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与营销战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挖掘并分析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孙子兵法》的营销战略管理思想和体系,将孙子的理论和现代西方营销战略管理理论加以对比,得出孙子的营销战略理论有许多独到之处的结论,指出如果将这种独特之处嫁接、融合到西方现代营销战略管理之中,定会大大丰富和完善营销战略管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葛荣晋 《学术界》2002,(1):205-212
企业战略决策确定后 ,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企业竞争战略。《孙子兵法》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竞争战略模式 ,我们也可以将它作为重要指导思想 ,应用于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孙子的竞争战略模式 ,不仅是兵战模式的最佳选择 ,同时也是商战模式的最佳选择。一、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  在兵战中 ,如何运用智谋 ,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 ,这是孙子竞争战略模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在孙子看来 ,兵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 ,并不是要求指挥员在军事上“百战百胜” ,而是要求他们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指出 :“百战百胜 ,非善之…  相似文献   

3.
<正> 杜甫的《石壕吏》中,“有孙母未去”一句,一九六二年《中华活叶文选》注为“因为有个孙子,所以媳妇没有改嫁”;一九七四年辽宁《语文课本》注为“(因为)有个孙子,(这个孙子的)母亲没有离去。去,离开(家庭),指改嫁”;一九七四年以后的中学《语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与美伊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三大思想家之一。其所著的《孙子兵法》 ,因为包含了丰富的军事学内容和精辟的哲学思想而影响深远。从《孙子兵法》与美伊战争的相关联系出发 ,运用《孙子兵法》中孙子哲学思想 ,可以分析出《孙子兵法》对美伊战争中交战双方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子》精髓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孙子》(又名《孙子兵法》)问世两千五百年来,在中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公认为“兵学圣典”。那么,它的精髓是什么?在为1989年5月和今年10月召开的两次《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供的论文和最近两年发表的有关文章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四种不同观点的《孙子》精髓说: 日本著名学者和企业家服部千春在《孙  相似文献   

6.
孙武里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孙武是我国春秋末年伟大的军事家,也是驰名中外的军事理论家.其著的《孙子》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被列为《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之首,约七世纪时即传入日本,十八世纪后传人法英、德、捷、俄等国,深受重视,影响深远,近些年大有风靡全球之势.然而,孙武的里籍是哪里,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字说》不本许慎《说文》,主观臆断,牵强附会,大坏传统文字学。张有《复古编》专本《说文》,不妄下一笔,有匡正《字说》谬误、维护《说文》正统之功。文章从《复古编》序跋入手,考述了张有《复古编》的著作缘由,披露了党争对文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姚振文 《兰州学刊》2008,(11):15-16,44
在评述孔子、老子、孙子思想核心的基础上,从道德价值和现实功利相结合的视角,比较《孙子》之“全”与《论语》之“仁”、《老子》之“道”的主要差别,探究其迥然不同的哲学观和人生观。《论语》之“仁”从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否定现实功利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老子》之“道”在追求现实功利和自我生存圆满的同时,带有不可讳言的自私性;《孙子》之“全”则是立足于特定战争领域,实现了理想与现实、功利与仁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现存的几种古本《孙子》都是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1972年4月发掘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是汉初写本,当是张良、韩信“序次”《孙子》的一种传本,它的发现使我们对《孙子兵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敦煌写本《孙子注》是在曹操注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古注的残本,它为我人窥探《孙子》的古本面貌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是现存唯一的一部合注本《孙子》书,它保留了宋代末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以前诸注家所据本的版本面貌;《魏武帝注孙子》和《武经七书》本《孙子》都是宋朱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的产物,其中《魏武帝注》避免了合注本注文拼合移动的改订,较好的保留了曹操《孙子注》的概貌。通过对古本《孙子》的比较研究,并参照汉唐以来的古籍引文,可以探明《孙子》书的版本流传线索,校订出一个接近古本原貌的新校本。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遍查《经》部与《子》籍,不见“法物”一词;而“法令”一词,则在《管子》、《孙子》、《墨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六书皆有之。尤应注意者,《韩非·解老》,亦无“法物”二字,而“法令”凡两见。由此足证,“法物”一词非先秦所本有,而《老子》古本,亦当作“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谓“法物滋彰”云云,定系晚出。二“法令滋彰”一语,在一九七三年底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来的帛书《老子》甲乙两本上,均作“法物滋彰”;经高亨、池曦朝考定,甲本写于刘邦称帝以前,乙本写于  相似文献   

