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沂市城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探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WHOQOL—BREF,ADL,MUNSH,SDS,SSRS量表对入住临沂市城区四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活自理能力、幸福度、社会支持、抑郁情绪等变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四个领域(生活自理能力对心理领域影响除外)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参保、家庭收入、过去从事职业等因素对四个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临沂市城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改善现有养老机构的娱乐、医疗、心理及疾病康复的设施和条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发挥家庭、社会、政府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施综合延续护理对老年人经济指标、功能指标、临床结果指标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分别选取在综合医院出院并有较高护理需求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和回归社区敬老院的老年人各30人,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延续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延续护理。对两组老人分别在出院时、延续护理实施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两组老人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两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幸福度和生存质量各领域在入组6个月、12个月时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研究组老人的临床指标(血压、血糖)在延续护理12个月后达标率为100%与9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住院次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下降。结论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施综合延续护理能够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能够改善临床指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幸福度、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是值得推广的养老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旨在探寻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入住临沂市老年公寓的74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年龄、慢性病及是否参加锻炼或娱乐活动与ADL评分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生存质量量表各领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ADL高评分组与低评分组的生存质量比较(除Q1和心理领域外),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年龄大、慢性病患病率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存质量处于一般偏下水平。生活自理能力与生存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与幸福度和生存质量的关系,为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幸福度和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评抑郁量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对233例入住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自评抑郁量表总分与生存质量量表的四个领域(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得分、幸福度量表总分及其正性情感因子、正性体验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P 0. 01),与幸福度量表的负性情感、负性体验两个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 0. 01);不同抑郁程度的老年人幸福度量表得分、生存质量量表四个领域得分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 0. 01)。结论抑郁情绪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存质量,抑郁程度越高,幸福度越低、生存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5.
养老安全感是老年人安全感中非常重要的维度,与健康老龄化、晚年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但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安全感面临着多种风险。基于调研数据,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安全感现状堪忧;进一步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调研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来源四维度中,经济支持来源以家庭支持为主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安全感显著强于以社会力量支持为主的农村老年人,且该结果非常稳健;社会保障二维度中养老保险显著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安全感,但并不稳健。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智慧养老与老年人健康密切相关,现有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探索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PLS-SEM)方法,以智慧健康养老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索多种社交媒体使用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内在机制(以孤独感为例),深入剖析主动社交媒体使用、被动社交媒体使用、功能型社交媒体使用、自尊、客观社会孤立、生活满意度及服务满意度与老年人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社会存在、社会比较与社会支持理论,不同社交媒体使用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功能型社交媒体使用负向影响老年人自尊;自尊对向上社会比较和孤独感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此外,客观社会孤立调节向上社交比较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客观社会孤立正向预测老年人孤独感。为未来采用社交媒体方式对老年人孤独感进行干预提供了研究依据,丰富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相关研究,也为智慧养老发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为基础,通过构建代际支持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运用分组的广义结构方程模型(GSEM)分析代际支持的三个方面和老年人个体特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健康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水平,可以提高代际经济支持效果;农村文化资源的匮乏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门的资源,农村地区子女照料效果相对较差,农村社区养老设施和人员、养老机构建设、专业护理、医疗设施和人员的规划投入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其理论基础是适度普惠型福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福利多元主义等理论。西方国家从机构养老到居家养老的转变及其对居家养老的支持政策为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居家养老服务要确立尊重老年人选择意愿、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社会与政府共同担责等基本理念;坚持自力为主、居家与社区为辅,居家为主、社区与机构为辅,家庭为主、政府与社会支持为辅等理性原则。要合理界定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关系,理性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方式,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并不断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南京市浦口区各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机构上报民政局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阶段南京市浦口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及满意程度、从业人员配置及培训情况、机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显示:老年人认为在医养结合服务中康复服务(16.5%)、精神慰藉(13.8%)方面较为欠缺,机构收费水平、健康体检为影响老年人满意程度的因素(P<0.05);64.7%的从业人员接受过养老相关专业培训;取得养老资格证书和业务培训为影响从业人员对医养结合了解程度的因素(P<0.05);目前养老机构获得政府支持较多,社会捐赠不足,服务形式有限。