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谷雨 《云梦学刊》2014,(5):158-160
目前,我国主流文学史分为两个部分,即通常以《中国文学史》命名的古代文学史部分和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命名的现当代文学史部分。前者一般叙述到晚清,以小说为例,往往以所谓的四大谴责小说代表这一时期的小说发展水平,其他作品则轻描淡写,几笔带过;后者一般从五四新文学运动展开叙述,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略有变化,追述到五四以前,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从萌芽阶段开始,就有许多根本问题困扰学术界。德国汉学家顾彬所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译本2008年9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进一步思考、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参照系。他的这部文学史还不能真正全面科学地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的全貌,对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作家的论述也缺乏应有的深度。但他对中国文学的深厚感情,他独特的文风和学术个性,对未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3.
黄云霞 《东南学术》2015,(1):218-222
海外汉学家对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一直在受到国内学界的持续关注,近年引进的诸多"中国文学史"著述也在不断地引起争论。本文从述史定位、时序结构和文体意识三个方面重新解读"文学史"著述的一般"常识",以期在回归"常识"的基础上,对现有文学史著述的评价提供某种必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丛鑫 《兰州学刊》2012,(5):205-207
曾经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及相关文学现象的存在进入后来者的研究视野,对其加以梳理改造以进入某种话语体系、纳入既定的体例框架中便是文学史书写的资源和动力。在"重写文学史"的语境下重新解读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感觉到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某种似曾相识而又似是而非。无论是从中国现代文学史概念的生成还是具体的写作实践,都能看出其依附性特点。而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体例以及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选择和评价上看,其中纠缠不休的史实与史识、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的对话与妥协既是这部文学史写作的困境,也在众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序列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建民 《河北学刊》2001,21(3):47-51
用“中国 2 0世纪文学”的概念来涵盖现当代文学的概念不如用“中国五四新文学”更为科学和合理。考察现当代作家作品 ,都要把其放到五四新文学这个大的源流中来分析和定位。文学史可以有普及型和研究型的两种类型。评价一部作品 ,应主要从审美、价值和道德三个方面来衡量 ;评价一个作家 ,应该和同时代作家来做横向比较并考察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61年7月29日至9月23日,中央组织一批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包括老舍)参观访问内蒙古。历时两月,行程万里,足迹踏遍大半个内蒙古,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作品。对于老舍研究,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林语堂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举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化史上存有的遗憾,那么作为著名文学家文化人的林语堂长期受到贬斥和遗弃恐怕是其中最为显目的.其实,林语堂八十多年的生活遭遇和创作成就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化史上是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林语堂早年曾接受长时间的教会学校教育;林语堂是唯一一位长期用英文进行文学文化创造的中国现当代作家;林语堂在美国生活长达三十多年而晚年却携家带子回归台湾省;林语堂既是一个散文大家又是著名长篇小说家,他一生仅长篇小说就有十多部;林语堂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少见的自信者.他说,“我有雄心让小说留传后世”;林语堂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京华烟云》也  相似文献   

8.
文化代言者与“根”的意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文化角度和作家创作精神角度对赵树理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赵树理创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他作为农民文化的代言人上。正因为如此,赵树理不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即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非常特别。同时,他对农民文化的熟稔和热爱,是他能够立足于农民文化立场创作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对于中国现当代的作家们来说,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纪念日。重读《讲话》,倍感亲切,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它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和划时代意义。承前与继往,是指《讲话》继承、发展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以鲁迅为代表的30年代文艺思想的优秀成果;启后与开来,是指《讲话》启示、推动着后来的革命文艺运动和创作。这里,我想从一个小的视角,着重谈谈毛泽东《讲话》对鲁迅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继承与发展,以及这些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影响、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北沦陷区知名作家李克异所写的、第一个系列长篇《贝壳》、《面纱》,和另一部誉满中外的长篇《历史的回声》,都是作家里程碑式的作品。可惜,到目前为止,对这两部作品研究评论不足。甚至有大庙不收,小庙不留之趋势。这两部作品,虽然写作时间有先后,却都是写东北历史生活或沦陷区生活的,应该收在东北文学史沦陷区文学史内,不该歧视、排斥,而是应该研究、继承这份遗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圣经》与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关系。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来说,在世界宗教经典作品中,《圣经》无疑是最大的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12.
