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关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反思——来自法学立场的发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反思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在当下我国尤有意义,在此方面,法学方法论可为整个人文社会学科提供一种有效的借镜;据此而言,吾人要在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之中深入反思并戒备科学(至上)主义,并重视规范主义的研究进路,同时尤要认真对待价值判断;而对于价值判断,吾人一方面要认识到追求价值判断的绝对客观性乃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也不能由此就放任价值判断的主观恣意性,而须追求价值判断的正当化;但追求价值判断的正当性,则又需要一定可靠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从事历史活动的同时,会对人类历史的意义、规律,对人类各种文化体系的价值进行反思,而这种历史发展观与文化价值论又总是有机结合而构成一种统一的观念,即“历史文化观”。“历史文化观”是一种价值判断,各人群因其“社会存在”不同而互有差别,无所谓真伪高下。但是,这种观念对于人们的历史实践却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熊波 《社会科学》2022,(12):175-187
刑法规范是经验事实的集合体,规范与事实无法截然分离。目前依据规范功能和内容性质的区分方法,无法明确给予司法裁判者刑事违法性的实质判断标准,这导致中立性客观事实和一般违法性价值事实,被直接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性事实,规范内部混杂的形式主义刑法观由此产生。刑法规范本质上是一种事实规范体系,“事实”来源于理论总结和立法进程中的事实趋势,而事实对象包含客观事实、价值事实、依据事实三类层级要素。刑法事实规范层级区分方法的类型化运用需要分步骤进行:在客观事实规范层级,区分中立性与否定性规范的出入罪;在价值事实规范层级,明确刑事违法性和一般违法性的衔接事实;在依据事实规范层级,塑造刑事违法性事实判断的独立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燕 《理论界》2002,(6):57-58
一般意义上的伦理学的一般意义上,善与恶相对立,是伦理评价体系的最一般的范畴。“所谓价值判断是指对事物善或恶的判断”“肯定的价值的承担者,就是善。如果涉及的是否定的价值,那我们就称之为恶”。在日常生活中,对行为、观念的善恶评价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而这种评价又直接关系到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所以,“明善”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道德哲学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正如元伦理学创始人摩尔所言:“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善的?和什么是恶的?并且我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叫做伦理学,因为这门科学无论如何必须包括它”。  相似文献   

5.
社会批判是哲学的重要品格和重大功能,哲学进行“社会批判”,首要的问题是回答社会批判的“标准”和“规范”,即“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问题。抽象的“主体哲学”的思维范式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和实践困境。从抽象的“主体哲学”思维范式转向“主体间”的“相互承认”思维方式,并把增进“相互承认”与“人类团结”作为社会批判规范基础的价值核心,这是当代哲学在反思和解决“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这一问题上所取得的最为重大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形而上学的价值及其限度--从"生命现象"的视角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传统哲学的价值,实质上就是反思传统形而上学的价值。只有把形而上学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即一种以理论形式所表达的人们超越“未成年”的幼稚状态并追求自身“成熟状态”或“理想生命”的心理定势和生命冲动。才能抓住形而上学的核心。从“生命现象”的视角出发,将使我们看清形而上学所包含的“启蒙精神”、“反思批判的自由精神”和“乌托邦精神”在促进“人的成熟”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价值,同时也洞察到由于其“总体主义”、“非历史性”和“绝对主义”原则与真正的“人的成熟状态”之间的内在冲突,因此,形而上学的价值又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7.
论矛盾判断     
一、矛盾判断的特征、种类及其客观基础在一般有关判断问题的逻辑论文中往往忽视一类特殊类型的判断①,这类判断既具有不同于一般形式逻辑判断(下称一般判断)的形式特征,又具有比一般判断更为重要的认识价值。这类判断我们称之为矛盾判断。这里所谓“矛盾判断”并不是指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而是指一种特殊类型的判断形式。这类判断又可根据其内部结构上的差别,区分为下列两种:1.宾词中具有复杂矛盾因素的判断。例如:“运动的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民主共和国同时既‘好’又‘坏’,既  相似文献   

8.
所谓价值追求,是指经过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义利观和审美观等社会意识整合之后而形成的社会与人生取向。它是人们实践的内在动力。我们究竟该追求怎样的价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要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价值追求植根于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又出自人所特有的效用行为原则。对人来说,有益、有用、有效,即有价值。马克思指出:“假如我们想知道什么东西对狗有用,我们就必须探究狗的本性”。“如果我们想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人身上来,想根据效用原则来评价人的一切行为、运动和关系等等,就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  相似文献   

9.
凡是围绕“资本主义道德化”问题的讨论,都要提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所谓二级阶道德之谜:怎样才可能对现有道德判断的范畴作出道德判断,如何才能说现有的道德规范是不道德的,因而需要(重新)道德化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这样一种认识:资本主义内部的规范和互动结构是共同演化形成的,因而不能把它们看成是彼此独立、互不影响的,也不能认为两者服从于某种隐性的功能。这就是说,道德化问题不能从道德角度加以解决,而需要采取一种政治性方法———这样说看似矛盾,其实合理。而要充分利用这种政治性方法,我们就必须抛弃哈耶克把资本主义看成是一个处于更广大的自由体系中的经济亚体系的观点,应当把它当作一种成熟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中固有的意识形态只能受到来自该体系内部的攻击,而攻击也不是靠单纯预言式的谴责或道德咒骂,而是靠分散化的民主决策过程来完成的。我们现在生活于其间的某种资本主义文化是一种极为偶然的历史结果,所以,支持民主实验主义框架是有道理的;民主实验主义把多项制度性实验深嵌在经验积累和经验形成系统中,这个经验积累和形成的系统与哈耶克的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利用与信息传播系统类似。因此,只有为其他资本主义实践创设真实的、具体的民主预设,我们才能理解“资本主义道德化”难题中固有的二级道德之谜。  相似文献   

