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政治经济学由其学科性质所决定,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应明确界定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主张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所谓的调整,势必把政治经济学弄得不伦不类,但这并不意味着固守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旧体系。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应根据时代特色和新的历史使命,进行理论创新,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独特的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环境,对如何促进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和创立一门新的经济学——综合经济学,阐发了作者的设想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 ,而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个二重的过程 ,一方面是物质生产活动或人与自然的关系 ,另一方面是社会交往活动或人与人的关系 ,即通常所说的生产关系。新古典经济学放弃了古典经济学从人与人关系方面进行的分析 ,专注于人与物关系的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或称新政治经济学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片面性和失误 ,以生产关系或人与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各自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也存在着不足。传统经济学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宣称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但其学术实践却存在着两大悖论 ,即研究生产关系而不研究人 ,研究生产关系而不研究交换关系。本文进而探讨和揭示了悖论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应当如何对待人?时下我国对人的研究又有何倾向?本文拟对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状况作一简要评述。经济学生命史的发轫之始,是以致富为目的,以物质的国民财富为对象的。这种凝滞于物的经济学,可谓“见物不见人”。其后的发展,路分两途。马克思在其划时代巨著《资本论》中,批判了前人在经济研究中人与物关系上的错误,以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作为对象。顺其铺设的理论台阶拾级而上,我们“透过物看见了人”。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泥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理论及其意义。毛泽东拓展了斯大林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并在经济哲学的层次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经济学学科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中围绕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的争论作了简单的描述 ,介绍了学术界关于政治经济学学科改革与发展的有影响的尝试 ,揭示了目前政治经济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认为 ,政治经济学发展中出现了比较突出的混乱可以归结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个主要方面。根本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真正意义和科学价值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要推动政治经济学学科改革和发展 ,一方面必须恢复马克思经济学的本来面貌 ,另一方面也应该吸收其他先进的具体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遭到质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理论指导作用逐渐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也呈现出了逐渐被边缘化的倾向。要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应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本研究法、问题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钧 《甘肃社会科学》2007,(1):63-69,150
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但目前政治经济学在我国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有日益被边缘化的趋势.削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是从怀疑它的研究对象开始的.政治经济学是把社会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新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强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经济改革和建设的大政方针的制定都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的,是遵循新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原理来领导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话语权之争是理论经济学学界的重要事件。这样的话语权变迁需要以辩证的思维审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准备不足、西方经济学对市场分析的适应是话语权变迁的起始原因;而借助西方经济学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企图也是重要推手。这样的话语权变迁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回归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功能分析"与"本质分析"的辩证统一,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革命性辩证统一起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市场的决定作用与更好的政府职能的辩证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地位与科学地汲取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六大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赞同"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同一名称的不同表述这一西方主流观点。然而,这种认识并不客观。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之间虽然有密切的历史渊源,但两者在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角度、范围、主体对象、方法、内容和理论结论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甚至对立。这些因素相互之间构成一个结构严谨的逻辑体系,某一因素确定,其他因素也就同时确定,因此造成两个体系在各方面都不能同时兼容。两者名称的变化或取代,是以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所谓"边际革命"和主观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取代为标志的,所以,"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之间在各方面都不是等同的。由于是对同一经济现象的两个不同视角,因此各自既有客观的一面但又都是片面的;逻辑上要求的一致性,却又使得两者之间无法相互兼容和补充,这使得以追求达到"科学标准"为目标的现代经济学难以摆脱片面和狭隘。这说明,经济学研究既不存在一个公认的研究范式,更不存在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理论界关于"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这样一种流行说法展开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对象的意义在于,生产关系是直接决定社会经济的运行、组织、结构的因素,因此,从生产关系分析入手,可以科学地揭示经济活动各个侧面的经济规律.资源配置的一定方式本质上也是由相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本文深入分析了西方经济学以"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的欲望无穷"为基本假设,以"效率"为选择依据提出的资源合理配置理论.本文指出了"资源稀缺性"假设中的逻辑含混、错误及虚构性,并指出,只有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生产关系分析入手,才能科学地认识当今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今年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问世一百五十周年.为此本刊专门组织南京大学几位学者撰写了一组论文.主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关系问题的当代理解",旨在强调无论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还是在当代条件下,历史唯物主义和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性命攸关的本质联系.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内涵的深化须臾离不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而对资本主义的现实研究与理论理解也自始至终需要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的哲学方法论自觉.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已经充分表明,脱离政治经济学研究这个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真实的,更不用说是影响深远的.