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鲁迅把深刻看取的社会世相与传统的文学意象有机融合 ,成功地创造出了其杂文的社会意象 ,以之作为其文学特别是杂文社会批评的重要文学因素。鲁迅杂文的这种社会意象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更是鲁迅杂文文学性的重要显现。它成功的艺术表达成就了其在思理、认知、感染、审美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通过对鲁迅杂文中社会意象表达的艺术效果的考察 ,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味鲁迅杂文的艺术风采 ,从而更坚定地确认鲁迅杂文的文学属性。  相似文献   

2.
文言散文《病梅馆记》,就其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而言,可认为是一篇杂文。 鲁迅先生说: 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 杂文足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是带有艺术色彩的一种特殊的政治论文。 《病梅馆记》是具有杂文的基本特点的。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之初的杂文创作呈现三种流向:一种是以老一辈杂文作家为主体的,兼有一些著名作家、报刊编辑组成的,用传统手法写作的传统严肃杂文;一种是以青年作者为主体的时尚的世俗化的杂文;一种是广大群众都能参与写作的现代的网络杂文。三种杂文将在新世纪共存并竞相发展。新世纪的杂文是丰富多彩的,它将健康、自由、富有艺术魅力地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4.
唐弢在战时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充分发挥杂文的“匕首”和“投枪”的作用。他那些关于晚明历史的杂文就是一篇篇含义深远、机锋锐利的现实主义战斗檄文。唐弢是一个自觉的文体意识的杂文家,“感抒性”是他杂文的艺术风格的重要特点。在他的杂文创作中,通过形象的创造,巧妙地将文章的议论和批判的问题具体化和生动化,注重在杂文的艺术内涵里灌注浓烈的诗情,从而使杂文文体显得从容舒展、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是鲁迅使杂文成为独立于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之外的新型文体。然而对于鲁迅杂文艺术本质的界定,至今仍是一个严峻的命题。杂文究竟算不算“创作”?能不能进入“文艺之林”?实际的情形是,杂文这种文体早已随着鲁迅的名字而理直气壮地“...  相似文献   

6.
关于鲁迅杂文文体研究的学术论文较多,本文试从鲁迅杂文的艺术渊源角度,另辟蹊径,进行比较分析,论证鲁迅的杂文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沃土上;取法和借鉴外国文学的艺术经验;在现实斗争中萌发、成长与发展壮大,从而开辟了一种中国文学的特殊文体:杂文。  相似文献   

7.
鲁迅杂文作为鲁迅文学成就的最重要部分,其艺术性是无庸置疑的。三十年代也曾有人力图否定鲁迅杂文的文学价值,历史嘲笑了这徒劳一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杂文却享誉全球永葆勃勃青春而不衰。以往我们教学鲁迅杂文往往把讲授重点放在思想性、战斗性上,后来逐渐比较注意他的战斗艺术、论辩技巧,如今人们又越来越多地瞩目于他的杂文语言的光彩照人的美质。  相似文献   

8.
鲁迅曾以文体改革大师的宏伟气魄,冲破传统美学观念和文学教科书偏见的束缚,踏着先人的足迹勇敢地开拓杂文领域,为杂文“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立下丰功伟绩。鲁迅的伟大人格、硬骨头精神、深邃思想、强烈忧愤、崇高情怀、渊博知识、精湛艺术。都凝聚在杂文里,形成了严峻的战斗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创造性地建构起一座垂范后世的杂文丰碑;并且率领一批锐意创新、勇于进取的作家开辟了广阔的杂文新天地。田仲济步入杂文领域正是现代杂文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30年代初期,这时鲁迅的杂文创作亦发展到了极高层次。田仲济不仅“喜欢起杂文来,尤其是鲁迅的杂文”,认为鲁迅“杂文的内容是那么丰富,光芒是那么灿烂”;并且也“逐渐明白了写杂文的素养要求各方  相似文献   

9.
杂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同鲁迅杂文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鲁迅生前,特别是一九三三年以前,鲁迅本人以及研究者们并未把这种艺术形式称之为杂文;一九三三年以后,特别是鲁迅逝世后,才逐渐将其命名为杂文。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杂文”命名并未提出质疑;近来有的研究者认为,用“杂  相似文献   

10.
<正> 讽刺是铸成鲁迅杂文强烈战斗性的一个有力因素。在鲁迅的杂文中,作者经常地大量地通过语言修辞的艺术手法进行讽刺,取得了多方面的强烈的讽刺效果,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鲁迅杂文中的这种讽刺手法,很多同志都在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本文想就鲁迅杂文中的讽刺语言艺术也来作一点粗略的分析和探讨。 (一)搭配“反常”,巧用矛盾,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词语本身搭配的表达作用,利用词语的意义关系来进行讽刺。这种方式在鲁迅杂文中表现得特别突出。所谓“搭配‘反常’,巧用矛盾”,是指修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语言视听美的英译是散文英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探讨艺术散文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发掘视听形式美所承载的意义,研究汉英语言中具有相似美学效果的语言趋美手段,分析英语读者对散文语言形式美的审美期待是古典艺术散文视听美英译研究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古典艺术散文视听形式美的英译原则有助于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是一种个性的、智慧的、精微的表现艺术,高度的表现性和审美性是其重要特征.由于跨时空、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巨大障碍,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一直是一个难题.从古典艺术散文译文的读者入手,考察可能的读者群范围,对可能的读者群作大致的描述和定位,分析这个可能的读者群对古典艺术散文译文的语言期待、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对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策略才能更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读者虽是翻译的最终环节,但却提前介入到译者的考虑中.  相似文献   

13.
晁错政论散文被称为“西汉鸿文”,这充分说明在艺术特色上有很高的价值。而晁错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其思想内容表现出来的,本文试图从立论上谈其深识幽显见解透辟艺术特色,从表达方式上谈其陈情委婉态度恭谦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汉魏晋三朝是我国散文大发展的时代,名家辈出,杰作不断,对后世的散文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要谈谈汉魏晋散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从关学追求、选材、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对晚明性灵小品的继承和超越。梁实秋在美学追求上讲究闲适和情趣,但他能保持学者本色;在选材上讲究“小”和“近”,但更注意表现普遍的人性;他行文简洁,却又借鉴了西方随笔写法。  相似文献   

16.
历来柳学研究中,很少有人注意到柳文与《国语》的关系,其实柳文在思想艺术上深受《国语》的影响。柳宗元的说理文就事论理,逻辑严密,充满了辩证思维,还有一些富有奇趣的辩难,这些成就在一定程度上都借鉴和发展了《国语》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今理论界对苏青散文的研究基本上着重于那些描写市民生活的散文,而对苏青描写早年家乡生活的叙事抒情散文几乎无人研究。其实苏青的这类散文,也是很感人且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的。文章将以这一部分散文为重点解读对象,分析它们的动人魅力。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的散文具有简洁典雅之美,简洁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完美状态,典雅则是吸收中国传统诗文精华文白杂糅的一种艺术韵味,梁实秋散文简洁典雅的理论基石是"割爱"。梁实秋的散文还具有纯正幽默之美,纯正体现在伦理理性的诚挚性,幽默则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气质,体现为悲天悯人的胸怀,一种善良的温情,并具有"反语"的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19.
徐恒足杂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话实说”、逆向思维、艺术探索三个方面探讨了徐恒足杂文的特点 ,强调了徐恒足杂文创作的主体特征 ,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使得他的杂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