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腹腔镜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消化外科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124例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比较麻醉前(T_1)、插管后5分钟(T_2)、气腹后15分钟(T_3)、拔管后5分钟(T_4)、术后2小时(T_5)时,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天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T_1,T_2时,两组患者MAP与HR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T_5时,联合组患者MAP与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内,两组患者各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腔镜根治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方案效果较为满意,安全性良好,有利于其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糖氧代谢及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行微创抽吸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MAP,SBP,DBP,PaO_2,PaCO_2)的变化;在麻醉前和术后1天、3天和5天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测试(MMSE)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糖氧代谢指标(S_(jv)O_2,CEO_2,A-VGlu,AVDO_2,A-VPCO_2和A-VLac);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Toll样受体表达;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开始至术后24小时期间,心率,MAP,SBP和SBP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T_2(钻孔时)、T_3(术后12小时)时刻的心率、T_2时刻的MAP、SBP和SB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1天和3天时,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糖氧代谢指标(S_(jv)O_2,CEO_2,A-VGlu,AVDO_2,A-VPCO_2和A-VLa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_2(手术结束后12小时)、T_3(手术结束后12小时)、T_4(术后24小时)时刻的TLR2和TLR4水平较T_0(麻醉前)时刻明显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_2,T_3,T_4时刻的TLR2和TLR4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麻醉,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手术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117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术老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n=39),对照组(C组)、Dex1组(D_1组)和Dex2组(D_2组)。分别于麻醉前(T_0)、术毕(T_1)、术后24小时(T_2)、术后48小时(T_3)时点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4+)、CD_8~+、CD_4~+/CD_8~+)及NK细胞百分比,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T_0比较,3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百分比在T_1明显降低(P0.05),后逐渐回升,CD_8~+在T_1明显升高(P0.05),后逐渐回落;D_1和D_2组在T_1及T_2与C组比较,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CD_8~+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D_1、D_2组患者术后呕吐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手术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较小,术后恢复快,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在手术围术期的凝血功能和凝血状态,以评价腰硬联合麻醉在围术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年龄分布在62~71岁的需行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CSEA组在术前行腰硬联合麻醉,GA组在术前行全身麻醉。于麻醉前1小时(T0)、麻醉后4小时(T1)和手术后36小时(T2)采集患者静脉血,对其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检查,以分析其凝血功能。结果 CSEA组中,APTT值在T1和T2时间点均较T0时间点有延长,同时Fbg值降低。由此说明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术期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老年腹部术后认知障碍对心理护理需求影响。方法173例近期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7d时接受了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心理护理工作量调查表"在出院前完成。结果173例近期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中,术后发生POCD患者44例(25.43%),没有发生POCD患者129例(对照组),POCD组的心理护理总时间、每天心理护理时间、每次心理护理时间、心理护理总频度和每天心理护理频度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老年腹部术后发生POCD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在不同麻醉方式下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65~82岁,体重52~78kg,根据麻醉方式及术前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的高低分为全身麻醉高评分组(HADS9分GH组),全身麻醉低评分组(HADS≤9分GL组)、腰-硬联合麻醉高评分组(HADS9分CH组)和腰-硬联合麻醉低评分组(HADS≤9分CL组)。记录四组患者围术期出血、输液、尿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小时、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疼痛评分。结果术后2小时和12小时GH组VAS评分明显高于GL组(P0.05);术后6小时、12小时的CH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L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术前焦虑抑郁状态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血管相关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接受择期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89例,入选患者按择期手术时间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接受了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仅进行单一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对象基础期和苏醒期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两组对象的基础期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测量值均无明显区别(均P0.05),苏醒期观察组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测量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各类心血管相关指标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保温干预改善老年肺癌全麻手术患者各类相关指标数据。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原发性肺癌患者81例,入选对象均采用全身麻醉,并按接受治疗时间随机数字表分为保温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术中保温干预包括了多种保温措施,观察两组对象围术期各类相关指标数据。结果保温干预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寒战例数、躁动例数、肺内合并症例数及ICU停留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术后体温均明显高于后者(P0.05,P0.01)。结论保温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肺癌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各类相关指标数据,减少术后寒战、躁动和肺内合并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氧明持续泵注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两组,A组麻醉成功后静脉给予甲氧明2~3mg,随后持续泵注甲氧明10~25ml/h(甲氧明20mg稀释到50ml生理盐水),B组不给甲氧明,根据需要给予麻黄素或去甲肾上腺素。记录麻醉前(T_0)、麻醉后即刻(T_1)、麻醉后15分钟(T_2)、扩髓结束(T_3)、手术结束时(T_4)的血压、心率,评估术前1天,术后第1天、3天、7天的MESS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麻醉后、术中T1~T4血压均低于A组(P0.05)。手术后第1~3天的MESS评分B组低于A组,第7天两组MESS评分相似。