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行政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和民主行政的主要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推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  相似文献   

2.
重塑公民参与--从管理学视角谈政策过程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朴贞子 《东方论坛》2004,(5):112-115
政策过程始终是各种社会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公民作为政策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发地渗入政治生活中,其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力、制约力逐步加强.公民参与已不是漂亮的词汇,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行为,这是由人的内在需要、政治现代化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要求等决定的.公民参与是实现行政民主的动力,也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加强公民参与和实现行政民主化正在成为新时代公共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网络政治参与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参与是政治参与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是促进现代民主的有效途径。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决定了作为信息最大占有者和政策输出端的政府需要重新定位。政府需要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引导者;网络制度的供给者;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的制定者和道德规范的倡导者;网络行政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公民行政参与的角度谈行政公正的实现。公民行政参与是民主政治的体现,公民真正参与了行政过程才能保证行政目的与结果符合民意。公民参与行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建设既有人的因素又有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行政立法质的方面看,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有助于提高行政立法的公正性、人民性或政治合法性。从行政立法量的方面看,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有益于法目的的实现,有助于行政法律秩序的建立。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在具体的实施中也会遭遇一些实际困难,如利益不平衡性问题;效率问题;专业技术背景问题;宪政支持问题等,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中东变局后,阿曼政府谋求政治稳定,提升政府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开启了多维政治变革之路。在政治结构层面,完善行政体系建设,推进政治合理化。在政治制度层面,强调政治制度化,推进法制化建设,注重国家行政体系与法律体系的结合。在政治参与层面,逐步拓宽民众政治参与范围,发挥公民决策效能,由内部治理转向民主化的"工具理性"。在政策执行层面,发展服务型行政,提升政府政策贯彻能力。在政治文化层面,增加政治理性,将宗教部门纳入政府管辖范围,淡化社会中的宗教色彩。中东变局后,阿曼面临着四重政治危机:即政治合法性危机、政治继承危机、政治整合危机和政治参与危机。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与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政治认同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在论证分析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感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探讨目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感的政策性因素,从基层行政、政治参与、民生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政治资源的流失主要是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差、滥用行政权力、行政行为不当、能力欠缺等造成的。要保护好这些资源,就要加强利益整合,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素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能力;加强制度创新及行政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是民众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以非制度形式表现的政治参与.它反映了我国政治参与的缺失,展现了我国政治参与中面临的制度建设、执政能力等方面的症结.制度上有效政治参与的渠道有限、法律上对于参与权利保障不完善、部分官员依法执政行政能力不足、民众缺乏参与实践、有序政治参与意识缺乏等都成为有序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必须从制度...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政府与公民沟通的平台,发展网络政治是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话语政治的积极实践。以案例作为实证分析工具,对我国网络政治发展进行定性分析和实践考察。分析发现:网络使政府与公民的角色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政府由不作为到积极行政,服务行政成为政府追求的目标,个体政治角色正在发生从臣民到公民的现代性变迁;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正在逐步形成。优化网络政治发展的路径在于推进行政改革,扩大行政参与的有效渠道,提升公民网络参政能力,发挥网络作为重要的公共领域平台作用,基于交往行为理论建构起公民与政府友好和谐的网络议政参政机制。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乡村是我国现代乡村治理发展的要求,是后农业时代乡村治理的追求目标。构建和谐乡村的过程是乡村治理组织不断为农民提供良好服务、农民反作用于乡村治理的过程。在和谐乡村的构建中,农民通过有序政治参与,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进而形成全体农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平和局面,减少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冲突,促进和谐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政府在整个系统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职能理应作相应的调适,更加侧重健全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与程序,扩大公民参与权;落实行政问责制,实现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等。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与宪法司法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要发挥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不应只停留在强调宪法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法律基础、为广泛主体提供了根本行动准则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把宪法引入司法领域 ,通过宪法司法化强化宪法的法律效力 ,真正树立宪法权威 ,以宪法的司法化限制公共权力 ,规范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保护公民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当前需要从认识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缺陷入手 ,通过纠正人们对宪法认识上的偏差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宪法司法制度 ,有效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年金运行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企业年金已形成包括社保机构经办、企业或行业自办以及商业保险公司经办这三种主要的运行模式 ,但它们均存在着年金资产易被挤占、挪用 ,基金投资收益率低等弊端。建立将年金资产信托给企业年金理事会 ,由其委托专门的机构进行运作 ,并由相应的机构对企业年金运行过程进行监管的机制是我国企业年金规范化运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在这一时期达到完备。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一 时期监察官员选任、管理制度的探讨,对当前的监察制度建设有所借鉴。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清代的 监察官员的选任、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作者借鉴历史对当今的监察制度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应 保持监察系统的独立性,加强监察立法,严格对监察干部的选任、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礼治”的思想,法家则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思想。文章分别阐述儒家、法家的法观念,并对两家法观念进行对比,阐述儒法融合的过程和表现,进而详细分析融合的原因和对后世法律、治国方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推进大学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党实现执政兴国的"希望工程",是党实现执政兴国的题中之义;推进大学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重在建设和创新。高校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把实现党执政兴国要务的目标作为己任,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行政活动中的妥协现象是经常的,但并非所有的行政妥协都应该受到道义上的批判。行政活动中的伦理性妥协是应该得到辩护的价值选择。行政活动中伦理性妥协的经常性和可辩护性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成为目的。厘定行政活动的对象、标准和环境,调动行政活动主体的能动性,可以实现对行政活动伦理性妥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对先秦“文武分职”问题的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文武分职、将相殊途是战国时期职官制度建设上的重大进展与显著特色。本文则认为,就军政系统而言,文武分职现象早在殷商、西周时期就存在,并不始于战国;就军令系统而言,即使是在战国时期,文武相糅、职事兼摄的现象也在所多有,导致这一局面的深层次原因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治性质。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依“礼”重“德”治国思想 ,包括“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两个重要治国方略 ,二者有其政治含义和思想内涵。孔子依“礼”重“德”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礼”“德”相辅 ,“导”“齐”相济 ;“德”“礼”为先 ,辅以“政”“刑”;依“礼”重“教”,以“德”化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