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往对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大都局限于二元模式中讨论。我们从人类多元文化样式的大背景出发来重新考察这种关系,认为作为人类创造的两种文化样式,科学与宗教冲突的实质在于对文化霸权的争夺;而科学与宗教是应该而且也可以走向和谐的,其基础就在于人性圆周的完满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三民"就是文化乐民、文化育民与文化富民。"文化三民"有着科学的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经济的理论路径依赖。"文化三民"是以文化惠民、文化强民的理念推动城镇与乡村的文化建设,依照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路径,以梯次推进与并举齐张的方式,推动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三民"的深入实施,带动了系列文化惠民的新政策新举措;通过"文化三民"实现载体创新,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文化三民"实现方式创新,加快推动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五四"学人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科学与民主的本土根源。实际上,科学与民主在"轴心时代"的西方与东方,比如,在古希腊与古中国,同样属于一种根源性的存在。论科学,古中国不输于古希腊;论民主,古希腊既有实质民主也有形式民主,古中国则只有实质民主。我们之所以在本土文化里追根溯源,目的无非是通古今之变,证明科学与民主亦属本土所固有。既然为本土所固有,那就不必在根源上"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汲汲于外求。所以,我们应该认同现代新儒家坚持的返本开新的文化理念,回归本原,接续传统,创造历史,开启未来。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战"实质上是一场科学与人文之战.科学与人文对人类的福祉与危险所能承担的责任都是有限的,促进"两种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必须予以面对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反思教育体制的专业化局限、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考察世界经济思想史,可以发现,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文明与生产力。在世界三大文明的比较中,中国传统文化在生产力功能方面已呈现衰退迹象,为了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基于文化的半衰期概念和文化弹性概念,可以看出改造传统文化的可能性以及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并找到以科学文化改造传统文化的路径和载体。要想使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取得进一步的突破,用科学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凸显文化软实力背景下探索与构建传统文化范式业已成为我国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紧迫任务。开展传统文化范式研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传统文化范式的构建,从对托马斯·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理解与审视的基础上来谈文化的话题,进而从传统文化的反常与危机中谈及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性;而传统文化恰恰具有此种特征。陶瓷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种类,是民族文化的"胎记",拥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并得以良好传承下来;而传统文化范式所遵循的共同信念——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正回应了这一诉求;传统文化范式应具有的共有的"模式"或"模型"——传统文化理论范式、传统文化研究范式和传统文化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7.
立足"文化转移"的理论架构,本文选取英国广播公司奥运宣传片<东游记>为视觉形象分析样本,讨论文化经由大众传播媒介而发生的多阶层情境化现象.在跨时间与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下,"原创文化"经历一系列选择、添加、强调与诠释的改造与重塑后,可能形成一种与本体相差甚多的"寄生文化";而借助强势媒介的传播扩散,"寄生文化"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得影响力,并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取代"原创文化"的面貌."文化寄生"的范式提醒我们关注跨文化参考机制下文化发生的变形与异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演进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对它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从文化经验与人类历史过程的现实关系这个视角对文化的现实演进做一初始分析 :文化经验从神性的压抑走向个体经验的解放———人类具体感觉与激情的真实流露 ;文化经验从宗教神学形而上学经由哲学形而上学 ,最终走入科学理性 ;文化总体不断走入商品世界与市场现实 ,这同时也是文化全球化的现实过程。  相似文献   

9.
复兴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应对青少年文化认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价值冲突、文化认同危机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从美国及我国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看,认同危机与多元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我国特殊情况有关.文化的历史属性和教育不能跨越历史的规律,决定了在我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发展中国家,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现代文化认同,一定要从本民族文化中"复兴"而不是直接学习西方.以墨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具有众多现代科学思想要素."复兴"古代科学思想可以从情感上和理智上处理好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与现代人文、科学文化之间的矛盾,这对构建"体用一致"的教育目标,从根本上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积极面对全球化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文化对于科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它应当作为科学思想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考察。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科学文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反思欧洲科学的三个维度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欧洲科学有三个不同维度的含义 :第一维度是纯粹知识的维度 ;第二是亚文化共同体的维度 ;第三是文化理性的维度。这三个维度不仅含义不同 ,而且对文化的实际意义差别也很大。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 ,科学的角色首先是作为纯粹的知识而出现的 ;当着科学发展成为一种专家的事业时 ,科学的实际存在就演变为科学家的亚文化共同体 ;当着科学成为全民族的教育和国民参与的目标时 ,科学就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理性。我们强调第三维度的科学概念 ,这一概念经常为学术研究所忽略 ,然而正是科学作为文化理性的一种形态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使欧洲文明从一种基督教的文明 ,理性化为一种科学主义的文明。由于科学的排他性 ,科学理性即重塑了欧洲的文明的传统 ,也摧毁了世界的其它文明传统  相似文献   

12.
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啸霆 《河北学刊》2007,27(3):43-48
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发生过争论。从历史上看,科学与宗教是接续关系,从结构上看是转换关系。前者主要表现在西方数学源于宗教;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分娩出了现代科学;以及中国道教的自然哲学是古典科学等三个方面。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在现代,基督教由中心沦为边缘,而科学则成为新宗教,但科学与宗教仍将长期共处。另外,在对待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上的“中国现象”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从科学的知识、活动、建制和文化等四个基本维度看它与宗教的对应关系,可知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宗教对科学仍有多方面互补的意义,从前提性知识到价值目标,从方法论补充到社会规约等,双方形成了新的对话格局。新时代的科学应更加独立、民主和理性,并积极寻求与宗教及其他文化的多方面合作。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之问",点中了我国创新人才成长的命门,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未来,具有极深的思想文化内涵。现代科学与人文关系在中国的产生,是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科学和人文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聚散离合,则蕴育了其产生的整个过程。透过历史的表象,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角度深入思考可见,"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待解决的问题;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实用化取向,是我国文化现代转型亟待完成的任务;而正确处理好中西方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创新与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与新观念,则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文化,是充分体现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文化,是适应并引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及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文化的两种基本形态,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关系问题是破解现代文明发展困境的时代主题,也是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和谐文化应该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只有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比翼齐飞”,才能突破传统文化的藩篱而实现文化现代化,发挥和谐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和谐文化的特质为和谐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即从思想层面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从实践层面到教育层面,努力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朱德选集》中始终如一地贯穿着朱德同志重视科学文化的重要思想,他深刻地指出学习科学文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强调要珍视人才、办好教育。在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温他的这些思想,特别地必要和迫切,对于今天我们如何发挥科学文化的重要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转型视角的区域乡村文化体系重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管理学有关组织文化的层次结构,构建了包括生态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五个方面在内的乡村文化体系构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社会转型对传统乡村文化的冲击,最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社会转型背景下重构传统乡村文化体系的策略,从而为引导乡村文化的合理演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吴德清 《社会科学》2006,3(9):133-139
彰扬科学文化是提升科学自主创新能力的社会条件,但是,科学文化的种种遮蔽会带来负面效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消减科学文化遮蔽的负面效应,强化科技传播机制,尽管这一机制的促进手段还有待不断完善,但人类为此的奋斗过程却是实现理想本身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8月23日至24日在江西省九江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9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实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有效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农村的帮扶工作现已是全社会都要关心关注的事情。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依托其优势对农村的帮扶作用将更为显著。高校在文化理念植入、科技平台导入、人才资源引入三个方面可以真正实现有效、高效、高质、高量的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