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汪名旵 《决策》2001,(8):24-26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根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生活之源与致富之源.可如今,有不少的农民对土地已不再重视.梅雨时节,江淮之间绿油油的稻田之间夹杂的片片杂草丛生的农田明示着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大量出现.是什么原因使农民抛弃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抛荒的出现给农民带来的是福音或是噩梦?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记者近日分别走访了安徽省有关部门及地区,针对农村土地抛荒现象进行了调查,试图廊清笼罩在这一现象上的层层迷雾.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农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大量土地抛荒现象,从而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建设提上日程。本文在分析中国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总结日本的土地制度,对我国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汪名旵 《决策》2001,(8):26-27
记者:最近一个时期,有关农村土地抛荒和土地流转的报道频频见诸多种媒体,对于农村土地抛荒所带来的影响,各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从事农业和农村经济研究的学者,你对此怎么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实践充分释放了我国的经济活力,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劳动力不足,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农村土地出现大面积抛荒,为了缓解土地抛荒问题,国家允许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有序流转给涉农企业进行规模生产,并付给农民地租。对农民来说,土地流转出去,看似双赢,实则不然。  相似文献   

5.
曾章蓉 《经营管理者》2009,(24):202-203
土地流转的基础是,农村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抛荒。在目前中国农村仍然有好几亿人口的情况之下,有不少人在思考和解决农田落荒,农村劳动力似乎短缺等问题时,本文针对与"土地流转"相关的一些问题提出思考,质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提出城市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拉动内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通过从分析导致农村土地抛荒因素以及我国土地所有制度的局限性,并结合新型的金融投融资模式——证券化入手,探讨了如何整治土地资源浪费这一顽疾,寻求新形势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从耕地抛荒谈农业土地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分析导致农村土地抛荒因素以及我国土地所有制度的局限性,并结合新型的金融投融资模式--证券化入手,探讨了如何整治土地资源浪费这一顽疾,寻求新形势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08,(9):25-25
土地违法的重点在农村,同样,管理也在农村。土地管理能否向农村延伸,直接决定着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好坏。2月27日《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从2004年6月开始,江苏金坛市决定将"土地执法模范市"和"土地执法模范镇"创建工作向农村延伸,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4,(30):15-15
正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呈现"双加快"态势。与此同时,土地流转价格呈现逐年上涨态势。近日《人民日报》记者对山东高青县的土地流转情况调查后,提出了三个问题,得到了三个答案:算笔账,土地到底多金贵?答案是:连片的地每亩租金已经超过1000元,种粮农户租地的钱占到总成本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产生的背景 所谓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并不是一项新生事物,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不久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使得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从而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之所以广泛地发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卢克贞 《决策探索》2011,(16):20-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防止或减少农村承包地的弃耕抛荒、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和效益方面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且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农民转户进城的最大阻力依然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现行城乡土地制度的二元模式成为横亘在城乡统筹发展和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障碍.作为农村最主要的财产--土地,其产权主体模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保留"三件衣裳",实行有偿退地等"新政"是对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一次创新和突破.农户不愿放弃土地的最大担心是社会保障和土地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加快立法,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界限,完善农村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心在于改革当前农村土地制度,而土地流转是其改革的主要方向。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目前仍处于较低层次,存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流转收益低、流转过程不规范和土地流转期限短等问题。为此,要平稳、有序地推广土地流转,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过程,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贺雪峰 《决策》2013,(7):18
当前农村出现了季节性抛荒,即部分可以种双季的耕地只种了单季作物。这正说明中国农业的潜力很大,是好事。农地抛荒,本不是一个新话题。2000年前后,因农业税负担很重,各地相继出现大面积的抛荒。到了农村税费改革并最终取消农业税以后,因为不再有农民负担,而且国家还给农民以各种补贴,之前因为负担太重而抛荒的农民陆续回村,以要回自己的承包地。由此,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日,河北多地上千亩流转土地“毁约弃耕”,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密切关注。
  近些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管理立法、制度建设、模式创新,探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成效。但农村土地开发利用仍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一些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常以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由,擅自集中农户承包地对外招商引资,人为地推行不切实际的土地规模流转,土地受让方“毁约弃耕”和土地承包方“违约退耕”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王运宝 《决策》2016,(4):38-41
云聚淮南,数赢未来。淮南发力"大数据+",正在实现从煤电能源城到"DT高地"的嬗变,其背后蕴涵淮南新经济的DNA基因。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大数据产业成为这座百年能源城的"故事新篇",也深刻改变着外界对淮南的固有认识。在淮南高新区,江淮云产业平台6楼,图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群年轻人紧盯电脑屏幕,敲打键盘,他们繁忙而有序地整理着土地确权的地理信息。该公司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正在建立农村土地地籍数据库,实现地籍信息化管理,让农村土地确权更加精细准确。图联科技仅用3年时  相似文献   

17.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精神,至关重要的是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特别是要把以下“五权”落实到位。 一是赋予农民对承包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承包期为30年,草地承包期为30-50年,林地承包期为30-70年。落实这些规定的关键,是要把土地作为财产交给农民长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4,(42):14-14
正新一轮以加快土地流转为特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箭在弦上,但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影响专项调研显示,有三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正在潜滋暗长。首先,需求大于供给,土地流转呈现"三多三少"。据调查,目前陕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率为11.8%,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40%的流转率,也低于全国21.7%的平均水平。农民惜地如金、流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0,(36):23-23
在广大农村.由于一部分农民视土地为命根子等原因.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遇到了阻力。有鉴于此.河南项城市巧妙地避开这些阻力.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服务公司这一中介组织.使农民乐意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中来。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资本属性日益明显。农村土地流转是由个体经济向社会化生产转变的经济规律所决定的,而城乡统筹格局下的土地流转,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双向流动"的必然选择。桐乡地处东南沿海,境内河流密布且大都连通京杭大运河,土地肥沃,农业非常发达。本文通过剖析桐乡市农村土地承办经营权流转的现状,提出在当前农村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