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任务,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如何破解北京的"大城市病"是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当前,北京人口过度膨胀,雾霾天气频现,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被共同称为我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是国家确定的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发展战略。对于河北来说,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缩小河北与京津发展落差、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  相似文献   

3.
省部声音     
正郭金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是落实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关键一环,势在必行。疏解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克服"舍不得"的思想。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更大的视野、在更大的尺度上谋划和推动首都工作。2014年6月1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署名文章王宪魁黑龙江省委书记推动大庆可持续发展,不是简单向大庆"输血",重要的是提高大庆"造  相似文献   

4.
京津周边罕见地分布着大量贫困县,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京津冀其他地区相比,存在着"断崖式"落差,直接制约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形成。必须有效整合中央和京津冀地方政府的扶贫资源,以培育优势扶贫产业、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生态环境共建共享为核心路径,探索对环京津贫困县的协同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在深入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基础上,梳理国内外协同创新成功经验,提出了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河北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河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的虚拟企业协同资源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复杂零件的协同制造,以工艺流程为核心将协同制造任务进行分解,并有效利用"逻辑制造单元"和"逻辑加工路线"等概念描述复杂零件的协同制造任务,最终目标是形成基于复杂零件工艺流程的、可支撑异地协同生产的加工路线。对复杂零件协同制造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数学分析和描述,建立了问题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本文以加工时间、运输费用和加工质量作为目标,约束条件包括顺序约束、释放期约束、时间约束、交货期约束、成本约束和质量约束,最终将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归结为多目标优化问题,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通过实例分析,将模型应用于某型号发动机叶片协同制造,说明采用本论文的模型可以有效解决复杂零件协同制造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工程。雄安新区最重要的定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的关键一子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又是推动京津冀主要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产业。基于服务业经济联系强度及隶属度指数、区位熵等指标测算,本文认为,目前首位城市服务业增长的溢出效应向外辐射时出现断层现象,即以北京为首都的核心腹地范围过窄,仅限于天津、廊坊一带,服务业增长的扩散效应在距离上存在断崖式衰减形态;受到高端资源集聚的影响,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京津冀范围内具有绝对优势,相对而言,河北的公共性服务业具有一定优势。未来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城市群服务业协同发展,应加快京津冀服务业领域的对接协作,扩大首都服务业增长的溢出效应,加快京津冀城市群内公共服务业均等化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各地各类服务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首都产业疏解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涉及政府、企业与个人利益格局变化的复杂过程。首都产业疏解属于政策性疏解,中央政府与京津冀三地政府分属不同角色,承担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引导责任。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政府引导责任包括鼓励性引导责任与抑制性引导责任,其中,界定政府间疏解事权、加强财政合作、完善倒逼机制是首都产业疏解工作为政府职责调整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策划人语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有条件建设成为新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功能定位有四点: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依托区域港口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合作机制的建立健全,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协同发展"的港口产业新格局,提升区域港口群在全国乃至全球港口物流产业链的竞争力,优化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服务环境,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京津冀港口资源丰富但统筹配置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企业大数据对京津冀三地的企业发展实力、活力和创新力进行测度。得出:从企业综合实力来看,北京最强、天津其次、河北较差;从综合聚类来看,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西城)和城市功能拓展区(海淀、朝阳、丰台)企业综合实力最强,天津仅滨海新区、河北仅石家庄市居第二序列;北京综合实力最强且各个区县发展相对均衡,天津综合实力总体仅次于北京、强于河北,但区县间差距悬殊,滨海新区"一枝独大"现象比较突出。本文提出了四大政策建议:一是加大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促进区域企业协同发展;二是北京在企业空间布局上应实现"内外有别";三是天津应避免"一枝独大",实现区县间相对"均衡发展";四是河北应实施三大重点战略,实现企业发展的"提质增量"。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2月10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什么是非首都功能?为什么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究竟该如何疏解?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经济发展率先进入增速下降、结构优化的深度转型期,北京市产业结构演变也随之呈现结构高端化、空间均衡化和区域融合化的新特征。在新区域战略和城市功能定位背景下,北京市产业发展面临着既要在市域范围内准确定位、加快升级和优化布局,又要立足京津冀区域范围实现产业扩散、集聚、整合和链接的紧迫任务。上述任务的实现,须以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和扶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为"抓手",立足京津冀三地产业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从认识理念、体制机制、协同创新等多方面创新北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分析两岸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资源供给的视角出发,建立两岸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综合考量系统内不同要素资源的流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为"工业4.0"时代两岸制造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2,(44):28-31
2012年9月13日,北京市科委首次发布《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2》。报告通过对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包新服务和创新绩效等方面数据进行整理得出首都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本文现将《报告》中的相关指标情况,与全国各省份相应指标进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7.
姬振海 《领导之友》2012,(10):18-19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河北既是首都安全的"护城河",也是北京生态的"护城河",承担着挡风源、阻沙源、保水源的重任,一旦出现生态环境问题,不仅给河北造成损失,更会危及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加强生态  相似文献   

18.
单位资源"变废为宝"的主要对象有边缘群体、利益集团和失意能人三类。单位资源"变废为宝"能够实现单位资源协同运用,同时激活单位整体资源活力,并提高单位领导威望和认同度。领导者可从设置资源转化"经纪人"、发挥能人"龙头"作用、创设资源利用奖补制度等方面实施资源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河北积极承接北京疏解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对于河北来说,不仅要深刻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内涵,还应"精准"把握北京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河北省产业发展特点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寻求协同发展的"结合点"和"共振点",在承接"中等价值链"转移、选择产业"承接模式"、确定三次产业发力方向、确定合作投资项目功能分区等方面做到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支持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措施创新发展动力和环境,抓住用好发展机遇,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促进河北省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协同动员可以增强危机动员的合法性与公众的认同度,并明确政府与社会在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和权责定位,有利于提高危机动员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从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行的现状、"大政府小社会"的体制和国情,以及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理论等角度考量,实现以政府为主导、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协同互动的危机协同动员是完全必要且可行的。公共危机协同动员模式的构建,应以形成互动的、可持续的危机治理和危机动员理念为基础,并通过危机协同动员权责关系的重塑与协同治理机制的塑造,以及对动员监督考评工作的加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以调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对公共危机进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