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第十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7年1月6日、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以"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文化使命"为主题,下设"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与新途径""中国制造与创意设计""文化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三个分论坛议题,共聚文化产业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菁英,探讨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如何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发展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等议题。  相似文献   

2.
第十四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7年1月7-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以“文创+时代:审美驱动与产业创新”为主题,包括审美驱动与产业创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中国智造与创新设计、两岸项目创新与交流合作等多个分论坛议题,反映了专家学者们近期对于“文创+”相关问题的思考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1月8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的2011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本届论坛以"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十年"为主题,来自政府部门的领导、文化产业界的企业精英、学术界的知名人士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4.
第十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以"新征程:文化自信与融合创新"为主题,围绕产业热点,设置"新消费:人文科技与电竞时尚的守正创新""乡村振兴与地方创生""‘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创意管理与产业融合"等主题论坛,关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多元成功经验的吸收借鉴、中国文化创新境界的提升等议题,旨在为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开阔视野和理论观照。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自2003年创办至今已举办了九届.第九届新年论坛以“文化立国:我国文化发展新战略”为主题,从“文化立国”战略高度、现代城市发展模式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区域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六个方面,提出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是在国家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办。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自2003年创办至今共举办了八届,以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交流为宗旨,坚持"学术与现实的交融、战略与发展的创新"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重大政策、前沿理论与产业实践的互动发展。作为国内最早发起、关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论坛,新年论坛多年来密切跟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对多维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竞争力、和谐社会与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战略与发展模式创新、创意时代的文化创新与软实力建设、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文化产业机遇、全球视野下的产业融合与文化振兴等年度重要议题进行了持续性探讨,为国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区域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沟通与交流为宗旨的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大学主办,是以促进文化产  相似文献   

8.
新基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是引导产业发展思维转变、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支撑。新基建带来的支撑设施、支持技术与创新环境,促进了"文化+科技"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并将进一步推进文化发展理念创新、传统文化产业转型、新兴文化业态培育、数字文化资源传播、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推动新基建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产业、政策等三个因素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文化企业运营模式,积极主动、全方位地融入新基建;打造文化产业平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文化政策保障,优化文化产业监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第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2014年1月11日-1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以"文化的力量:文化市场与改革红利"为主题,包括开幕式暨主论坛及多场分议题论坛,围绕资源活化与创意城乡、媒介融合与数字创意、艺术市场与衍生开发、人才培养的开放性与专业性、两岸经典与华人创意等多个焦点议题深入展开,多维度探问文化市场营造与改革红利分享,寻找和激发文化推动国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诞生多种新颖的业态,呈现出更多感官传播的特征,体现出感性、感质和感官品牌的内涵。感官传播在文创行业具有重要价值,能够触发消费者的感性与认同,引发顾客的喜悦与感动,提升商品附加价值。可以五维感官传播为基础,重新构建全媒体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感官传播新模式:搭建全媒介的品牌接触点;通过品牌接触点形成多模态刺激;多模态刺激背后的隐喻/迷思造就的文化风格;构思故事情节使文化风格实现回忆与共鸣。通过五维感官的多模态设计来提升文创产品的感质程度,通过文化隐喻来深化文创产品的内涵,通过多叙事的故事设计加强文创产品的情感对话,从而创造出更好的文创产品为"中国故事"代言。  相似文献   

11.
"文创功能区"是对我国文化产业和城市空间不断深入融合发展经验的一种理论概括,代表着一个城市先进绿色的新产业,也是一个城市最有活力和人气的新空间。在各类城市功能区中,"文创功能区"具有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优化城市空间生态、彰显城市特色等重要功能,符合文化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需要。"文创功能区"既是一个功能独特的"小城市",也是一个具有城市空间功能的"文化产业",不仅承载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传统,同时也成为一个城市未来精神和文化性格的重要创造者。建构科学的文创功能区理论,认识和把握文创功能区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可以为现实中的规划建设提供清晰的"内在生产观念"和"总设计图"。  相似文献   

12.
新兴文化业态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态势具有产业聚集、科技融合、产业聚合的特征,是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领域和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积极培育与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此,探究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的依据与动因,使之在文化强国视野下更好地构建和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机制,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须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创意业态绩效。为此,要拓宽内容创意元素视野,重视培育文化产业衔技术,增强文化内容创意竞争力;把准文化产业创意要义,打造密集创意及交易平台,促进文化产业业态升级;中肯评估文化产业资源,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文化商品价格改革,提高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加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科学运作文化产业基金,营造宽容和谐创意环境,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国家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要着力推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来实现文化经济大省迈进文化强省的规划目标。本文以永清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为例,对文化产业的选择与定位、区位与错位、规模与政策等方面,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及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产业与旅游联动发展的五大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建 《东岳论丛》2011,32(4):98-102
文化产业的特殊规律之一,就是"越界-扩散-渗透-联动",能够与其他多个产业包括旅游业实现联动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联动作用,能够促进文化产业链向旅游方面延伸,也能够促进旅游产业获得更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附加值。这是中国作为旅游大国和文化大国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文化新常态的内涵,分析了大庆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弊端.结合大庆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构建新常态下大庆市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论述了构建新常态下大庆市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对大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新兴文化业态层出不穷,交叉融合不断深化,文化航母日益强大,其诱因包括科技革命的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社会消费结构和心理变化、产业要素集聚等.文化产业的业态裂变和跨界融合导致业态重组加速,行业分工或会更加细密,将进一步诱发市场规则的确立;新兴文化业态可望成为价值传播的利器,得到政府重视;传统业态会在业态裂变中获得重生机遇;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对体制政策、技术平台、人才培育等提出新需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术界在冼夫人文化的内涵、精髓和时代价值,冼夫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回顾国内冼夫人文化产业研究历程,提出冼夫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创新研究、冼夫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互联网+"冼夫人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研究等研究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蓝色经济的发展须以蓝色文化、海洋文化为支撑,充分发挥"文化"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发展蓝色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山东半岛文化资源的设计转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建立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符合区域经济实际,并具有高端、跨界、综合、前沿等特点的文化产业格局。具体可从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工业设计产业、创意商贸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四大版块着手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产品结构上要增强产品特色,提高内容价值,培育文化品牌;产业结构上要实现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跨界混流;区域结构上要加强跨区域的供求匹配。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以要素新供给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资源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一个有限但有效的政府,既要减少政府管制,又要体现文化例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