11.
<正> 魏源的经学思想是清代经今文学派的理论重镇,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很大影响,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魏源的经学著作十分宏富,主要有《诗古微》、《书古微》、《董子春秋发微》、《公羊春秋论上下》、《孝经集传》、《礼记别录考》、《易象微》、《大戴礼记微》、《论语类编》、《孟子类编》、《禹贡说》、《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等等。魏源于嘉庆十三年(1808)入泮,十五岁“始究心阳明之学”。进京后,从胡承珙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民族以长于吸收、消化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及科学技术以推进本民族的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著称 ,我国《孙子兵法》在日本的传播、研究与应用便是一个生动的实例。《孙子》在古代日本属于秘籍 ,传承方式是秘密的、极小范围的 ,可是 ,到德川幕府时期 ,日本研究《孙子》便进入鼎盛时期。近代日本研究《孙子》的势头虽有所减弱 ,但当代日本研究《孙子》又出现了经久不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3.
1988年第2期《贵州文史丛刊》刊载拙文《马陵之战.并非史实》.1992年9月,海峡两岸100多名学者于山东省临沂市召开了《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会后所发的“综述”和“会讯”(见《文汇报》1992年10月21日第6版;《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2期和1993年第1期)均将“历史上究竟有无马陵之战”以黑体头条列出。与会者一致认为马陵之战是无可否认的。“综述”“会讯”已画龙点晴出“有派”要旨:《孙膑兵法》为残简;庞涓于桂陵之战后乃复出;”卻氏左戈”是“有力佐证”。鄙人颜厚,愿再次张充质的。一、究竟怎样对待汉简《孙膑兵法》“有派”说:《汉书·艺文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吴孙子》八十二篇。《齐孙子》就是《孙膑兵法》,而汉简《孙膑兵法》只发现三十篇,还大部分残缺不全,怎么能根本仅占全书三分之一多一点的残简没有提到马陵之  相似文献   

14.
论孙子的战略比较思想阎勤民《孙子兵法》十三篇,最重要的莫过于其首篇《计》。《计》篇不仅是全书的纲领,而且是研究战略问题的经典文献。《计》篇的内容,大旨上分为制定战略决策和战略计策两大部分。其中,关于制定战略决策的前半部分,分为制定战略决策的社会考察;...  相似文献   

15.
“韦编三绝”是个常用成语。通常的看法认为“韦”指熟牛皮,此处用缀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来形容孔子读《易》次数之多。后来就用“韦编三绝”来形容读书勤奋。各种词典对“韦”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目前可见的出土竹木简都是用丝绳或麻绳编连的,尚未见到用皮绳编连的竹木简实物。现存文献中也未见有用熟皮编简的记载。荀《穆天子传序》提到“古文穆天子传者……皆竹简素丝编”,《太平御览》卷六○六云:“刘向《别传》曰:‘《孙子》书以杀青简,编以缥丝绳。’”《文选》卷三八《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注云:“刘歆《七略》云:‘《尚…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论者,多以为《孙子》是齐文化的产物。其实,《孙子》中固然有齐文化的因素,却更具有吴越兵文化的特色。它充分展示了吴、越、楚等国的地理、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的内容,且由孙武在这一地域的军事实践中予以充实和提炼。确切地说,《孙子》是我国古代南北兵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郭化若同志的《孙子译注》别出机杼,独树一帜。其注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其译文力求“信、达、雅”,在保持原有风格、神采和丰韵上颇见功力。笔者编撰《孙子词典》,以《孙子译注》为蓝本;开设选修课,又以她为范本。多次研习,受益不浅,但也产生浅见迂论。今胪列于后,与郭化若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前一时期,谈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粹,人们言必称《孙子》。《孙子》中固然有管理经济的重要内容,但远不如《管子》更直接、更丰富。《管子》原本86篇,今存76篇,内容广及哲理、阴阳五行、政治、军  相似文献   

19.
庄子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不但有不少专题论文问世,还先后有几部专著出版。著名学者、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张恒寿先生的《庄子新探》作为《中国哲学史丛书》之一,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和高度评价。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考论《庄子》各篇的时代真伪,以善于独辟蹊径、开拓视角见长;下编主要分析庄子思想,以见解新颖、说理细密取胜。上下编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浑然一体。上编是下编的立论基础,下编是上编的引申发挥,富有逻辑性和论辩力。 一 《新探》上编考论部分,结集了作者从三十年代当研究生至今的研究成果,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是倾注作者心力最多的部分。 《庄子》三十三篇传统分内、外、杂三部分,从宋代苏轼以来,对其中的真伪多有怀疑。有的认为大部分篇章都是庄周手笔;有的则认为只有少数篇章可信;有的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多系伪作,有的则认为内篇绝非庄子思想,倒是外杂篇中某些篇更真实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当今,一些哲学史著作,各依据自己对《庄子》各篇可靠程度的理解立论,因之在取材和评价上有很大差距。不解决这个材料真伪问题,就失去  相似文献   

20.
在两千五百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升起了两颗灿烂的明星:一个是儒家的“圣人”孔子,一个是兵家的“圣人”孙子。他们的思想光辉都不但照耀着中国本土,而且也照耀着世界的其他地方,尤其是东方。孙子的光辉甚至还越过阿拉伯大沙漠,照到中东,并越过大洋,照到西欧和北美。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除孔子之外,们我很难找到有第二个人能像孙子那样具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我们也很难找到有哪一部古典军事著作能像《孙子》那样受到如此普遍的重视。那么,它是怎样向国外传播并发挥其影响的呢? 要谈在国外的情况,首先得说日本,因为《孙子》传入日本最早,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 《孙子》传入日本,据山中鹿之助《日本兵术史考》(《兵法月报》正兵奇兵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