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1岁,因外院经阴道超声发现子宫多发肌瘤入我院,平素间断出现下腹部隐痛,无其他阳性症状。我院门诊经阴道超声见子宫明显增大,形态失常,轮廓不规整,未见正常的肌层回声,肌层内见众多大小不等低回声包块,较大9.46×4.97cm,界清,内膜显示不清,宫颈前唇未显示,后唇可见,宫颈外口见一5.11×4.75cm低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呈菜花状,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另可探及粗大血流信号源于宫体前壁。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包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突发下腹疼痛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进行性加剧,遂送到医院就诊。查体:急性病面容,腹肌紧张,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因疼痛剧烈做妇检。平素月经不规则。(4—12/20—30)天。急诊阴道彩超: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回声均匀,内膜厚0.9cm,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右侧附件区见大小约9.5×7.6×7.7cm不均质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以实性为主,实性部分强弱不均,内见小片无回声区,实性回声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PS:28m/s,RI:0.45。腹盆腔见小片不规则液性暗区。左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回声。超声提示:右侧附件区不均质包块,考虑:①卵巢肿瘤;②宫外孕包块,腹腔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如拇指大小,不伴乳头溢出血性分泌物,无畏寒发热,不伴局部疼痛,局部皮肤未见色素沉着,病后未治疗。近半年来,患者自觉肿块逐渐增大,遂就诊。门诊彩超示(图1a):左乳3点位见一3.5×2.2 cm低回声包块,界清,形态规则,周边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门诊以“左侧乳腺肿块性质待查”收住入院。既往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于外院行左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具体不详。体格检查:T36.4℃, P76bpm, R20bpm,BP 110/70㎜Hg。专科情况:双侧乳腺对称,左侧乳房外侧象限可见两条约4.0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左乳外侧象限可及一肿块,大小约4.0×3.0cm,边界清楚,质地硬,表面光滑,压痛(+),活动度可,无皮肤颜色改变,挤压乳头无血性分泌物。双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局麻下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乳外侧象限可见一肿块,约5.0×4.0cm,边界欠清楚,剖视呈实性,有明显包膜,呈鱼肉状,锐性切除肿块及周围少许正常组织约6.0×5.0 cm大小。术后标本经家属过目后送病理学检查,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图1b):左乳腺神经鞘瘤,免疫组化:CD117(-),S-100(+),Vim(+)。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于10余年前诊断为肝硬化,查肝炎病原学阴性,其后到武汉同济医院查肝病相关抗体阳性,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于2018年4月在我院行彩超检查可见:肝脏增大,右叶最大斜径14. 8cm,轮廓规整,实质回声均匀,无明显增粗,内未见明显占位,肝左静脉走行迂曲、扩张,与肝中静脉及门脉沟通(图1)。下腔静脉远心段扩张,内径1. 9cm,近心段(穿膈肌处)似见一隔膜(图2),该处见纤细湍流信号。可见部分扩张肝小静脉于狭窄上方汇入下腔静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右上腹及下腹部不适1月余伴肉眼无痛性血尿半月余”为主诉入院。门诊行胃肠超声检查及泌尿系超声检查,胃肠超声检查示:胃服助显剂充盈后扫查:于胃底部黏膜下可见一大小约2.5×2.3×2.7cm低回声实质性肿块,向胃腔内突起,内回声均匀;其肿块表面见大小约1.0×0.9×0.7cm溃疡凹陷形成,CDFI示实质部分可见散在点条状血流信号,并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1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就诊。患者呈重症体征,强迫右侧卧位。3月前行胃大部切除术,其他无特殊。超声检查:左中上腹见范围7.4×4.3cm团状高回声包块,呈环状分布,内见迂曲管状无回声(图1)。超声提示:左上腹部异常回声团,肠扭转可能。增强CT可见左中上腹部至盆腔上缘区域肠系膜呈"漩涡状"改变,肠系膜肿胀,周围密度增高,考虑小肠系膜扭转。术中见肠系膜顺时针扭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探讨其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通过对二维图像的分析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包块内部及周围血流. 结果乳腺包块呈不规则形,硬度偏硬,内部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伴钙化,腋窝淋巴结肿大,淋巴门结构不清晰,提示恶性包块.结论 通过彩色血流显像、频谱分析,对鉴别肿块良恶性具有临床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0岁。因“发现左腿包块13年余”入院。患者13年前发现左侧大腿内侧直径约2.5cm大小包块,不伴肿胀及疼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溢液等,无慢性低热、盗汗,未行特殊治疗。病程中左大腿肿块逐渐增大,外形似乳房,直径约6.0 cm大小。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以“左腿肿块待查”收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体格检查:T37.0℃, P78次/分,R20次/分,BP 120/80mmHg。专科检查:左侧大腿中上段内侧见一直径约6.0 cm大小肿块突起,外形似乳房,并见一类似乳头样结构,皮肤无红肿,质韧、无压痛。左侧腹股沟区未触及淋巴结肿大。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局部麻醉下行左大腿肿物切除术。术后肿块送病理学检查,病理报告:(左下肢肿块)副乳腺(见图1)。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6岁。发现右大腿包块7年余、包块逐渐增大3年入院。患者7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大腿后下端包块,约2.0cm×2.Ocm大小,质软,无压痛,不影响行走,患病期间,未行治疗..最近3年包块逐渐长大,影响行走,遂就诊。  相似文献   

10.
