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情况出发,指出了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单向供给模式的弊端,提出要从"需求侧"发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需求侧模式,以人民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建设依据,通过机制构建、活化内容、尊重主体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辉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5):37-39,107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愈来愈受到学界关注,"内涵、主体与发展中的问题"是研究中的焦点。这些研究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内涵的理解存在"摸着石头过河"、公民权利、政府职能和"公共性"四种观察视角,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理解存在政府、公共部门、政府主导的多中心主体、竞争的多中心主体及合作的多中心主体五种观点,对于"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问题的解读主要集中在投资的非均衡性、服务的非均衡性、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及经济发展与公共文化成长相背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方式。在现阶段的基层农村,民间文化快速兴起,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逐步陷入"送文化遇冷、种文化无路"的困境,政府主导的农村文化项目效率不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以民间力量激活公共资源,成为新时期文化政策创新的基本路径之一。本文以D市文化礼堂的改造为个案,分析文化礼堂的空间设置与运行情况,探讨基层文化建设中以乡村文化礼堂为中心的运作模式和传统的公共文化项目运作模式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社会力量具有更强包容性的制度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文化机构配置、财政投入、运营状况、服务效果以及服务效能上均有不同体现,这表明"东中西部"梯度发展的区域刻板印象需在实践中具体化并进一步修正。仅配置机构或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并不能解决不均衡发展问题,而资源配置与运营状况优势也可能掩盖部分省份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高问题。要有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固然应通过保障文化服务提供和文化设施建设来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均衡,但也要进一步考虑影响结果均衡的其它因素。从系统视角来看,具体措施至少还应包括改善文化机构运营效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传播能力以及重视文化门槛对文化权利享有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迎芳 《东岳论丛》2019,40(4):12-20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民生需求,是在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解决中国文化民生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文化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塑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优质文化供给、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和推进文化民生的社会化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6.
坚持文艺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一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二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三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要相辅相成,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交流中谋共识、在创新中求繁荣。四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即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的同时,学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公共环境建设特区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的局部地区和特殊条件下,通过政府行政组织的方式,以解决就业问题和公共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为目的的生产组织形式.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通过政府实施经济政策引导市场解决就业问题还有困难.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以公共环境建设特区的形式,由政府行政组织安排就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增加就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化公共服务建设的大力发展,图书馆服务成为其重点发展项目,基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在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上的强大优势,为公共服务功能的延伸奠定了稳健发展基础。以读书为基本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平等与优质精神文化服务,促进人文与科学技术建设的高效发展。因此,创新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推进绿色建筑概念建设,实现其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对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健康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厦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但"善治"结构尚未形成.要健全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发挥财税优惠政策作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推进公共文化城乡统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联盟建设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协作,解决图书馆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的重要手段。科技的发展不断填平文化资本、教育资本不均衡造成的信息鸿沟,人与人、图书馆和图书馆、地区与地区之间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及服务的不均等会随着图书馆联盟建设不断实现区域协作而日趋改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成绩突出并创新出中国经验,但从长远来看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制度设计、服务创新、资金、技术及人才支持等方面有待提升。图书馆联盟建设要以顶层设计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以标准规范确立基层图书馆公共文化设施的属性,以制度设计保障稳定可持续的资金,以联盟优势拓展社区服务职能,以队伍建设保障联盟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以新技术应用优化联盟管理架构,不断提升共建共享效能,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理财 《江汉论坛》2012,(1):141-144
霍尔不但认为解码的意义结构可能与编码的意义结构不同,而且还区分了"主导"、"协商"和"对抗"三种解码立场。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而言,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仅是一个"编码"的过程,还必须重视服务对象的"解码"。依据编码和解码之间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至少可以划分为融合型、协商型、对立型和分离型等四种类型。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对于改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行动者身份的品牌化认证、互动空间的公共性转换、服务能力的联动式升级及发展方向的国家在场化定位是"让公共文化服务运转起来"的成功之策;文化项目的品牌化、文化空间的公共化、文化服务的平台化和文化互动的网络化及国家的常态化在场是提升国家文化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文化为纽带并以文化建构为目的、多元化治理主体的文化生成、多元化治理主体的文化合作及多元化治理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讲话》所强调的是"工农兵方向"而并非"人民方向"。试图以"人民方向"来置换或取代《讲话》的"工农兵方向",在理论上是不稳妥的,在实践中是不可取的。毛泽东"人民方向"的思想和理论,主要表现在《新民主主义论》而并非《讲话》中。由于两次讲话所针对的对象、所依据的事实、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有着根本性区别和原则性差异,所以才表现出了"人民方向"和"工农兵方向"的差异。"人民方向"和"工农兵方向"是可以整合的,但不能相互替代。"人民方向"和"工农兵方向"所构成的理论张力极具弥散性、包容性与穿透性,它为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提供了内在的源发性动力和极具开放性的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文化”和“创意”,通过对相关文化资源的重新整合,以创造出新增价值,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以文化创意产业的思想指导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和规划,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而文化创意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又能共同促进城市品牌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文化构建契合于公共管理体系中,更体现共享和多主体的平等参与,在公共管理走向国家治理模式后,文化治理成为公共文化构建与公共管理耦合的本质体现,也成为公共文化构建的方向选择.当前由于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公共管理视域下公共文化构建存在诸多的困境,表现为政府主导与国家责任、主流价值形态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均衡与失衡、公益性与市场逐利性、绩效评价等问题;从公共管理角度切入,摆脱困境,需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并在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上下功夫,更要抓住内外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创新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是指基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民一定的文化共识,由政府主导提供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生存和发展权利,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基本社会文化条件.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源于公共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和新公共管理“有限政府服务”理论.作为基本权利的文化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规定的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个人在社会文化等方面不可缺少的权利.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的核心理念.确定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性的边界应坚持“保基本”、“广覆盖”、“解急需”和“量力行”的原则.在操作层面有两个标准:一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有关基本文化权利的规定;二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就不仅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地位和任务,而且也明确了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责任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阐述青海藏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价值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多元化模式设想:一是政府主导下的"主体共治"型模式,主要讲不同层级责任主体在体现政府"主导"时,通盘考虑利益与成本公平分配以及权责边界;二是市场主导下的"合作共治"型模式,"政府并不保证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只能保证公共产品被提供";三是民间主导下的"契约化共治"型模式,在社会治理框架下,生产方、供给方、消费方形成公共文化从生产到分配、到消费的一种契约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19.
《南方论刊》2013,(8):I0006-I0008
<正>近年来,以"生态龙岗、创业新城"为二次创业定位的龙岗,坚持思想文化建设支撑现代城区建设,紧紧抓住龙岗"城市化"发展、特区一体化和迎办大运会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跨越争先"为目标,以建设"文化强区"为主线,以实施"系列创新工程"为主抓手,努力建立完善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城市文化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群众。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推动龙岗基层文化工作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龙岗的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精品打造及国际性文体活动等方面,尤其是基层文化设施达标,与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由政府主导、社会和市场参与而形成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资融资体系、供给体系、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总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意识形态灌输模式"到改革开放后"部门供给模式"的变迁,而这两种模式现在都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多元参与合作模式"成为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模式。其中,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民间组织、文化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