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深刻阐述了主体合力、客体合力和主客体共同合力作用于社会历史发展,其理论精髓迄今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指引价值。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进一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助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共同体。从关系存在论的视角看,共同性是多维复合型共同体之间关系互嵌、耦合关联的共振触角和灵魂所在。以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为理论分析范式,聚焦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从历史、实践和现实三维逻辑,深入探赜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从自觉到自信、从自信到自立,最终凝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历史合力、历史合力论,是关系到能否完整把握唯物史观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本文就理论界的有关讨论谈几点认识。一何谓历史合力?广泛流行的观点为:历史合力就是无数(或许多)个人意志(或行动)融合而成的总的平均数,总的力量。显然,这是从恩格斯1890年9月致约·布洛赫的信的以下一段话概括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李翔 《青海社会科学》2014,(3):14-18,26
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重大创新,在坚持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凸显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与人的主体能动性,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辩证地诠释了历史的发展是一元决定论与多元互动论、主体意志与群体合力、一般规律和特殊表现的有机统一。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继承了历史合力论的方法论特质,既是对历史合力论的自觉运用,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补充、新发展、新贡献,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与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4.
刘佳磊 《南方论刊》2020,(10):27-28+38
为了19世纪末纠正、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被庸俗化的趋势,恩格斯在一系列重要著作中进一步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历史合力论。历史合力论指出,社会历史具有偶然性的因素,但是这种偶然性不是纯粹的、绝对的,而是包含了必然性和规律性。这样,历史合力论就从具体的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进行了阐述,补充说明了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模式,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的表达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首先应认真把握好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丰富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合力"思想,就是为了在实践中更深入地贯彻好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程。人们也正在对这几十年进行着认真的总结和研究,力图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它的客观规律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研究和了解事物的矛盾及其发展状况,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性的基础,因而,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试图着重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状况,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中的对抗与非对抗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值得商榷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论历史文学创作中的“影射”问题吴秀明一、影射不是一个美学的概念迄今为止,尽管人们对历史文学的影射解说不尽一致,但大都是把它视为用隐晦的方式方法对于某一现实具体人事有意故意的直观比附。新版《辞海》曰:“影射,暗指某人某事,或借此说彼”,其意即此。所谓“...  相似文献   

8.
历史“合力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机制的形象说明,在强调历史发展归根到底由经济状况决定的前提下,认为影响历史发展并体现历史规律的历史“合力”由个体“分力”构成,而“分力”的方向和大小又受个体价值观等诸多因素影响。在社会主义之前的社会,由于历史局限性尤其是阶级局限性的存在,自发而盲目的个体价值观很难与历史规律相契合,从而使“分力”在融入“合力”的过程中,可能会大量地抵消,这既是人力的浪费也是人的异化,但却不可避免。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历史规律相契合的。引导个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统一,能更有效地凝心聚力,减少“分力”在融入“合力”过程中的损失,最大化地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9.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下旬召开了有成都、重庆、南充部分理论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专题讨论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对一些流行的观点的重新评价,有助于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禁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因此,要认真重视,深入探讨。会上,同志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产力动力说;(二)阶级斗争动力说;(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动力说;(四)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说;(五)“合力”动力说;(六)生产力内部矛盾动力说。讨论中,同志们勇于探索,发表了一些有独到之处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志提出,应当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不能就此终结,还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因;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发展的内因。还有的同志提础,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全部表现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某个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是根本矛盾,但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因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变异。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既存在着阶级斗争,又有“阶级协调”。有的同志则提出,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类社会中实际发挥着影响的“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在“合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有的同志提出,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既互相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矛盾运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缺一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一个杜会经济形态的上升时期,主要是前者发挥作用;在没落时期,主要是后者发挥作用。现将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或摘要)刊载如后: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范式和互联网逻辑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时空结构,即虚拟时空。虚拟时空改变了工业化逻辑下时空事项的区域化机制,在社会层面引起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在经济层面带来源源不断的技术红利。以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为特征的虚拟时空,一方面使市场交易摆脱了对空间上的邻近中介及其传递交易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使市场交易与时间的搭配更为机动有效。总体上看,虚拟时空显著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张和有效改善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结构,从而构成互联网+的技术红利的结构性源头;但同时也导致按照工业化逻辑展开的传统市场、行业和商业模式的衰退。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上,恩格斯提出“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的历史合力作用原理.为了澄清资产阶级和党内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歪曲、篡改所造成的理论混乱,恩格斯于1890年9月21日、22日复信给约瑟夫·布洛赫(1871—1936),阐述了历史合力作用的思想.恩格斯对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以及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  相似文献   