10.
<正>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不断革命”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一般把“不断革命论”称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年内乱期间,又把“不断革命”同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相提并论,从而使“不断革命论”变成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近年来,又有人认为“不断革命”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经验时提出的一个口号,是经典作家在一定时期的著作中使用的一个一般语词,是包括布朗基主义在内的“革命共产主义”所共有的一个特点。近几年出版的一些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也不详述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在科学社会主义中应给予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们经常用“反思”来表述哲学思维的特性,然而,究竟何谓哲学反思?哲学思维为何是反思?哲学反思的根据、对象、方式、特性与功能到底是什么?是否或能否存在非反思的哲学?现代哲学是否改变了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这些关乎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特性的重大问题,是需要深入讨论的。一、反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反思,在其最直接的意义上,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对思想的思想”。这表明,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所构成的“思想”作为“问题”而进行“反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哲学文献中,逻辑规律即逻辑的真命题称为“逻辑真理”,涉及具体事实的真命题称为“事实真理”;前一种真理或命题又称为“分析的”,后一种真理或命题又称为“综合的”。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关系问题,是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律推理将既定的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涉及文本、逻辑、经验、信仰、知识、道德等因素,是对事实、规范与价值的逻辑分析。法律事实认定、法律规范识别、法律价值论证作为法律推理的三个逻辑支点,探寻解决法律问题的最佳路径,承载着对社会价值和社会现实的关注。法律适用中的事实认定与规范选择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只有进行价值判断,才能确认由事实判断向规范判断、由规范判断向价值判断转换的逻辑机制,由此打开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通道。  相似文献   

14.
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塞尔语言哲学的一个理论洞识 ,本文把货币归结为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市场交往中凝汇着人们“集体意向性”的一种制度实在。本文第二部分则从货币总量和实体经济总量的相互关系中进一步反思了货币的本质。尽管在某一时点上一个社会或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和以货币总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所反映的经济总量都是一个确定的数 ,但在现实中 ,离开了货币这个纯数量“标量” ,我们既不能知道货币本身 ,也无法衡量任何总量国民经济指标。由此来判断 ,西美尔的“货币的量就是货币的质”命题为真。最后 ,本文还从货币哲学的角度反思了经济哲学的一般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思想家。对于西方美学的研究是如此,对于中国美学的研究也是如此。这里,就以海德格尔对于“真理”的看法为例。“真理”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极为混乱的问题。在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始,一直沿袭着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看法:真理的本质在于符合。在他们看来,真理是对事物真假的一种判断,凡是判断与其对象符合,则被称为真理。在这种意义上,所谓“真理”,实际上应该是“真理”,即关于“真”的理。在人类的生命存在中,强调“理”大于“真”,应该说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这里的“理”,是指人们在对象性思维的基础上通过认识、逻辑对  相似文献   

16.
道德原则应该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但是对于道德哲学来说,在后形而上学时代论证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把罗尔斯的反思平衡当作一种道德哲学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来论证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关于证明道德原则的普遍性,我们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可以称为事实的普遍化,另外一种可以称为在永恒的方式下思考。反思平衡表达了我们在永恒的方式下所进行的思考,而它在证明道德的普遍性方面比事实的普遍化更为合理。关于证明道德原则的客观性,反思平衡体现了一种契约主义,而契约主义比其他的观念(如道德实在论或脉络主义)更为合适。在契约主义看来,如果一种道德原则得到了所有道德主体的一致赞成,那么它就具有了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现实: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充满了经验,现实的需要直接把人的行为引向经验。这其中蕴涵了最大限度的价值判断。因此,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价值判断。一、情绪性判断由于主体意识呈现出明显的情绪性,相应的解释与说明便体现出很大的盲目性、武断性。在这种倾向性的解析之下,历史就成了一种明显的叙述。情绪性判断在这种叙述过程中的体现只能使历史的许多偶然因素归并成必然性所致,而不作出其他的理解。另方面,“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典小说理论的奠基人李贽,把《水浒》称为“天下之至文”把作者称为“传神写照妙手”。“至文”一语,力排“儒者每薄之”的传统偏见,给古典小说以应有的崇高地位;而“传神写照”一语,则是精确地道出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在人物描写上的一个主要特点,为确定其“至文”地位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实即总结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一条根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韩东屏 《人文杂志》2002,2(3):15-19
人类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和改造性的 ,只有前者包含真理问题 ,后者则与真理问题无关。改造世界包括“对象能何改”和“对象当何改”这样两个基本提问。“对象能何改”的问题虽有真假之辨 ,却无真理可言。“对象当何改”的问题也不是靠实践标准 ,而是靠价值目标解决的。价值目标与实践目的是不同的概念。实践目的只是判断认知性实践成败的标准 ,而不是判断改造性实践好坏优劣的标准。由于生产力是一种价值目标而不是真理标准 ,又由于价值目标是多元的 ,因而我们也不能把最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改造性认识称之为真理  相似文献   

20.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新革命”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取代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统治地位,是西方政治学领域中的一场“新革命”。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对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批评、修正和补充的过程中,主张价值与事实的统一,主张政治学科“政治化”,重斯肯定传统方法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地位,积极倡导对公共政策的研究。这场新革命适应了西方社会政治现实的需要,代表了西方政治学发展的新趋势,对我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也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