1.病例 患者,女性,67岁.因右下睑包块2年,流脓血半年余,于2005年3月入院.于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右下睑中段出现一黑色芝麻大小包块,伴痒痛,且持续增长,后覆盖整个下睑.查体:右眼视力0.5,肿物范围:上侵犯全部睑缘及部分球结膜,下至眶缘下0.3cm,内侧破坏内眦,外至眶缘外约0.2cm,破坏外眦.包块约4.0×1.4×0.8cm,表面呈黑褐色,中央隆起,质脆.触之易出血.未触及耳前后和颌下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 ~ 50岁的中年妇女,生育期妇女发病率大约20%~40%.子宫肌瘤主要由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雌激素可诱发和促进子宫肌瘤的生长和发展.经典的研究证实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卵巢性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肌瘤可单发,也可多发.临床上根据其在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不同而分为:①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②浆膜下肌瘤:肌瘤突出至腹膜面,若向阔韧带内生长,称为阔韧带肌瘤;③黏膜下肌瘤:突入至子宫腔内的肌瘤,此类肌瘤很易使内膜拉长,即使肌瘤较小,也可引起明显的月经过多.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发现会阴包块并逐渐增大5年"入院。患者5年前发现左侧大阴唇中上1/3处一黄豆大小包块,质中,无压痛,未行特殊诊治,后包块逐渐增大,无痛经,无发热及尿频等不适,行走不受限。患者平素月经规律,G3P1A2,24年前自然分娩1次,药流2次,否认会阴侧切及外伤史,结扎避孕,否认家族类似病史。妇科检查:外阴左侧大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历资料患者,65岁。因发现左大腿肿块及进行性增大2月余来院就诊。临床检查:双侧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节。左大腿肿胀增粗,左下肢皮肤无红肿,左大腿后侧、内侧皮肤张力较大,并可触及一约20×10cm大小肿块,质韧、边界不清,不活动,左大腿下段后侧轻度压痛。左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肢端血运感觉正常。彩色B超:左侧大腿肌肉实性占位性病变;全身骨扫面未见异常征象,双膝关节炎改变。CT平扫及重建:左股骨中下段后侧软组织内可见一低密度包块影,最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左侧腰腹部疼痛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腹部疼痛,呈间歇性胀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外院泌尿系超声示左肾占位,遂到我院就诊。门诊双肾CT增强检查见左肾下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突出于肾轮廓外,直径约3.3cm,CT值为30HU,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肿块影明显强化,CT值约90Hu,髓质期、排泄期强化减退,其CT值分别约为79Hu、57Hu,瘤内见小片状不强化或弱强化区。 CT诊断:左侧肾癌。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入院体检:T 36.6℃, P 72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明显叩痛,双下肢不肿。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气管插管全麻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左肾大小正常,肾中下极稍粘连并见3.5cm ×3.0cm大小肿瘤突出肾脏,术后解剖见肾中下极约3.5cm ×3.0cm灰白色占位。切除物经家属过目后送上级医院会诊。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肾)嗜酸细胞腺瘤,免疫组化示瘤细胞:PCK (+)、EMA (+)、Syn (+)、CD34(血管+)、Vimentin (血管+)、Desmin (-)、HMB45(-)、CK7(-)、CD99(-)。术后随访8月无复发及转移征象。  相似文献   

15.