<正> 张振金先生的《岭南现代文学史》出版了,我非常赞同李育中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的:“这是一个前所未有过的工作,富有创新的意义”.我以为这部新著的意义,在于具有开创、促进、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地区性的现代文学史专著.在此之前,只有白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有人写过台湾现代文学史,而大陆各省份、各地区的现代文学史,尚未有过.已出的《江西苏区文学史》、《武汉抗战文艺史稿》、《山西抗战文学史》、《山东解放区文学概观》、《晋察冀文艺史》等书,只限于某一特定时期,未曾贯通整个现代.张著既然是第一本,当然具有开创性.先行者的成功与不足,对于后来者必定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其次是它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促进作用.中国现代文学史面向全国,对史实的描述往往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圣经》与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关系.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来说,在世界宗教经典作品中,《圣经》无疑是最大的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学史》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博大精深的文学史,其中的19世纪英国文学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全方位、多维度、大篇幅、整体性的文学史实叙述与作家作品分析,让我们见识了俄罗斯学者的开阔眼光与博大胸怀,以及对于作家作品与文学历史的真正认识,对于我们以后的文学史编撰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为文学史叙述方式的改进与文学史理论的建构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关于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几个问题陈思和一、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一个原则大约从1985年写作《中国新文学整体观》开始,我就怀着一个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梦想,并且断断续续地作着准备,也曾经动笔整理过几个章节,凡学有所得,都化作一些评论性的文字发...  相似文献   

16.
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家与作品,但为人们所熟知的却只有在文学史中出现的少量经典作家,如何使其他非经典作家及其作品能重现诗学魅力,为人们所认知,一直是新时期文学史家们思考的问题.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不囿于中国传统经典认知,在对中国经典文学进行研究时,以唐代经典作家为核心,带动同时期非经典作家的出现,为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劼人作为一位被重新发现的作家,其小说的文学史地位已经获得认可。目前学界关于其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小说创作接受外来影响、接受传统文化影响、人物形象研究以及其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地位的研究等方面。李劼人小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由狭窄走向开放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许志英、邹恬两位先生主编的洋洋百万字的《中国现代文学主潮》(以下简称《主潮》) ,是一部深沉厚重、锐意开拓、力求突破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这种创造性的重写 ,不仅标志着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登上一层楼 ;并且也表明现代文学研究摆脱了政治的附庸地位 ,纳入了真正科学研究的学术轨道。“一部文学史主要是作品的历史 ,而一个时代的思潮也是更生动更丰富地体现在作家的创作中。”(见本书《跋》)这一文学史观不只是具有重要的重构文学史的实践意义 ,也富有不可低估的史学理念的建设意义。由于它与文学思潮相溶合而提出一个与理论思潮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9.
将中国文学引入西方世界的译介活动早在晚清时期就已开始,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夏志清的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问世,海外汉学界的研究视野才开始从古典文学转向现代文学,致力于作品分析以及文学史、文学选集的编撰。一些文学选集被作为美国高校的教学参考书,成为普及中国文学的有效途径;以夏志清、王德威、李欧梵等为代表的海外汉学研究,在方法论和历史观上为中国内地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某些新的可能性。但不应忽视的是,作为一个复杂的构成体,海外汉学研究的面貌不能仅以代表性学者的论断来框定,将海外汉学研究的理论思维套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时也需要对历史语境与现实状况差异导致的认识偏误进行反思,西方学者在冷战思维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范式以及英美反知性主义传统对五四以来作家创作心态的误读也需要正确认识。虽然英美主流媒体仍习惯沿用这种批评模式解读中国当代小说,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研究也呈现出一系列理论范式的转向,显示出重建文化研究格局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游仙窟》的重新评价时下流行的两部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学史(社会科学院所编文学史、游国恩等人的文学史)对某些思想内容不符合今人味口而艺术上有着独特贡献的作家作品,常常采取回避或轻描淡写的态度,结论也不免失之偏颇。唐人张鷟的《游仙窟》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游仙窟》一文,无论是从题材的开拓、人物性格的塑造、艺术手法的创新以及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方面,都在小说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作品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自叙奉使河源,投宿山中某宅,与女主人崔十娘的一段韵事。这部小说所反映的底蕴乃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寻芳逐胜,喜与女冠交游的猎艳生活的写照。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