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以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以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采用rTMS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氟西汀肠溶片治疗,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Barthel)评分、抑郁症相关因子(5-HT、OFQ)水平进行测定,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SDS和Barthel积分,抑郁症相关因子(5-HT,OFQ)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结论以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抑郁量表的评分,降低抑郁相关因子5-HT与OFQ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的配合度,加快患者回归社会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120例,随机法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评患者的抑郁情绪、认知障碍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1与干预前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DAS得分明显减低,P0.05,研究组HAMD、DAS的改善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2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MBI明显升高,P=0.000,且研究组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程度,矫正患者的不良认知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神经功能和躯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中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抑郁症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应用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临床疗效及给药后1周、2周、4周、6周评分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4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各周后较治疗前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1周、2周时,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治疗4周、6周时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4.236,P0.05)。结论中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西酞普兰治疗,临床效果好于阿米替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60岁以上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进行4周的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一般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护理组在一般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运动、用药指导等).使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4周经SDS及HAMD评定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期PSD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老年期PSD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黛力新和丙咪嗪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丙咪嗪治疗)44例和治疗组(黛力新治疗)46例,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优于丙咪嗪,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左洛复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丹东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40例老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予以米氮平治疗,观察组予以米氮平联合左洛复治疗,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的精神状态,采用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价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I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末两组患者的SI、疗效总评(GI)、疗效指数(E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6周末两组患的SI、G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E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6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2周、4周、6周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用米氮平比较,应用米氮平联合左洛复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更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吗氯贝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PS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疗程6周,分别采用HAMD和NIHSS量表表对患者抑郁程度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D和NIHSS评分均有明显减少,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两组间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吗氯贝胺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4例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者、49例卒中后无抑郁状态患者及28例正常人进行血脂检测,并做对照分析.结果 PSD患者血清胆固醇(TC)水平高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而血清中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非抑郁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并且各血脂浓度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得分及自评抑郁量表(SDS)的得分无相关性.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可引起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但与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经颅重复磁刺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度洛西汀联合经颅重复磁刺激)和对照组(单用度洛西汀)各45例,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监测血清BDNF浓度,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试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1治疗12周末,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2.50%和69.0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1;P0.05);2疗后12周,两组BDNF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BDNF浓度升高较对照组明显(t=2.307,P0.05);3研究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1,P0.05);4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度洛西汀联合经颅重复磁刺激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按压攒竹穴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与Barthel指数变化。方法将65例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耳穴配合按压攒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肌注氯丙嗪。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周Barthel指数变化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治疗后1周评分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对照组治疗后、治疗后1周评分亦明显升高。治疗后1周时两组比较,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配合按压攒竹穴能有效缓解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帕罗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每组41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帕罗西汀口服治疗,治疗前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安全性,之后在治疗2周、4周、8周时再次进行评分,比较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与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间比较,评分显著呈阶梯式逐渐减低;两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时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之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效果优于帕罗西汀组(P0.05)。两组患者GDS评分比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间比较,评分显著呈阶梯式逐渐减低;两组间比较,治疗2周之后直至治疗6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效果优于帕罗西汀组(P0.05);治疗后8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治疗中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均有显著疗效,艾司西酞普兰见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98例CT确诊脑梗死的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确定脑部异常病变,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分为有无抑郁症状两组:卒中后抑郁组(PSD组,n=42)和对照组(n=56)。结果抑郁的发生率为42.8%。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受教育程度、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颅脑CT比较,结果显示PSD组损害更易发生于左侧半球、皮质、额叶和小脑。PSD组内抑郁量表分值与左侧半球、双侧皮质损害容积成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CT表现和临床特征有一定特点,额叶、皮质的损害可能是PSD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CT检查梗死病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88例,按有无卒中后抑郁分组,分析入选对象的首次颅脑CT检查资料。结果 288例老年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经HAMD量表确诊卒中后抑郁患者115例(39. 93%,老年卒中后抑郁组),无卒中后抑郁患者173例(60. 06%,对照组)。首次CT影像学特征比较中,老年卒中后抑郁组的前循环区域、左半球病灶、额及颞叶病灶、大面积病灶和多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前者后循环区域、非左半球病灶、非额及颞叶病灶、小面积病灶和单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病灶在前循环区域、左半球、额及颞叶病灶、面积大和数目多是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首次颅脑CT检查常见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为临床治疗PS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及分组,选择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取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治疗前、8周后HAMD评分和血清BDNF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0例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44.5%(169/380)。有抑郁症状组与无抑郁症状组比较,HAMD分值和血清BDNF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05,t=4.193,P0.01)。脑卒中患者HAMD分值与血清BDN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608,P0.01)。干预8周后,观察组HAMD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47,t=3,031,P0.01),较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t=4.607,t=2.943,P0.01)。观察组抑郁症状好转率(92.0%)显著高于对照组(48.0%)(χ~2=23.048,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高,其抑郁程度与血清BDNF水平负相关;采用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及提高血清BDNF水平;血清BDNF水平可作为判定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及抗抑郁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液透析过程中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88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辅导、健康宣传、饮食指导等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血透后88例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同时检测干预前后患者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的水平,判断血透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优质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对照组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干预后BUN及血Scr:对照组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醒后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104例醒后卒中合并OSAH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夜间睡眠采取侧卧位;研究组(56例)在基础药物治疗上,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智力认知度、焦虑程度、抑郁状况及神经功能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E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MMSE评分、E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都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都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醒后卒中合并OSAHS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临床常规疗法,试验组则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情况。结果试验组60例患者中,仅有1例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60例患者中,仅有7例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8.33%,试验组优势更加明显,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来讲,明确诊断后可采取抗凝治疗方案,效果良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黛力新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和治疗组(加用黛力新)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行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抑郁障碍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配合rt-PA静脉溶栓对觉醒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多模式CT影像学筛查,适合静脉溶栓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18例(溶栓组)。另回顾性纳入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行多模式CT影像学筛查,适合静脉溶栓但因超过时间窗或拒绝溶栓等原因而未行溶栓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2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溶栓组给予rtPA 0.9mg/kg静脉溶栓治疗,给予优质护理,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7天、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记录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治疗后24小时、7天、14天,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均升高;治疗后14天时,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5.6±2.4vs 9.2±4.5分;Barthel指数:68±15 vs 47±5](均P0.05)。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4.4%(17/18),高于对照组的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觉醒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一定疗效,给予优质护理为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3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吡贝地尔,50mg,饭后口服,每天3次。在对照组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片10mg,每日1次;大剂量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片30mg,每日1次,清晨服用。三组均治疗6周。观察比较三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HAMD评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UPDRS)及帕金森病-39项问卷调查(PDQ-39)QOL评分。结果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34%,84.91%和71.70%,组间比较显示,小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均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HAMD和PDQ-39评分和UPDRS总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HAMD和PDQ-39评分和UPDRS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预防性给予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抑郁和整体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