结论甲氧明持续泵注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以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能够降低术后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全凭静脉麻醉,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吸入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呼吸困难及其他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毕至睁眼的时间为(15.7±5.7)min,对照组患者术毕至睁眼的时间为(32.2±7.6)min,观察组患者术毕至睁眼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h的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基本恢复至手术前的水平,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在手术24h后才基本恢复至手术前的水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均会导致老年患者在术后的短期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但接受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速度及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接受吸入麻醉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老年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认知功能损伤表现。方法 44例门诊就诊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接受了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并与38例同龄、同性别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回忆、语言等因子分和MMSE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测试结果(P0.01或P0.05)。结论老年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存在明确认知功能损伤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并切磋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6年在铁岭市中心医院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结果本文共入选接受老年骨科手术患者287例,住院期间发生切口感染患者74例(切口感染组,25.78%),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213例(对照组,74.22%)。切口感染组的平均年龄、吸烟例数、糖尿病例数、复合伤例数、急诊手术例数、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下肢或躯干部位手术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随机选取年龄≥65岁,ASAI~Ⅱ级的80例患者,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麻诱导前给予观察组溶解其他药物后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组40例患者在基础量(100ml)生理盐水中溶于20万单位的乌司他丁,静滴需在20分钟内完成,静滴完成后以微量泵泵入,速度为10万单位/小时,持续至手术结束。此次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4个不同时段从抽取的静脉血血浆中的IL-lβ,IL-6,IL-10的浓度;4个不同时段为T1(麻醉诱导前)、T2(手术开始前)、T3(术后6小时)、T4(术后24小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测试,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下降大于一个标准差判定为发生POCD。结果对照组IL-1β,IL-6于T2,T3点较观察组明显升高(P0.01);IL-10于T2,T3,T4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两组MMSE评分均于术后6小时较术前减低,但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6小时有16例发生POCD,发生率为40%;观察组有6例发生POCD,发生率为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h IL-1β,IL-6的升高与MMSE评分下降有相关关系(r=0.656,0.797,P0.01)。结论老年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损害与促炎因子IL-1β,IL-6的升高有关,IL-1β,IL-6的过度表达可能会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乌司他丁可降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老年初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ACI)患者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确诊及接受治疗的老年初发LACI患者86例,对他们进行了"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问卷"调查,并与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的同龄健康人(9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LACI组的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回忆、语言等维度评分和MMSE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老年LACI患者存在明确的智力和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宜宾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患者,分别予以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不同时间谵妄发生率、谵妄严重程度(谵妄量表DRS评分)、谵妄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h、术后72h谵妄发生率(7.02%与0.00%)均低于对照组(21.05%与7.02%),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4h、术后72h DRS评分及谵妄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手术患者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可降低谵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应作为首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围术期保温干预对老年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表达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1例,根据接受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围术期给予保温干预,61例)和对照组(围术期未做保温处理,60例)两组对象均在术后24小时接受了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CD_3~+,CD_4~+,CD_8~+,CD_4~+/CD_8~+)检测。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_3~+,CD4表达浓度及CD_4~+/CD_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_8~+水平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P0.01)。结论围术期保温干预可明确改善老年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体内辅助性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认知干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疗效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前往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177例,按其住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及对照组(88例),两组对象均接受我科急性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另加早期认知干预(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思维推理训练及矫正失用症、失认症),治疗前后接受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问卷(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MBI)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 CA总分、MMSE总分及MBI总分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同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早期认知干预可明确改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IPC)对接受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酶学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AMI患者77例,入选对象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随机分为IPC组(39例)及未进行IPC组(对照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K-MB浓度分布接近,IPC组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及术后72小时测试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IPC可以明确降低老年AMI患者血清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在T2和T3时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改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方法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9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分组,对照组45例应用全身麻醉,观察组46例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的起效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血液动力学变化、认知功能、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1与T2时间段HR,MAP,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麻醉后24小时MM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更为有效地维持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镇痛效果,减少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效果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