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是一种价值取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西方消费方式的交融,尤其是受西方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影响,在我国引发了消费伦理的变革。传统的节俭型、分配型和储蓄型的消费伦理,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物质的相对匮乏相适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消费伦理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享受型、信贷型、绿色型和符号型消费伦理观产生。从国情出发,我国现阶段消费伦理要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相适应。构建国人自己的消费伦理观应着眼于:消费者肩负起合理的消费责任;通过消费伦理体系的正确导向,对青少年进行消费教育;构建适度消费的消费新观念。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国家来说,有怎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就会有怎样的生活消费水平.对个人来说,有怎样的收入水平,就会有怎样的生活消费水平.收入分配是连接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居民个人消费状况的纽带.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并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那么,究竞怎样看待这些现象?它与收入分配有什么关系?我们应当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调整来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发展呢?对此笔者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秋菊 《社科纵横》2008,23(2):46-49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而出口的拉动作用潜力有限,投资的拉动作用则需要消费来支撑,因此,消费需求不足尤其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就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症结.这种状况决定了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要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关键在于破解制约农民消费的"资金瓶颈"、"硬件瓶颈"和"软件瓶颈".  相似文献   

4.
关于所有制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制改革是指向传统体制核心部位的一场深刻革命。应跳出公私对立的思维定势,在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上从目的和手段统一的角度去审视所有制,现阶段公有制是一种与较低生产力相适应的非完整、成熟意义上的公有制,它与私有制同时存在于一种生产力水平之上,因此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并没有一个完全排斥其他所有制而只保证公有制占主体的基础。所有制实现形式是由具体生产过程中资本的实际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的配置决定的,在一定的生产力阶段,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变化只能为这种所有制拓宽容纳生产力更大发展的空间,增强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运行是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联系与协调发展中实现的。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这种决定不仅表现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动机和市场,还表现为消费增长方式最终地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因为经济增长归根结底要受到消费增长的约束。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已使社会经济面貌和居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本世纪SO年代末和叨年代初,我国绝大多数居民已经解决了温饱,开始迈向小康阶段。小康和温饱的最大差别在于居民生活追求的指向不一样,温饱时期…  相似文献   

6.
吴薇 《学习与探索》2012,(10):103-10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仍然较大。中国农村居民占总人口的2/3,却只消费1/3的商品,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不仅数量上不足,质量也较差。所以,必须加大力度,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个人收入分配的问题(指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下同),是反映社会性质、关系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问题,对于调动社会成员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是按照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分配的观点及坚持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一、社会生产力是决定个人收人分配的最终力量,社会成员是按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分配的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笔者认为,尽管分配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决定分配的客观因素却是同一的,即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城乡居民不同的储蓄行为,从而导致他们不同的预防性储蓄强度与城乡消费差距.我国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为4.092,农村居民的为7.332,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强度显著大于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强度.面临着未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是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强度大于城镇的重要原因.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建立惠及城乡居民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改革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力争尽快到位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耿香玲 《学术交流》2007,(6):124-127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受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的制约。可持续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对生产目标、生产能力和生产过程提出了一系列客观要求。由于我国在资源产权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制度、绿色消费激励制度等方面存在缺失,我国实施可持续消费面临着企业生产目标与消费目标不一致、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不匹配,资源回收产业与可持续消费不适应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成为可持续消费的制度障碍。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是制度建设,包括将资源和环境成本内化的价格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激励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粮食的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明 《社科纵横》2002,17(6):25-25
本文对粮食的消费特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趋势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且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内需的扩大和提高,其中扩大消费需求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的变动情况,发现我国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且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下降导致的,鉴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特征,选取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2000年以后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数据,将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两个重要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研究发现,与消费能力相比,消费意愿在较多年份制约了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且对城镇居民的制约程度大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居住类消费支出的增加对其他类消费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挤出影响;居住、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类未来有可能成为城乡居民共同的重要消费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一、提倡适度消费,正确引导消费近年来,各级领导部门和理论界对消费经济领域的问题十分重视。人们普遍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六五”期间,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1985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四百元左右,职工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可达八百二十元左右。尽管最近一个时期,由于对农副产品价格全面放开,加之消  相似文献   

13.
论高等院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镭 《社科纵横》2004,19(6):178-179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是我国目前体育消费人口较大的体育消费群体。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高等院校学生对体育和心理要求、体育要求 ,促使其体育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14.
消费水平与闲暇生活赵瑞政物质条件是人们从事闲暇生活活动的基础。人们的闲暇生活过程必然是一定的物质资料消费的过程。因而物质消费水平直接影响闲暇生活的质和量。本文运用实际调查资料论证消费水平与闲暇生活的内在的关系。一、消费水平与闲暇时间占有量的关系物质消...  相似文献   

15.
文枫  魏勇  鲁春阳 《创新》2009,3(7):52-55
城乡差距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重庆市作为我国最年轻、最大的直辖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文章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财富差距、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和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差距四个方面研究了重庆市城乡差异的特征,并提出了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财政以发行国债方式为扩大政府支出筹集资金,在我国现阶段产生的挤出效应是不明显的,其经济效应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总需求的扩张和经济的增长.根据我国现阶段国债对非政府部门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的特点,笔者进一步分析了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六五”期间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状况“六五”期间是我省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特点为:消费水平由“度日型”向“宽裕型”转化,消费渠道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消费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消费模式由“平均型”向“差异型”转化,消费内容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度日型”家庭逐年减少。1985年我省城市居民的生活费支出为667元,比1981年增长73.1%,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0.4%,平均每年递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利率调整对消费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森  蒋贤锋 《求是学刊》2006,33(2):60-66
研究表明,中国利率的变化与国民消费水平增长呈现出一种反向变化的趋势,这一结果与传统的凯恩斯理论、永久性收入假说理论和随机游走理论等相悖,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城市消费和农村消费的异质性和“二元结构”特点,不具备上述理论的假设条件。利率机制目前还不是中国调解消费的理想工具,应考虑更多地使用非利率的其他金融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城乡人民的食品消费与需求正处于重要的转变时期。其主要的特征是: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基本上已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食品需求的重点已从基本必需食品向非基本必需食品转变。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把握其进程很有必要。为此,需采用定量分析法,进行趋势预测。本文以杭州市为对象,以1990年和2000年为预测期,分别对该市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结构以及主要食品的需求量,作了如下的预测。一、杭州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趋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经济消费的差异──对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一次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独生子女已长大成人,并有很大一部分步入大学校园。那么,这批独生子女具有什么不同于非独子女的特征呢?为了解这一问题,笔者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对上海市55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得到有效问卷505份。在调查中,笔者试图从“经济消费”这一视角出发,对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了解独生子女在经济消费方面的特点。消费水平上的差异在用SI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之后,笔者发现,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经济消费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的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