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关于财富主体的认知经历了从“金银”到“纯产品”,再到“劳动一般”的过程,但三者对财富主体本质的界定并不以“真正的人”为起点。马克思财富观的主体确证及其社会关系实现了“两大超越”:界定“真正的财富”内涵,肯定“人的本质”在财富中的主体地位为“超越之一”;剖析财富社会关系中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的矛盾,构架社会关系的价值主体是“人”而非“物”为“超越之二”。共同富裕是马克思财富观主体向度“两大超越”的当代确认:共同富裕的人本价值和人文意蕴确认财富真正的主体本质;共同富裕中反哺、帮扶式的第三次分配确认更具主体本质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胡大平 《学术研究》2006,39(10):5-10
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复杂的传播和解释过程,马克思哲学的解读模式也从“一”(经典形态)变成了“多”(多种地方版本和理论流派)。这一历史既证明了基于地方经验和特定理论逻辑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又同时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本质。它在理论上也对今天的马克思哲学解读或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提出了重大的要求:如果不将自身的解读历史化,就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  相似文献   

3.
齐晓明 《北方论丛》2016,(2):121-125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发端于早期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它直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矛盾,是分析和解决当代世界生态危机问题的重要理论资源。一方面,马克思批判了导致人和自然相分离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以及资本的反生态性,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另一方面,马克思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极端的立场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片面主张,以人的实践为逻辑出发点,给予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价值阐释。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的解决,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为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指明了社会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命运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20世纪上半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方面,特别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被遮蔽了.二战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重新焕发出光彩,作为主要社会批判语言,成为批判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当代,这一理论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深化人类社会发展与完善的动力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把“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精神使命,其中隐含的逻辑是现实世界还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考虑到人类的历史解放始终是马克思其思想之主轴,所以,此处的现实世界应理解为人类仍处于不解放的状态。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是人类迄今为止仍然处于历史虚无主义迷雾的笼罩之中,历史虚无主义仍然或显或隐地阻碍着人类解放的实现。基于此,马克思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在批判中完成了对它的超越,进而创建了新唯物主义。其主要体现是:确立真实的历史前提;生成具有社会精神的人;形成自觉的历史意识;从事现实的历史实践。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这些深刻见解为我们反思与回应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重维度的对"西方中心论"的科学批判,以及对世界历史研究和资本主义批判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在彻底摆脱"东方社会停滞"等"西方中心论"词语表述影响的同时,把其对资本主义的一般与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由西欧推及世界,彻底超越了"欧洲独特"说,最终完成了对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意义上的"西方中心论"的科学批判,并据此为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中的俄国农村公社和整个俄国指出了一条与资本主义息息相关、但又不同于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发展路径,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学的社会形态理论,丰富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和谐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982年至2011年间,从中国知网新平台入口进行检索共有有效文章5812篇。通过分析发现:1982年至1991年,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成果较少;1992年至2001年间,较多探讨的是马克思在教育理论、社会发展理论中蕴含的和谐思想;2002年至2011年间,研究文章迅猛增加,主要是基于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异化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等理论研究马克思的和谐思想。真正从学理角度全面而深刻地探究马克思和谐观的文章较少,不能有效地促进对马克思和谐观的深入理解;主要采用传统的理论思辨方法展开研究,缺少针对现实问题解决的理论探源和实践分析,没有形成切合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首次从哲学反思的高度,揭示了人类历史是一个在绝对观念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由分散的民族历史走向整体世界历史过程的思想。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概念,但是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演进基础、核心内容、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超越了黑格尔,使世界历史的思想第一次真正变成了科学。  相似文献   

9.
邱飒爽  涂金坤 《河北学刊》2008,28(3):133-136
根据《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首先要消灭资本主义只能由生产资料资本的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实行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在扣除各项必要税费后,能按其对生产总资本投入的比例份额占有剩余劳动成果;其次要逐步消灭社会主义还存在的因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本的大小不同和拥有的生产资本的多少不同而获取的剩余劳动成果差别悬殊这一"按资分配"的剥削残余。剩余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指引了如何消灭剥削的方向,这是《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在当代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共同发起的第一届“马克思哲学论坛” ,深入探讨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这一主题。与会学者认为 ,马克思毕生都在为人类解放寻找理性之路 ,马克思哲学是时代性与人类性的统一 ,是哲学理性与人类理想的统一 ;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而只有成为文明的活的灵魂才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哲学与一切旧哲学在表征、反映时代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上有本质的不同 ,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本质和精神是从批判旧世界中创造新世界 ,它是立足现实、开创未来的思想源泉 ,因而一切从实际出发 ,让事实来说话的境界是马克思哲学最具时代生命力之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 ,突出和弘扬马克思哲学的时代精神尤为重要。与会学者认为 ,把握和弘扬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 ,指导我们的实践和生活 ,这只是实现马克思哲学当代价值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必须立足当代社会实践 ,回答马克思理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实现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 ,惟此 ,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会议的成果 ,特将本次论坛的部分发言举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伪性:颠倒性、神秘性和伪批判性,形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长点,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灵魂、依据;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科学性源于其彻底的实践精神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方法;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科学性,揭示其当代价值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作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燕群  吴倬 《北方论丛》2010,(1):110-113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没有价值以及价值问题的专门论述,但其文本中却内在地蕴涵着丰富的价值思想.马克思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从"现实的人"出发,对价值及其特性的论述与探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蕴的价值思想.这一价值思想为我们变革社会现实、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价值旨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分析了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和分配,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新时代的中国,尚存在有生产剩余价值的现象.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坚持我们国家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企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和理性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幸福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终极目标。马克思的幸福观对于当代人们如何追求幸福及实现中国梦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生态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马克思生态哲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剖析了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有机的和本质的联系。该哲学体系从社会因素角度分析了自然异化,为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提供了思路,为新的生态自然观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传统信用理论与当前信用建设实践相脱节的难题。全面把握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推动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发展创新,有助于化解这一难题。围绕信用的产生、信用形式、信用的作用、信用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等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信用现象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信用理论。基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进行分析可知,信用的本质是履约人履约行为的确定性,信用具有相对性特征,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深化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源于其彻底的实践精神和在实践基础卜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方法;以此为指导,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伪性:颠倒性、神秘性和伪批判性,形成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科学批判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长点,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灵魂、依据;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一致性,揭示其当代价值,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作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于今天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集中表现在使世界历史的研究达到了—个新境界 ,并开拓了观察社会历史的新视野 ;其实践价值集中表现在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论述,蕴涵着丰富的循环经济思想,不仅涵盖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原则的基本内涵,而且折射出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观.首先,发展动力源于科技进步引领及市场机制推动;其次,优先目标是避免废弃物产生,通过反复"再使用"减少废弃物;最后,状态模式是多层次嵌套、宽领域交联的物质资源循环复杂性系统,其构成小至机器内部自循环、大到社会与自然之间巨循环,涉及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这是一种超前的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