几位学者将分别讨论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马克思与恩格斯)文本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问题,最后通过分析商品和货币问题,从经济问题的政治本质、货币现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剩余价值增殖对统治权力的强化等角度,对当下的金融危机进行了经济学哲学的解读,以期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研究与现实问题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双向融合、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理论,也是学界历来争论不已的热门话题。我们首先从剖析亚当.斯密的研究对象理论尤其"斯密难题"入手,倡导把经济现象层次上的研究对象与本质层次上的研究对象融为一体。如果只重视前者,往往就会在表象层次兜圈子而陷入马克思所批判的庸俗化泥潭;如果不重视前者,往往就会热衷于贴标签而陷入教条主义陷阱。其次是对于马克思的总体方法论进行深入解读,其中包括"思想总体"再现"具体总体"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以及关于中介范畴、中介环节和中介运动的理论,深入阐述了以生产力-中介范畴-生产关系模式为特征的研究对象总体论。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体系,选择能够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平衡发展的中介范畴和突破口,从而推进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尤其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理论的当代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利益的稀缺性任何社会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人构成的 ,人总是各种社会活动的行为主体 ,而且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解决和满足现实世界中人们的各种需要。正如化学中分子是构成物质和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一样 ,在经济学中人也是经济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由此也决定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对象就是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个体或群体 ,只是在很多情况下采取和借助于物的外壳形式而已。经济学对人的分析主要着眼于三个关系 ,即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关系之间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语言表述 ,就是分析生产力、生产…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不是从逻辑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阐述,而是围绕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研究与诠释中存在的若干误读与误释为中心,进行辩正与澄清,阐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应如何把握的问题。要辩正与澄清包括以下四个问题:其一,不能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看作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理论,而应视作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运行规律的科学理论,更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学的批判等同于对资本的批判,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诠释为是一种对资本的批判理论;其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种政治经济学,不能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之为是一种技术经济学或经济的工艺学,任何社会经济的运行都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其三,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规律的研究不能离开历史观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互相贯通的,不能将其分离;其四,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不同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因而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因此,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不能片面的强调与西方经济研究的接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问题更需要以中国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中国经验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处理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也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同时到2030年左右,当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中心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之时,经济学的中心必然会转移到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必然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因为经济中心决定着经济学的中心,而主流经济学其实就是一个大国经济学。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21世纪的经济学应该是中国时代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一、综观经济学的对象和特点 经济学本来是综合的。但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将其作了宏观与微观的区分。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而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中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先驱者威廉·配弟,马克思美称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十八世纪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7.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与一定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些毋须置疑。不过,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又是为了什么呢?也就是说,我们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机和目的到底是什么?近年来社会上各种版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及研究著作中,均没有发现专门关于此方面的明确表述,有的即便涉及,提法也有些含混不清。任何一门科学不仅需要明确提出它是研究什么的,而且应该旗帜鲜明地表明它研究这些是为了什么。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科学研究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研究目的?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有何意义?本文就此发表一点个人浅见。 财富的消费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人类要获取构成财富的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乐资料,就必须要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迄今为至,从事物质生产以获取财富仍是人类经常活动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经济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博弈论研究方法  博弈论在西方经济学及经济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社会主义经济学引入博弈论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于丰富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利用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学在为现实经济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其自身也要不断发展,凯恩斯以后的西方经济学,在战后已发展起了一个新的体系,即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为对象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原是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探讨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19.
人本经济学宣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本经济学宣言巫继学迄今为止,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都把物质财富的生产与分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面对刚刚从贫穷与饥饿挣脱出来的人类来说,经济学的创始期有理由以物为中心、为元本、为主体、为基点。这种对象取向的经济学,实质上是以物为本的经济学。相反,我认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以毕生精力写作的宏伟巨著《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而且使“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证明了的原理”。因此,列宁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在马克思以前已经有了政治经济学,不过那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家因为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由于他们的立场和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在科学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