养老机构应加强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建设,医养结合服务形式有待丰富并完善,要加强与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风险是实现农村老年家庭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安徽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的调查数据,考察养老风险感知的总体水平和结构特征,分析传统家庭保障、社会网络保障和社区保障环境对养老风险感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养老风险感知的总体水平较低,分为生存型风险感知和情感型风险感知两个子维度,老年人对于生存型风险的感知水平高于情感型风险;在传统家庭保障因素中,子代提供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均能有效降低养老风险感知;在社会网络保障因素中,亲戚支持网络能显著降低养老风险感知;在社区保障环境因素中,国家级贫困村和有村级正式养老机构会显著提高养老风险感知,而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养老风险感知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福利多元理论视角下"医养协作"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符合入选标准的5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与护理员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机构开展"医养协作"模式。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健康知识宣教、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培训、定期诊治及护理、就医绿色通道等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建立并完善老年人健康档案。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慢病知识掌握情况、老年人对护理员服务的满意度、老年人生存质量及护理员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老年人慢病知识掌握情况、老年人生存质量与对护理员服务的满意度得分的变化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员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掌握情况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福利多元理论视角下"医养协作"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慢病知识、改善老年人生存质量、提高护理员常用护理及康复技术及老年人对护理员服务的满意度,为构建系统规范、标准明确、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情况下,为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研究以2014年北京大学进行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全国23个省市60岁及以上的3379个老年人数据记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2.1%的老年人倾向于与子女住在一起。另外性别、同居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经济收入及来源、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对老年人的养老居住意愿具有较为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意愿最强。因机构养老缺乏吸引力,加上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机构养老意愿不强。当前,老年人的养老居住意愿单一且集中。应通过深挖家庭养老功能、提高机构养老服务质量、丰富养老服务模式等措施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对在宁夏煤炭总医院及各个分院现住院治疗的尘肺患者117例和同期住院的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接尘工人83例进行调查,运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将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对照组及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对WHOQOL-BREF量表各领域得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病例组各领域得分影响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以尘肺患者年龄、民族、工龄、期别、患病状况、确诊时间为自变量,以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为应变量,对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尘肺患者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组,恐怖症状得分低于国内常模;煤工尘肺患者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敌对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4个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民族、工龄与尘肺患者心理领域有关,期别与其社会领域有关。结论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其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沈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沈阳市养老机构的226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F-36测评量表评估老年人生活质量,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沈阳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处于中上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育锻炼、有无慢性病、亲密度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解释生活质量31.9%的变异量。结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生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养老机构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并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改善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老年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不断扩大,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凸显,尤其是北京市养老机构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在介绍北京市老龄化和养老机构基本情况的同时,通过北京市养老机构模式和老年人心理的探究得出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行模式和老年人心理需求矛盾的结论,为今后养老机构的良性发展和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良好解决提出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中引入家庭社会工作, 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家庭内部的经济状况、关系结构以及互动状况, 更能有效地获得家庭之外的社会支持, 最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康复与重建。具体来说,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运用策略包括:(1)利用积极心理学技巧促进家庭个别成员的正向心理作用; (2)激发家庭整体的正向恒定作用促进家庭整体的凝聚力; (3)多角度构建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家庭整体的复原力; (4)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实现家庭整体心理支持和青少年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人专卷)数据,在比较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四类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基础上,对四类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女性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最低、健康状况最差、生存状态最劣,她们更加依赖子女等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支持,更需要社会医疗、保健和居家养老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时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沈阳老龄化的趋势很严重,目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也发生了变迁,一些思想开放、经济条件好的和一些身体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纷纷走入了养老机构中安享晚年,虽然机构养老有很多的优点,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了个案研究,运用观察法、访问调查等方法对中心的部分老年人进行了调研,以社会工作为视角,从社区照顾的角度提出了在服务中心增加社区照顾项目、设置社工岗位、为老年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唐山市福乐园社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两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对养老方式发展的走向作了预测;对当前条件下如何搞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惠老新讯     
《社区》2013,(8):26
内蒙古将实施"907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的消息,内蒙古将全面实施"907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使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机构照料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逐步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