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视角看“管理学在中国”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韩巍 《管理学报》2008,5(2):161-168,176
主要围绕《管理学报》"学术讨论"栏目的系列文章展开讨论:首先检讨了"和谐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肯定了其"规范学术"的研究进程;接着针对"东方管理学"、"和合管理理论"的相关表述,分析论证了这2种理论比较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以及缺乏"直面管理实践"经验基础的不足,指出学术界应该审慎对待类似的中国管理理论建构;最后,就如何强化中国管理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和谐管理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席酉民  葛京  韩巍  陈健 《管理学报》2005,2(4):397-405
经过十余年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和谐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其存在和发展价值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两个方面日益突显.在对和谐管理理论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重点阐释和谐管理的理论特色,分析和谐管理理论的关键应用价值,介绍并总结了目前围绕和谐管理理论的实证研究工作,并详细阐述了和谐管理案例研究的特色与过程,以及案例研究的成果和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3.
和谐管理理论及其应用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激烈的组织生存竞争、复杂的组织管理问题都要求管理理论给出应对不确定性的、综合的、整体的策略,和谐管理理论应运而生.首先,介绍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即它是针对多变环境下复杂管理问题的解决学,它以"和谐主题"作为管理分析的基本出发点,以人与物的互动以及人与系统的自治性和能动性为前提,围绕"和谐主题",以"和则"与"谐则"的耦合互动来应对管理问题,提高组织绩效.其次,阐明理论的定位并探讨了理论的范式特征,进而提出了一种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操作模式.最后,说明了和谐管理理论的现实应用价值在于提供一种宏观层次、动态发展的全局视野;促进对组织整体基于生成论哲学的复杂性思维;为解释复杂的管理现象提供操作意义上的规范模式;为复杂管理问题的处理提供系统的方法论体系和整合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13年第十七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主要参会的学者观点及提交大会的论文进行了综述。本届论坛以"人与人、社会(组织)、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管理模式的融合创新"为主题,与会者围绕"东方管理的创新发展及实践运用"、"中国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研究策略"、"人与人、社会(组织)、自然和谐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与会者认为,中国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一个融合创新的过程,体现了东方管理与西方管理的融合发展,体现了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导向性要求,其目标就是要不断促进人与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00家企业和100所高校案例样本25年跟踪研究,提出了转型国家管理本土化概念;分析了中国转型期各阶段的管理思想、体制和经济增长特点,概括性地阐述了中国经济崛起与管理中国化的相辅相承关系,以及加速管理中国化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转型期中国管理变革的模型.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转型期管理变革模型与其他国家的区别.本文采用了"管理思想-经济体制-管理形态"理论框架,对转型期25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转型初期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管理思想还不成熟,主要依靠从西方引进案例开始,由此导致许多管理实践和管理教育的问题;管理兴企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加强了转型中期中国管理科学的实践研究,带动了转型近期的中国管理理论体系提升.第二个问题,中国崛起需要管理中国化.管理中国化是中国转型期解决管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方法,它包括管理经验化、本土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中国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案例三个车间理论",比较好地解决了中国管理科学、管理教育存在的难题,为实现管理中国化找到了新方法.第三个问题,中国管理本土化与国际合作问题.中国作为转型国家的一个典型范例,除国内需要深化研究外;近期主要是加快案例国际化的步伐,开展与发达国家学术交流活动,与转型期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实行中国本土化案例库资源共享.本文作者欢迎全世界的管理学者、企业界和政府机构加强与中国管理界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现阶段经济与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构建了"数据+模型+决策"的实验教学体系,采用Excel作为基本建模与计算工具,帮助学生了解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文主要设计与经济管理预测与决策相关的6个实验项目,通过上机实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联系和衔接,从知识结构上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是循着这样一个脉络:作业成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探讨;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的探讨;作业成本法如何与先进管理思想结合运用的探讨.目前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作业成本法与先进管理思想、标准成本制度的结合缺乏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00家企业和100所高校案例样本25年跟踪研究,提出了转型国家管理本土化概念;分析了中国转型期各阶段的管理思想、体制和经济增长特点,概括性地阐述了中国经济崛起与管理中国化的相辅相承关系,以及加速管理中国化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转型期中国管理变革的模型。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转型期管理变革模型与其他国家的区别。本文采用了"管理思想—经济体制—管理形态"理论框架,对转型期25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转型初期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管理思想还不成熟,主要依靠从西方引进案例开始,由此导致许多管理实践和管理教育的问题;管理兴企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加强了转型中期中国管理科学的实践研究,带动了转型近期的中国管理理论体系提升。第二个问题,中国崛起需要管理中国化。管理中国化是中国转型期解决管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方法,它包括管理经验化、本土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中国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案例三个车间理论",比较好地解决了中国管理科学、管理教育存在的难题,为实现管理中国化找到了新方法。第三个问题,中国管理本土化与国际合作问题。中国作为转型国家的一个典型范例,除国内需要深化研究外;近期主要是加快案例国际化的步伐,开展与发达国家学术交流活动,与转型期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实行中国本土化案例库资源共享。本文作者欢迎全世界的管理学者、企业界和政府机构加强与中国管理界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00家企业和100所高校案例样本25年跟踪研究,提出了转型国家管理本土化概念,分析了中国转型期各阶段的管理思想、体制和经济增长特点,概括性地阐述了中国经济崛起与管理中国化的相辅相承关系,以及加速管理中国化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转型期中国管理变革的模型。本文采用了"管理思想—经济体制—管理形态"理论框架,对转型期25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转型期管理变革模型与其他国家的区别。