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传统中国小农经济格局、大共同体本位政治格局及礼治文化惯性等影响,当前中国人的法律信仰结构表现出实用理性的特征。这种实用理性实则为一种民间社会运作的个体理性取向,这种信仰结构不能适应法律信仰的症结在于中国人对待法律的态度的功利性、工具性、多变性,未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未来迈向法治进程的关键在于改造这种理性逻辑以及相应的信仰结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选择可能在于,在日常的习俗层面上通过组织能力的培养逐渐建立起中国人的规则感,让规则成为中国人本体性安全的重要依靠对象。 相似文献
2.
社会状态的社会学和历史进程的社会学——一个社会学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19世纪社会学关注的主题是社会发展变迁进程的性质和动力,而到了20世纪,特别是到了结构功能主义那里,则主要转向了对社会状态的静态分析。作者分析了这种研究转向的原因,并指出,自六十年代以来由西方社会危机所引发的对非历史性的社会学研究的批判反思已导致了历史视野在社会学中的复兴,历史进程的研究在一种新的水平上重新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体制转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原来在计划体制内的各种事业单位组织的市场化改革,这个过程至今已经历了20年,目前正进入实质性阶段。事业单位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特点,这实际上是一个与制度环境趋同的过程,目的在于扩大在社会整体转型过程中自身生存的合法性,其满足的是针对社会整体运行而言的制度效率。事业单位改革作为中国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其所处的制度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寻求制度合法性的过程。在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结构转型中,资源的配置方式和行动者的规则都发生了变化,成为一种具有制度性特征的路径规则,体制内的组织改革在未来将可能进一步沿着制度趋同的进程发展。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具有自觉而强烈的现代化使命意识,推动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属于政党领导、使命驱动。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和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价值定位、思想指导、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四个方面:价值定位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思想指导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律,组织保障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资源,制度建设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根基。当然,中国式现代化本身的实践宏大而复杂,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与推动也并非一劳永逸,围绕这四个方面仍有一些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秉持鲜明的问题意识、彻底的实践思维,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深化认识,才能取得中国式现代化的更大成功,更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改善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以提高和改善社会成员生活质量为目的而实施的制度安排。但由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国家、政府在农村养老中的缺席,即未能建立相应的养老福利、养老保障体系,致使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存在老年人自养、养老质量差、生活质量很低、养老满意度较差等问题,并且影响着老年人的疾病医疗,造成家庭人际关系矛盾。本文通过青海省都兰县察汗乌苏镇农村养老状况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建立结合养老福利、保障、保险三位一体的农村养老体系构想。 相似文献
7.
"共同体"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学术概念,本文探讨、比较了其在社会学及政治哲学领域中的发展、流变,提炼出当代社会学广义地探讨、界定"共同体"的研究取向,及其遵循的"自下而上"、"初级共同体优先"的方法论原则。同时,围绕中国乡村社会学的共同体研究本文指出:超越共同体的地域性村落社区层面,兼顾在村落内及村落间互动的各类血缘性、精神性共同体形式,或将成为未来中国乡村社会学之共同体研究的切入点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婚姻支付实践变迁与农村家庭代际关系转型——基于安徽南村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南村的婚姻实例表明,其支付实践正经历从婚姻偿付到婚姻资助的变迁过程,婚姻支付流向由婚姻偿付时期从婆家流向娘家变更为婚姻资助时期从婆家娘家共同流向新婚夫妇家庭,呈现出子辈权利意识兴起与父权衰落的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农村社会经历从家庭本位到个体本位的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9.
10.
代际之间"责任伦理"的重建——解决目前中国家庭养老问题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显著特点,论述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解决目前中国家庭养老问题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探讨了中国代际之间"责任伦理"适应目前国情的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6)
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发达地区发展迅速,但学界对这一全新养老模式的运行现状及运作机理缺乏关注。在嵌入理论视角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在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平台、社会支持网络以及整合社区资源三个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对比作为发达地区的上海和欠发达地区在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上的特点与运行机制,可以发现,欠发达地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着配套文件空缺、资金分配失效、服务功能与质量滞后等问题。因此,政府层级贯彻任务、完善配套制度与监管评估,市场与社会组织满足老年人托养与医养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是欠发达地区社区养老服务的关键与未来。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爱国主义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与爱国主义的发展道路同质同向,前者是后者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后者是推动前者的精神动力。爱国实践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不断丰富完善。“救国”主题下确立“工业化”发展目标,“兴国”主题下现代化目标从“工业化”拓展到“四个现代化”,“富国”主题下明确“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强国”主题下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展望未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坚持“两个结合”原则,兼顾现代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依据实践发展新情况,适时调整现代化中的阶段目标;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工业化发展水平,为实现中心任务奠定物质基础;注重物质与精神协调,为达成强国目标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但社会学本土化却是百年历史进程中受到持续热议、"争而未果"的核心议题.文章采用"社会史"的方法,结合社会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本土化进程划分为社会学传入时期的"强势植入与民族自省"、恢复重建后的"主动吸收与本土自觉"和新时代背景下的"通用规则与中国品格"三大阶段.通过这一历时性的考察,认为各个阶段的本土化因受限于特定时空脉络而呈现出差异性,但对当下社会学本土化的论争应回归到学科主体性这一内核上来,提出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传统、强调中国情境下的实践自觉和在中西平等的框架下发展学科主体性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676家上市公司1997—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及对上市公司高管、独立董事、基金经理和证券分析师等的深度访谈资料,分析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揭示在中国制度背景下与代理理论的预测颇为不同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式。而所谓最佳公司治理做法是在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等制度环境下各种复杂社会力量和利益群体进行建构的结果,其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契合所在的制度环境,并不存在普适的最佳公司治理模式。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实证研究,为解构这一世界性公司治理迷思提供了新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在人口加速老龄化推动中国养老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背景下,农村丧偶老年人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婚姻方式实现养老目标即“通过婚姻的养老”现象日益增多。本文基于晋西南F村的田野调查,呈现了“通过婚姻的养老”现象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演变趋势,运用家庭政治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揭示了“通过婚姻的养老”现象的形成机制和深层意涵。“通过婚姻的养老”是在社会转型和家庭现代化变迁背景下,家庭内部成员围绕养老责任分配进行博弈、斗争、妥协等互动的产物,是家庭政治从父代主导型向子代主导型转变过程中,农村丧偶老年人为应对“子代弃养”的现实而进行的一场群体性“养老自救”行动。这种以养老为主要目标和以交换为核心机制的农村丧偶老年人再婚行为的功能并不在于揭示了某种可重复的、恒久的价值,而在于完成了某种不可重复的、一时的任务。需警惕其转变成为在婚姻自由的宏大叙事下对农村丧偶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丧偶女性进行另类控制和物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到“庸俗社会学”的牵累,文学社会学在中国一向名声不佳。新时期之初,伴随着批判庸俗社会学的热情,大部分文学研究者都迫不及待地抛弃“外部研究”,义无反顾地转向“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学诞生百年前后,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进程的特点,不少学者在自己的著述中进行了各具见地的总结。有学者将中国社会学发展历程的主要特点概括为主体性、实用性、开放性、曲折性和不成熟性等五个。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学的百年发展历程具有以下明显特征,即为国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性;基于传统哲学观点的应用性;研究工作的群体性;社会学知识和观点的扩散性与普及性;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科学性、创造性。而本文则认为中国社会学的特征主要有主体性格、实用性格、群体性格和开放性格等,为此我们将就此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