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居民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家庭部门的就业率。其中,自雇佣就业率显著上升,非自雇佣就业率未受显著影响;创业型自雇佣是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就业率的重要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镇家庭和中等金融素养家庭就业具有积极影响,对农村家庭和低金融素养家庭的就业促进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2.
傅白芦 《船山学刊》2004,(2):192-192
自1985年在湖南湘潭召开第一次全国老子学术思想讨论会以来,学术界对道家的研究逐渐"热"了起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儒热道冷"现象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3.
自198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讨论一直持续着,提出了相当多的构想.1992年后,关于两岸经贸合作机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中华经济圈、中华经济体、两岸自由贸易区(FTA)、两岸共同市场、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及其类似安排、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模式上.同时期,两岸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度性的前进,则使得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4.
黄长义 《江汉论坛》2003,(11):125-126
中国实学研究,是中国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个倍受瞩目的热点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大陆已出版20多部关于实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在海内外各主要报刊上发表的实学论文多达300余篇。作为当代中国实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葛荣晋教授为中国实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编的三卷本《明清实学思潮史》(齐鲁书社1989年出版)和三卷本《中国实学思想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曾是当代中国实学研究发展的路标和里程碑。进入新的世纪,如何在广度和深度上把实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这是中国实学研究面…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中国金融年鉴》(以下简称《年鉴》)自1986年创刊以来,深受广大经济、金融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者的喜爱。《年鉴》汇集了当代中国金融事业改革与发展历程中的大量的史料,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它在编辑指导思想上,既遵循年鉴学所要求的按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鸿沟问题备受关注。值得关注的是,数字鸿沟不仅在宏观层面产生影响,在微观家庭层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研究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接入和使用两个维度测度了家庭间的数字鸿沟,实证检验了数字鸿沟对家庭金融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鸿沟的存在显著降低了家庭金融投资的概率;数字鸿沟对不同地区的家庭参与金融投资都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数字鸿沟改变了家庭对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态度,进而阻碍了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家庭金融投资、活跃金融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中外学术界关于宋代乡村组织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这虽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增加了开拓新议题的难度。谭景玉的《宋代乡村组织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深入把握相关学术史的基础上,找准了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最  相似文献   

9.
张洪 《学术论坛》2022,(3):97-10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财富不平等的机制及其后果。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通过使用家庭金融脆弱性的两个主要指标,即家庭流动资产收入比和家庭负债资产比测量家庭金融健康状况,力图更全面地考察家庭金融对当代中国居民主观地位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流动资产收入比和家庭负债资产比对居民主观地位认同产生显著影响,家庭流动资产收入比越高,家庭负债资产比越低,居民主观地位认同越高。随着信贷在居民的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社会分层研究需要从关注家庭财富不平等转向家庭金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俞荣根、张凤琦主编的《当代重庆简史》(以下简称《简史》)已于2003年9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重庆史学研究及中国地方史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 ,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地方史著作。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随着中国区域史研究蓬勃展开 ,重庆史研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1.
新刑法涉及计算机犯罪的条款析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概念,世界各国的学术界、司法界认识不尽一致,因而,其法律界定也有差异。我国学者及执法者自86年深圳发生中国大陆第一起涉嫌计算机犯罪的案件以来,一直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也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自1992年春邓小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的研究,现在摆在我们...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以来,中国政治学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从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角度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运用CSSCI提供的数据分析中国大陆地区近五年来(2000~2004年)政治学的现状,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结论:政治学研究受国际学术界影响较大、本土化程度较低和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化”。  相似文献   

14.
段渝 《社会科学研究》2020,1(1):155-166
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大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位在中国文明史上具有关键性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中国古史的问题,夏代和夏文化的问题,中国国家与文明的形成等问题,莫不同禹息息相关。而百年以来关于禹兴西羌、大禹治水、禹娶涂山、禹都阳城、禹画九州、禹铸九鼎、禹征三苗等早已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的"禹迹",以至于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大禹其人等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重要分歧和论争。本文对百年来学术界关于大禹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论争略做梳理述评,供海内外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对金融市场参与及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家庭会增加定期存款而减少股票投资,少儿人口占比较高的家庭更倾向于股票投资且定期存款的特征呈现性别差异;人口年龄结构对股票的需求存在空间差异性,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家庭老年人口占比对股票投资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此外,金融教育的普及、互联网的推广、收入水平的提升均可缓解老年人口占比对股票投资的负向作用。研究结论对从人口学视角分析未来金融产品市场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贵斌威  徐光东  陈宇峰 《浙江社会科学》2013,(2):50-61,31,157,158
本文在借鉴与拓展Rajan and Zingales(1998)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1-200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业和制造业数据,确认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融资依赖效应:融资依赖程度越高、国有比重越小的行业,从金融发展中获得的好处越大。作为上述研究的前提,我们还对"各国行业融资依赖程度具有同一性"的观点进行了验证,并构造了更为有效的地区金融发展指标。  相似文献   

17.
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为主干的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其思想遗产宏富,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或以个案、人物,或以断代、专题,或以综合、宏观的形式,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成果颇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掀起了"传统文化研究热",在总结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伦理思想的过程中,撰写出并出版了一批有学术见解、产生一定影响的高水平专著.由沈善洪(曾任杭州大学校长)、王凤贤(曾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经过多年的酝酿和辛勤笔耕,率先撰著的<中国伦理学说史>(上下卷),就是其中的一种,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85年4月和1988年11月出版,曾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反响.此书尽管出版已近二十年,在学术界仍有一定影响,早有再版的呼声.经作者授权,并稍作修改和完善,由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日重新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8.
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家庭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家庭的债务风险水平,并对面临宏观经济冲击下的城镇家庭债务风险进行参数和非参数压力测试。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失业冲击而言,房价的向下波动对家庭债务风险的负面影响更大。在模拟场景中,当房价下降幅度超过30%时,家庭债务风险快速上升。失业冲击对家庭债务风险有显著影响,失业保险对于缓冲失业冲击带来的家庭债务风险水平上升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家庭资产集中于房产,家庭债务集中于房贷,且当前房价正出现波动,应警惕不利经济冲击带来的家庭债务风险扩张,以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居民家庭存在"住房借款规模增长"和"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共存的现象,在此背景下,研究住房借款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探究家庭住房借款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家庭住房借款对家庭消费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银行住房贷款对消费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亲友借款对消费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负债渠道借款金额、期限和成本存在差异。独套房家庭住房借款尤其是银行贷款越多,对消费率的抑制效果越显著,而多套房的住房借款对消费率无显著影响。因此,购房目的不同,住房借款对消费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改变,且这种变化会因居民的个体特征及家庭的区位条件差异而不同.采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追踪调查(CHFS)数据的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收入与定期存款占比呈倒U型关系,与总风险资产占比及股票资产占比呈U型关系,表明中国家庭具有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当户主年龄由年轻→中年→老年转变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