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修官德     
正古人云:"立身立业,必先养德","富而无德不仁,官而无德致乱"。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做人,应该先立德;做官,应该以德从政,修身正己,常修官德。何谓官德?官德就是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既包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与忠诚,也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素养,又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表现,综合反映的是  相似文献   

2.
《科学咨询》2004,(21):30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最近发表题为"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的文章称,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共产党人的官德,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就是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的"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是官德的核心;"务实"是官德的基础;"清廉"是官德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贾金易  张澍军 《决策》2011,(2):I0006-I0007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我党的优势,因而,在当代中国官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如何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准确的把握时代脉搏,树立崇高的从政道德,确定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是一件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也是一件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在官德建设方面,任务艰巨,充满挑战,更应当充分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当代中国官德建设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官德即官员道德,一般用以指称各级党政干部的道德.高度重视官德建设,通过加强官德建设来预防和惩治腐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是我国领导干部队伍和行政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一种鲜明的组织管理优势.正确地认识和定位官德及其规范,是加强官德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 官员是社会职业分工序列中的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这种特殊性不是表现在官员的特权和荣誉上,而是表现在官员所代表的公共权力、公共责任以及社会角色上.因此,对官德既不能仅从职业道德上来要求,也不应该过分从社会角色道德的视野来认识,而应该坚持职业道德与社会角色道德的有机统一,并在这种统一中寻求官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最近发表题为“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的文章称,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共产党人的官德,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就是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的“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是官德的核心:“务实”是官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公务员具有一般的社会属性,也是一名普通的"社会人"。"官德"是对前者的要求,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私德"则是对后者的期待,是社会对全体成员做出的期待,也是评价人们言行是否规范的基本标准。一个干部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做到想  相似文献   

7.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后,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政者,正也。"古往今来,为官者道德文化的修养和学法守法的模范,即官德,始终受到公众的关注,被视作为官从政之灵魂。然而,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是我党的执政骨干,要更加注重道德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官德建设。这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应有之义,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为官从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应从提高修养正自身、心无旁骛干事业、学习实践强素质三个方面来加强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诗歌古国,也是诗歌大国。许多古代诗歌表达的官德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为官之道、从政之思,寓意深刻、发人深思。结合时代精神对其加以继承和发展,对官德文化建设具有启发借鉴价值,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引领教育意义。一、忠诚为国的强音"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忠,敬也,从心;诚,信也,从言。忠诚是一种理念、归属感和责任感。我们中华民族始终坚持把做人讲真诚、办事讲诚信、从政讲忠诚摆在道德建设的突出位置,正因  相似文献   

10.
吴明华 《决策》2012,(1):44-46
"人们在对官员‘失德’事件的讨论中,容易抽象化;在‘官德’考核评价方面,也往往比较虚。道德建设,除了教育培训和制度建设两大办法,很重要的是要建立道德管理制度。"当下,"德"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点活题,而其中"官德"更引人注目。近年来,频频曝出的官员"失德"的案例,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也折射出重塑"官德"的紧迫性。最近,中央连续出台措施加强官员的道德建没,在  相似文献   

11.
官德,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只有形成了一个以干部队伍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当官无德,为人无魂,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良。  相似文献   

12.
权力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权力异化与滥用既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层面来构建廉洁政治生活、权力正态运行的一套认知体系、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念。培育和生产权力异化或滥用的道德恐惧和法律恐惧,是权力正态运行的心理原动力与权力乱用的矫正机制;用心底的"怕"编织权力伦理、营造社会风尚、武装公众头脑、演绎"表象技艺",是恐惧型廉政文化的重要选择项与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表明官德至少包括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大部分:前者基于官员特殊的政治职业角色,后者基于官员普通的社会个体角色。官德评判应包括对这两7S面的综合评判,尤其是对前者的评判。但有些地方却剑走偏锋,  相似文献   

14.
官德是公务领域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也是政治人的角色道德。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领导干部德的评价标准,表明官德至少包括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大部分,前者基于官员特殊的政治职业角色,后者基于  相似文献   

15.
《领导科学》2012,(28):64
崇拜"政治强人"是中国鲜明的政治文化,浓厚的人治背景又特别容易滋生"政治强人"。在中国目前的转型期,存在一个"强人政治"的悖论,一方面需要"政治强人"大力推进改革,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政治强人"的强势而超越了政治、社会、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导致"政治强人"政治的背叛、经济的腐败、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的灾难。"强人政治"是当代中国改革大变局中出现的典型现象,通常表现为拥有绝对权力与权威的领导者以强制的手段制定决策与执行政策,通过强制性权力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以达到实现改革意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自春秋以来,不管是提倡周礼的孔子儒学还是孟子、荀子的实用儒学,不管是较为极端的程朱理学还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近代新儒学,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对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维护上。其中,以士人为政的官德思想表现最为突出。儒学提倡经世致用,关注政治道德的建设,因此,儒家官德思想就成为政治道德的核心内容。儒家的为政之德有明确的对象,主要体现在对官吏、君臣以及士与仕的关系上。儒家试图从广义的道义论上规划某种理想的政治道德,以保证有效的执行  相似文献   

17.
官员道德失范问题是近些年来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官员道德失范现象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针对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官员道德失范问题,经过修订重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行了积极回应,制定了严格的官员道德规制条款.这些规制条款分别对官员的政治道德、公务道德和社会生活道德进行了详细规定.这既是党中央选人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的体现,也是加强官德建设、促进全社会道德进步的一剂良药,更是实现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敏锐洞察,又是对当前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深刻反省。笔者认为,从政环境既包括领导干部为官从政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也包括领导干部在一起工作形成的共事"微环境"。社会大环境与共事"微环境"相互影响,但对领导干部而言,共事"微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则更为直接。可以说,领导干部如何共事,体现的是人  相似文献   

19.
今日之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不依赖于对于官的信仰),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国家,而官本位的回潮之势,更多的是利益关系的扭曲。见不得光的利益,与权力运行的封闭存在着相互强化的效应,酿成比传统社会官本位更劣质的政治文化。今日之官本位,已无传统社会的责任内涵以及与民众的道德契约,实则是权力不受约束下形成的利益"城堡"。在"城堡"外面,是拼命想进入的汹汹人潮。  相似文献   

20.
<正>正确评判"官德"对推进"官德"建设意义重大,而完善"官德"评判机制是正确评判"官德"的重要前提,评判标准与评判主体则是关系到"官德"评判成效的两个重要前提。完善"官德"评判机制,既要抓好"官德"评判体系建设,也要优化"官德"评判队伍结构并提高评判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