12.
在科莱蒂看来,辩证唯物主义只不过是黑格尔"物质辩证法"的翻版,二者在本质上是内在同构的,都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而恩格斯就是这种同构的罪魁祸首,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罪人。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把恩格斯放到马克思的背叛者的名单之中,将马克思与恩格斯完全对立起来,从而滑向了西方"马克思学"的窠臼之中。本文认为,科莱蒂完全扭曲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夸大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思想差异。同时,也无视辩证唯物主义与黑格尔辩证法两者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问题,从理论上看,似乎已经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这就是:第一,如何看待恩格斯对于合力的论述;第二,作为历史发展的合力究竟应当是什么.搞清这两个问题,不但对于完整准确地坚持唯物史观,而且对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加速四化建设,都是有意义的.恩格斯对历史发展的合力思想作出明确阐述,是在1890年致约·布洛赫的信中.他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而最  相似文献   

14.
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膨胀,有限的资源被过度开采,人类的生存环境开始受到有力的挑战。同时,民族冲突和民族矛盾的不断升级,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都凸显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的趋势。由此,人们开始关注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和谐理论的研究。然而,和谐并不是无矛盾的一团和气状态,也不是各个和谐主体的绝对平等,而是在矛盾斗争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存在状态。同时,和谐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表现为旧的和谐不断被打破变为不和谐,不和谐自身的矛盾斗争又促使新的和谐得到实现。由此,本文着重从人…  相似文献   

15.
杨海 《学术研究》2023,(5):23-28
尽管马克思没有直接遭遇当今风险社会,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却有先见之明,预见到了当今世界风险社会可能面临的种种发展悖谬。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与实践的异化加速了风险社会的形成,全球资本关系的资本逻辑是风险社会产生的内在动因,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扬弃是跨越风险社会的根本途径。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贯穿着对当代风险社会之“罪魁祸首”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深入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风险社会”之意涵,既是推动马克思经典文本深入研究的内在需要,又是防范化解“风险社会”语境下重大风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把握问题与矛盾的关系”与“‘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被清理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后,辩证唯物主义对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应该怎样论述”,是当今马克思主义问题哲学研究的两个理论前沿问题。解决了它们,可望对“问题”给出一个恰当的定义。对于后一个问题,通过把握恩格斯对机械—位移运动的系统思想,厘清恩格斯的辩证机械—位移运动观与黑格尔的分野,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此基础上,把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运动是矛盾”命题的认识与毛泽东的“问题即矛盾”“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命题相联系,通过把握毛泽东的问题意识的发展历史,把握毛泽东以现实问题导向为基础的实践哲学思想,可以有效地解决前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朱子思想中,格物致知是一种以道德为进路的人生修养工夫。格物工夫的对象是生活世界中的切近之"物",其前提与出发点是善端良知的"已知之理"。从内容上来看,格物之求其"所当然之则"是在具体情境中、始终围绕"本然"之道德倾向进行的道德认知与权衡,而求其"所以然之故"则是对"所当然之则"的反身体察与确信。格物致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知至意诚"的道德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8.
19.
论先秦儒家理论视域中的“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之后,后儒对于"同"的批判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发严厉,然而在先秦儒家的理论视域中,对于"同"的认识是全面的,既有批判,也有认同。孔子就首先采用了"大同"一词,来命名远古最美好的时代。"大同"之"同",并非如前人所谓的就是"和",而是儒家理论视域中"同"这一概念的集中体现,本质是说明人际之间的平等、均等状态。通过儒家对于"大同"境界的赞美,可以看出先秦早期儒家对于"同"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在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理论讨论中,关于其思想渊源与创新发展、历史主体的自觉性与自发性、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与相互作用等是最为深层和争议最大的几个问题。在吸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从经典文本出发,对之进行深度开掘,并据此作出新的时代解读,这是推进此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的核心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