[案情介绍]2001年2月17日,吴某某因上呼吸道感染前往某区级医院就诊,接诊的医生建议其进行B超检查,结论为:肝内见3.5cm×3.3cm低回声区,CT检查,印象为:肝脏内占位不排除,并建议增强排除肝占位。为了明确诊断,2月20日吴某某又在该医院行增强CT扫描,诊断结论:肝质内无明显占位征象。同年7月1日,吴某某又去该医院体检,B超显示肝右叶见4.7cm×4.3cm稍低回声,7月12日再次行增强CT扫描显示肝右叶前部局限性密度更低,诊断结论仍然是脂肪肝。同年12月14日,吴某某又前往省肿瘤医院做检查,B超显示6.2cm×5.3cm低回声,CT检查结论为肝内占位考虑原发性肝癌。12月17日,吴某某入住该区级医院治疗,诊断为肝右叶癌,并于该月21日行肝癌卫星灶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右侧耳垂区疼痛2年余,发现右侧耳垂下疼痛渐增性包块1年余"入院。患者约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耳后区出现疼痛,遂到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头孢、炎见宁)10天,疼痛无明显缓解。约半年后,发现耳垂下长有一约"花生米"大小包块,略疼痛。再次在当地医院行右侧腮腺区穿刺检查,给予抗炎治疗(头孢拉啶),疼痛缓解。穿刺病理检查提示:镜下见大量血液及炎细胞。约半年前再次在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男性,53岁,因为腹胀一周阵发性右上腹疼痛7个小时就诊。门诊血常规报告WBC7.5×10^9/L,N68%;彩超报告阑尾肿大,约6×1.5cm;体检:右上腹明显压痛,轻度反跳痛,腹肌稍微紧张,叩诊肝脏浊音界消失,肠鸣音减弱;入院后腹部CR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腹痛待查胰腺炎、胆囊炎、升结肠肿瘤并肠梗阻、急性阑尾炎。完善术前检查后腹腔镜探查发现:结肠肝曲下方有包块,大小约6×5cm,表面凹凸不平。颜色暗红,周围少量渗液,淡黄色:中转开腹探查发现结肠肠脂垂扭转坏死、内疝,结肠各段未发现肿瘤;术中快速切片报告为脂肪组织出血、坏死;胰腺、胆囊及阑尾正常。术后病检报告为肠脂垂出血坏死,血管栓塞;阑尾单纯性炎症。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2005年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分别行乳内动脉-前降支、主动脉-大隐静脉-后降支、主动脉-大隐静脉-钝缘支、主动脉-大隐静脉-对角支吻合。CABG术后CTA检查示: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全程显示清晰,其远侧与左冠前降支中段吻合,吻合口通畅;前降支远段显示清晰;升主动脉上方约4cm处见3支桥血管开口,向右侧行走并与右冠后降支吻合,  相似文献   

19.
罗兴中 《老友》2014,(9):61-61
正《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75岁,女性,两年前高血压中风,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能站立慢步行走。但半年后,由于摔了一跤,造成左侧股骨颈骨折,治疗数月,疗效不佳。现在虽然大腿不红不肿,但疼痛却迁延不止,站立、睡觉翻身和上厕所都需要他人帮助。请问:我这样的病应怎样治疗?南康市彭××彭××同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比较多见的,特别是女性患者。因为女性骨质疏松出现比较早,故骨折的概率更高。你左侧股骨颈骨折已1年半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规则曲线轮廓度误差评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插值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复杂曲线轮廓度评定方法,对离散数据点表示的理论轮廓进行3次NURBS插值反算控制点,建立了理论轮廓曲线的数学模型;采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求解测量点与理论轮廓曲线位置偏差,消除了由于位置偏差引起的轮廓度评定的不精确问题;阐述了测量点到理论轮廓最短距离的求解算法和步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得较好的误差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