文化双重结构”模式中,文化是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全球化刺激下民族主义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表现,是贫困问题与民族抗争相联系的重要原因;全球化时代东南亚国家中的贫困与反叛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围绕文化自主权的民族抗争。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一代鸿儒辜鸿铭以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坚信儒家学说正译可以纠正西方对中国的偏见、造福所有的民族。他大力传播儒家文化,开创了中国人翻译儒学经典的先河。当代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一生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出版了包括《论语》在内的多部典籍译本。本文拟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目的论和作为中国文学翻译目的论的三之论视角来浅析二位译者英译《论语》的目的及译文特点。最后得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结论,并且针对如何应用该结论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民俗文化词语的翻译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生态文化、器物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以及语言文化方面阐述了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并提出了一些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国家文化安全是新时代中国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合理有效的国家文化安全空间,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要保证国家文化处于安全状态,不能仅仅满足于国家内部主流文化安全不受威胁,更重要的是在对外交往交流中,不断扩大文化安全屏障,保证国家形象在异质文化语境中不受到诋毁。民族典籍外译是国家文化重要载体、是建构异质文化语境中真实民族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民族典籍外译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遵循翻译安全这一基本原则,发挥捍卫民族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作用,纠正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民族形象的曲解和误读,构筑守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首道防线。  相似文献   

20.
盘瓠神话是著名的南方少数民族族源神话,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神话作为中国文学之源,是文化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把以文言文形式记载的古籍史料中的神话有效地翻译成现代英语,并不是易事.本文从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视角,就丁往道先生对《搜神记》中的盘瓠神话英译本进行赏析,在词法和句法方面探讨文言文的英译方法,为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