转型初期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管理思想还不成熟,主要依靠从西方引进案例开始,由此导致许多管理实践和管理教育的问题。管理兴企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加强了转型中期中国管理科学的实践研究,带动了转型近期的中国管理理论体系提升。第二个问题,中国崛起需要管理中国化。管理中国化是中国转型期解决管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方法,它包括管理经验化、本土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中国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案例三个车间理论",比较好地解决了中国管理科学、管理教育存在的难题,为实现管理中国化找到了新方法。第三个问题,中国管理本土化与国际合作问题。中国作为转型国家的一个典型范例,除国内需要深化研究外,近期主要是加快案例国际化的步伐,开展与发达国家学术交流活动,与转型期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实行中国本土化案例库资源共享。本文作者欢迎全世界的管理学者、企业界和政府机构加强与中国管理界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可引导人"假设是笔者针对和谐管理理论在管理实践运用中暴露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人的目标和行为的引导以达到个人自己、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整合,最终达到和谐共赢的目的.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并对所得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论证"可引导人"假设的相关内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和谐管理理论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文瑞 《管理学报》2009,6(12):1566-1577
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为“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和谐管理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是其中的代表。作为-种学说,和谐管理理论经历了泰罗式的“走出经验”、西蒙式的“走出最优”、哈耶克式的“走出建构”,走向新型管理诊断学。这-理论的切入点,经历了“计划-战略-定向”,具有范式性贡献;其研究内容,经历了“控制-协调-和谐”,形成对不确定性的消解。但尚有值得进-步思考的问题,包括排除人性假设是研究策略还是学科逻辑问题、和则与谐则耦合的“-手硬-手软”问题、问题导向与原理导向的关系问题、理性建构和知识演化的认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不确定性看管理研究逻辑及和谐管理理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组织管理面临着因果链无法追踪、整体性割裂和快速应变三大挑战。从组织管理应对不确定性的视角出发,结合对组织管理应对挑战的传统方法的解读,提出和谐管理应对不确定性的思路:以愿景和使命来应对组织目标的不确定性,同时降低因果链无法追踪的影响;以“和则”和“谐则”作为应对不确定性的2种互动机理,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提高应变能力;以和谐主题和和谐耦合机制来应对组织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并提升整体性。最后,基于这一思想,提出未来的管理研究应注重愿景和使命的导引作用,和谐主题的合目的性整合作用,以及理性设计的有效实施与诱导演化主动应对互动耦合的支撑作用,特别是日益复杂多变环境下的组织领导人及其团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是企业激励员工、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回顾和分析现有关于工作满意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和谐管理理论提供的复杂管理问题的解决之道,即主题导向下的双规则互动耦合思路对于解决该问题的有益启示和帮助,结合某设计院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实践,从优化完善相关制度与机制、营造能充分发挥员工能动性的工作氛围,以及围绕提高工作满意度这一主题的整合三个方面形成有机系统,从而构建了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提高工作满意度的管理体系,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挑战与出路:东西方管理智慧整合的方法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管理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以及快变性。这一特征给组织管理带来巨大挑战:管理目标制定困难,管理机制设计不完备,管理操作过程难以设计,人的行为无法控制。东西方管理中应对上述挑战的智慧体现了不同的哲学和逻辑思路,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如能有效整合可更好地应对挑战。基于近年来出现的二元型组织研究思路,运用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来整合东西方已有管理智慧和理论,为未来管理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应对挑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和谐管理理论的实践性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樊耘  余宝琦 《管理学报》2006,3(6):631-636
和谐管理理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其理论框架日臻完善。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和谐管理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思索,结合企业管理实践,提出和谐管理理论的实践性模型,包括和谐管理理论的总体实践性模型、和谐主题的辨识模型、环境和组织的关键问题检索清单、和谐主题形成过程模型、和谐主题或和谐状态的漂移模型以及双规则运用模型,为企业进行和谐管理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武器装备采购质量管理是武器装备采购方对装备需求论证、生产竞标、装备制造、监督、激励和评价等过程加以控制来提高装备质量的行为,这一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杂性。针对目前我国武器装备采购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根据和谐管理理论应对复杂性的机理,提出了武器装备采购质量管理的和谐耦合体系,并探讨了这一体系在军用飞机采购中的应用。其核心思想是同时建立设计优化机理指导下的控制机制和能动致变机理下的诱导机制,对于那些可通过优化设计的质量问题运用规定性的控制机制来解决,由人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不可用规定的硬性措施解决的质量问题用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来应对,最后还要注意两种机制之间的互动、转化和调节。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文献评述、专家调查和典型案例分析,试图解释中国管理实践导向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基于中国数据、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的管理学术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这些研究考虑了中国国情、国家战略、制度和文化等因素,也反映出中国情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复杂性和学科交叉性等特点。同时,针对“基于我国领跑工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面向‘卡脖子’技术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两个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图谱理论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指导,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数据库收录的1998~2019年期间,与中国管理研究以及理论构建相关的561篇施引文献和7108篇被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进行中国管理研究与理论构建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主题演进脉络等的可视化分析与研究;并进一步精选了116篇科技文献为样本数据进行三级扎根编码,构建中国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模型。研究表明:中国管理研究目前聚焦于理论构建范式的研究主题,构建中国管理理论要直面实践导向,扎根传统文化,实现实践与文化的融合,要采用多元科学方法论与方法,辩证地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