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N-乙烯基吡烙烷酮(CSg-PVP)和海藻酸钠接枝聚N-乙烯基吡烙烷酮(SA-g-PVP),然后利用静电自组装得到了pH敏感性聚电解质纳米粒子,研究了纳米粒子对5-氟尿嘧啶的负载及释放性能的影响.傅立叶红外光谱验证了聚合物的结构.当CS-g-PVP与SA-g-PVP体积比为3∶7时,形成的纳米粒子结构最稳定.透射电镜表明纳米粒子具有较规则的球形结构,尺寸在30~50 nm左右.聚电解质纳米粒子对5-FU表现出较高的负载能力,环境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5-FU的释放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制备纳米量级铁电聚合物PVDF/PDDA超薄膜的新方法。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极化处理后的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超薄膜是通过层与层的静电自组装(LbL-SA)方法制备的,厚度约30~150nm,每层膜厚度约为9nm。PVDF/PDDA多层膜通过石英晶振微天平(QCM)、红外频谱仪、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了测试与表征。QCM表征结果表明,PVDF与PDDA超薄膜能较好地交替组装;AFM表明PVDF/PDDA聚合物超薄膜的表面均匀、薄膜致密。与PVDF厚膜的电阻性能相比,PVDF/PDDA复合超薄膜的电阻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电子聚合物自组装超薄膜NO2气体传感器的研制从电子聚合物气敏材料的选择与设计入手,利用新创掺杂诱导沉积法自组装工艺技术,结合传感器功能结构设计,生产出了掺杂态聚苯胺基片式超薄复合膜电阻型NO2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选择性好及无需加热常温工作等显著特点。 电子聚合物自组装超薄膜二氧化氮气体传感器@科卞  相似文献   

4.
在羊晶硅Si(111)上,通过电子束蒸发沉积方法制备Au(111)取向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在征Au(111)膜的表面微结构和表面晶格取向的原子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超高真空的条件下,控制优化实验条件能制备高度取向的Au(111)膜,这在分子自组装技术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纳米薄膜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制备了纳米金-聚番红花红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并利用差分脉冲法(DPV)研究了尿酸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纳米金-聚番红花红复合膜对于尿酸的氧化能够起到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优化条件下,尿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6~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0×10-7mol/L。该方法快速,准确,将聚纳米金-番红花红复合膜修饰电极用于体液中尿酸的测定,回收率在95.0%~100%之间。  相似文献   

6.
将纳米VO2粉体与聚3,4-乙撑二氧噻吩复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负电阻温度系数特性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通过计算复合膜简化模型的等效电阻网络,结果表明串联电阻结构有利于复合膜表现出高电阻相二氧化钒的电阻温度特性。同时,由于掺杂过的VO2粉体相和聚3,4-乙撑二氧噻吩导电聚合物相的共同作用,这种复合膜的电阻随温度变化量可达到一个数量级以上。最后,给出了复合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乙醇加入聚(L-谷氨酸-γ-苯甲酯)(PBLG)-聚乙二醇(PEG)接枝共聚物(PBLG-g-PEG)的有机溶液中制备了聚合物胶束。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粘度法、动态光散射(DLS)、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IR)等手段研究了PBLG分子链构象转变对PBLG-g-PEG共聚物自组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肽接枝共聚物能够在乙醇中自组装形成胶束,三氟醋酸(TFA)的加入不但改变了共聚物中PBLG链段的分子链构象,提高了形成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而且还改变了聚集态的形貌。  相似文献   

8.
运用聚电解质自组装膜对基片表面进行化学改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及自组装方法在基片表面沉积聚吡咯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吡咯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采用平面叉指电极制备了PPy薄膜气体传感器,研究了其在常温下对有毒气体NH3的敏感性及对?30℃~+60℃温度范围内、5.9%R.H~59.6%R.H范围内的湿度其敏感特性的变化,讨论了薄膜沉积时间对气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浓度为0~141ppm的NH3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氨气的响应及恢复特性也很好,当沉积时间为20min时,该传感器的NH3敏感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概述近半个世纪来在合成及表征聚硅芳撑硅氧烷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工作.这类聚合物合成路线主要有四种:1.相同官能团之间的自缩聚;2.不同官能团间的杂缩聚;3.阴离子聚合;4.开环聚合.合成出了硅芳撑硅氧烷的均聚物及无规,嵌段,严格交替出聚物.采用红外(IR),核磁(1H—NMR,13C—NMR,29Si—NMR),凝胶色谱(CPC),热失重(TCA),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等对聚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丁二酸酐(SA)为交联剂研究了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HPAE)的交联反应和交联膜的制备。结果表明:SA与HPAE的交联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可以采用溶液法低温涂膜及高温交联得到HPAE/SA交联膜;改变SA的用量可控制膜的交联度,HPAE/SA交联膜的拉伸强度随SA用量的增大而提高,最高可达59.60 M Pa,膜表面的水接触角小于74.3°。  相似文献   

11.
SA8000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道德责任标准。作为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它不仅明确了社会责任规范,而且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体系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组织尤其是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工权益。但是SA8000已经日益成为欧美西方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有利工具之一。SA8000标准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对我国出口企业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A8000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劳工标准之争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发展国家尤其是我国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对策以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SocialAccountability(SA)8000与社会责任和贸易壁垒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执行SA8000成本和"招工难"问题,并依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精神,指出SA8000不是一种壁垒,而只是"台阶"或"门槛",认为SA8000的推行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素质,为我国对外贸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4.
SA8000是继ISO9000、ISO14000发布之后,国际标准化组织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CEPAA)出台的一个涉及体系的认证标准,并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如果企业没有取得认证或存在违反标准要求的行为,就会被停单、撤单。欧美一些国家可能强制推广社会责任标准体系。“SA8000”的施行,将为发展中的中国市场提供一个建立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5.
SA8000作为一个新的社会责任标准,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中国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会带来积极作用。但是,社会责任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实施的策略和方式不当,同样会带来负面影响。顺应世界潮流逐步扫除中国企业与SA8000之间的障碍,当务之急是加强SA8000的宣传、培训和普及。从长远来看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形成新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SA8000是经济全球化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约束传递机制,是用“无形的眼睛”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但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传递机制是有条件的。企业间应改变博弈,寻求有效的协作竞争机制,使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推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是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产物.SA8000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劳工的工作条件,体现了对劳工权益的保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目前劳工权益法律保护比较薄弱的现状,推行SA8000可以有效地协调劳资双方的关系,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SA8000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相关法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一种新的国际浪潮———以SA8000标准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正在兴起,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波及全球。中国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贸易大国,因此受到SA8000标准的影响也就更为深刻。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国实施SA8000标准认证的必要性和阶段性,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完善相关立法,加快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SA8000作为第一个以保护劳工权利、劳动环境和条件为宗旨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问题是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我国应当借鉴SA8000的主要内容,完善劳动立法,严格劳动执法,同时应当以SA8000为蓝本,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