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形成,可能遭遇外部体制机制的阻碍与"固化"利益集团的抵制,这些阻碍可以通过不断推动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得以消减;也可能遭遇干部内心对法治不认可的阻碍,譬如一些干部依然眷恋人治模式的好处,存在"严格遵守法律无法开展工作"、"法治会阻碍经济发展"等看法,这就需要认真分析法治的真正内涵,澄清对法治认识的误区,在理论上达成共识,从而促使干部心悦诚服地接受法治、真心实意地推动法治. 相似文献
4.
5.
6.
7.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选择.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首先要提高运用程序思维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法治国家就是程序法国家.一切国家机关的活动都应该纳入法定程序的轨道,任何国家权力的行使都应受到程序规则的规制.程序的完备程度可以视为法制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准.法治的程度,可以主要用国家和人民共同服从程序的状态作为标尺来衡量(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求领导干部在对法治的认识上,更加注重法治的本体性价值;在行为模式上,更加注重法治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们的领导干部并不缺乏"情为民所系"的情商,也不缺乏"利为民所谋"的智商,唯独缺乏的是"权为民所用"的法商,缺乏的是法治思维,不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无法适应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法治社会的实现有赖于法治思维的形成。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在新形势下.官员的法治思维状况如何?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是否运用法治的方式?官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怎样?从传统的非法治思维和方式向依法办事转变.最大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提高官员依法办事能力的突破口在哪儿? 相似文献
11.
<正>"互联网思维"缘起于商业领域,是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思维的商业民主化思维。从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至今,互联网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贡献不仅在于"第四媒体"、万物互联等技术层面的革命,更在于对人们思维方式深层底质的塑造。将"互联网思维"移植到领导学领域,可以理解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规则和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与管理创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正处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领导干部能否善用法治思维,直接关系国家公权力能否得到正确行使,直接决定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改革发展稳 相似文献
16.
<正>法治既是人类的共同生活方式,更是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承担着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重大责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善治目标的实现。一、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是由良法到善治的催化剂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所谓善治,从结果而言就是要实现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要确保这种结果的出现,作为社会治理基本准则的法律必须是"善良公正之术"。实际上,法理应反映自然理性和社会正义,否则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笔者认为,既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的能力,也要提高领导干部多说“法治话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法治观念是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否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以及具有什么样的法治观念,不仅决定着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而且决定着领导干部法律实践的方向,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成败。笔者认为,在依法治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以下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