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对于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它是一种心理活动,当发展成为爱好时,就成为一个人较长久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影响着人们能力的发挥.而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底,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段话听后让人心里充满感动。原来读书不仅给人知识、给人力量,还能给人更丰富的内容。我把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这种阅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让学生喜欢阅读,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以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充实。近年来,营造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成为教育改革重点。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时代正是读书的黄金时间,在童年时代为他们铺设一条经由阅读而成功学习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为成就学生书香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6.
读书即有益     
<正>不久前,网上广泛流传一位印度工程师写的一篇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文中谈到,他通过在中国长期生活和观察深切感到,中国作为具有悠久读书传统的国度,读书的习惯消失了,中国人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玩i Pad,而很少用于静静地看书,这让他感到很担心。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给了我们警醒,值得我们深思。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碎片化、浅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阅读方式,而书籍这种历史最久远的知识载  相似文献   

7.
古有“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三更灯火五更鸡”等勤勉读书的事例,今有伟人毛泽东熟读诗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典范.读书是人一生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读书也是人一生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尤其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当今物质文化日益丰富,很多人仅仅把读书停留在学生时代,一旦跨入社会,就很少读书.而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就在浩瀚的书籍当中,我们就是希望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要怎样读书?我的体会是从推进工作、探析本质、开阔视野等需求出发,结合青年的人生成长和应用场景去阅读。常读业务书籍以推进工作。任何工作背后都有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基础理论是根基,具体业务是枝叶,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在这个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青年干部难免会遭遇"知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以工作应用场景为中心,一砖一瓦地构建自己的业务知识体系。阅读业务书籍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开阔我  相似文献   

9.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一古一今,两位大作家讲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对阅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思维活动的过程来看,阅读和写作其实是一种逆向思维关系.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阅读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从根本上讲,阅读过程是一个人生命的成长过程。高中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培养创造力、构建人生理念的过程。在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导引下,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课标下阅读教学的走向1、呼唤回归个体,主张个性化阅读传统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单一的,狭隘的,即停留在训练和培养阅读知识、阅读技能的浅层次上,只顾及显性的直接目标而忽视隐性的潜在目标。新课标已经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一份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文基础、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而在阅读中积淀着语文的基础知识,广泛地阅读又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13.
【内容提要】古今中外的读书人都切身体会到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培育道德、提升能力,换句话说人生因读书而精彩。日前,中共宁海纪委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开展了“读书思廉”教育月活动,笔者在此活动中,又一次认真阅读了关于廉政建设的一些书籍与文件资料,并结合自身实际与本职工作作了深刻反思,认为为政者务必要做到“五思”,狠抓“五要”。  相似文献   

14.
"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是不久前我去河北省磁县参加一个考察活动时,在会议室的墙上看到的李苦禅先生的一句格言,印象颇深。现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作为领导干部,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离不开读书。经验告诉我们,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书籍中蕴藏着人类的智慧,是人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通过书籍获得知识、认知世界、提高逻辑思维的一项体验活动。它是从书籍中获取知识的过程,阅读具有主动性的过程,是阅读者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加以调节控制、自我修养以及提升自我文化内涵的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6.
最初的读书兴趣源于好奇,因为书可以满足好奇心。而后来则更多了自觉的因素,因为孔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谆谆告诫,让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列宁"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  相似文献   

17.
读书与做人     
<正>"凡才子夜读子夜,是大家常说家常。"其意境,或许"夜读子夜"就是"晚上读写想","常说家常"就是"白天走干讲"吧?读书与做人,做到这样的境界,即是"才子""大家"做官,先要做人。做人,应该读书。怎么做一个好人?要读书。"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  相似文献   

18.
读懂与读透     
<正>人的一生能不读书吗?当然不能。然而,读书与读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人读书,读出了理想,读出了成功;有的人读书,终其一生,失败离世。有的人读书,只为金钱;有的人读书,全为梦想。读书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不同,原因多种多样,笔者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许多人读书并没有真正读懂,或者说,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没有真正理解书的精髓,所以读了大半辈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素质已经不能够符合这个时代的标准。亟需增强国民素质,提升其文化知识水平,因此推动全民阅读势在必行,努力让更多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之中,增长全民知识将会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必要性进行分析,以及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方法进行探讨,为广大读书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读书服务的改革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是大学开展阅读活动营造读书氛围的重要载体,根据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高职图书馆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优势,重视阅读体验,提升知识服务,让每一个大学生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