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根据临床表现把110例胆囊炎胆结石病人分为肝胆湿热、肝郁气滞瘀热互结、脾虚肝郁,肝胃实热4个证型,在分型论治基础上,依据西医检查结果进行中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慢性结肠炎是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出现以溃疡为主要病变的疾病,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粘液及血便为特征.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肠道感染、神经精神因素、过敏因素、自体免疫等有关,临床疗效不佳.中医学认为是由外邪伤脾、湿热蕴结,脾失健运、湿浊内阻等所致气血凝滞,壅而为脓为瘀,致腹痛、痢下赤白粘冻等症状.故中医治疗有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存垣  李金华 《老友》2013,(8):61-62
长夏季节,是指公历7月下旬到9月上旬的这段时间,包括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4个节气。大暑是全年最热时节的标志,其间雨水多,湿较盛,湿热交蒸,极易形成湿热病邪;而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白天还较热,早晚已凉,温差较大,容易产生寒湿病邪。不论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湿热证,还是由寒湿病邪导致的寒湿证,其病位都是以脾胃为中心。因此在长夏期间,湿易侵入脾胃,从而发生消化道系统疾病。一、中医对湿的认识1.长夏湿与脾胃的关系。在"五行"中,脾属土,与长夏湿气相应,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即对营养物  相似文献   

4.
王豪 《老友》2008,(10):55-55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肝胆湿热内蕴,复感毒邪,循经发于肌肤所致。治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之法。我经多年对此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出  相似文献   

5.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湿温病的治疗原则。湿有寒化、热化之分,燥有凉燥、热燥之别。临床上,结合燥湿同形同病,治疗因阳虚导致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的病症,除了可以通阳,也可以酌加温阳之法。在用药的思路上可以添加温肾之品。  相似文献   

6.
笔者经过10余年对深圳地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患者临床研究观察,深入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机,率先提出"鼻咽咳"之中医诊断病名,认为风邪为本病的外邪;湿、热、痰、瘀为本病的重要内邪,提出以"肺鼻同治"理论为本病的指导原则,采用通窍宣肺、清热祛湿、化痰止咳、逐瘀利咽的基本治则,并在临床上运用鼻肺咳方进行治疗,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情况、中医证型及血脂血糖水平,寻找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与冠脉血流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21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特点、血脂、血糖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比较各中医证型之间的校正冠脉血流帧数。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痰瘀互阻证、痰浊内阻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校正的冠脉血流帧数比较显示:痰瘀互阻型、气滞血瘀型组、气虚血瘀型组、痰浊内阻型组的血流帧数值与其他证型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痰瘀互结证最多,如合并有气滞、气虚证则血流缓慢更为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男性、吸烟、超重、糖脂代谢异常可能也是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络病理论认为出血性中风(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病变部位在于脑络,病机关键在于脑络受损,神机失养。毒损脑络,络损神伤为ICH急性期的起始因素,络虚邪滞、神伤难复为ICH恢复期的核心环节。络脉损伤后会发生络脉绌急、络血不行、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的发生,气血营卫无以渗灌,造成神机运动失去物质基础,脏腑形骸信息无以联络。毒损脑络揭示了ICH的微观病理机制,络损神伤提示了毒邪发挥作用的最终途径,并启发了治疗ICH的根本治疗大法——解毒通络。总之,"毒损脑络"病机理论突破了中风病气血逆乱的宏观病机,揭开了毒、络等微观层次的病理机制,解答了传统中风理论中的误区,构建了ICH发病宏观病机与微观病机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肝炎病人一般是指患传染性肝炎的病人。传染性肝炎是由甲型、乙型、非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临床表现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进入黄疸期后会出现巩膜、皮肤黄染现象。 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是湿热、疫毒之邪侵袭机体或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而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使湿邪郁滞、气机不畅、胆失疏泄、胆液渗于肌肤发为黄疸。 肝炎病人除应针对体征辨证施治外,还应注意饮食营养,这对保护肝脏,增强自身抗病能力,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吴长欣 《老友》2014,(2):59-59
正腰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它是指腰椎所在位置及其区域的疼痛,多由腰椎椎体、腰肌、韧带、皮肤、神经等病引起。这正如中医学中的"气滞腰痛""血瘀腰痛""寒湿腰痛"及"虚劳"等病机所致的腰痛。其病因也不外是虚、寒、湿、瘀之属。受凉、着湿和外力往往是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符合"湿热内蕴、瘀血阻络证"中医证候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对照组应用保肝、利尿、止血、抗感染、增强免疫等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通络汤,16周为一个疗程,可连续用药2~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等指标有明显的作用.结论解毒通络汤对于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修复肝损伤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延缓肝炎后肝硬化Chid-pugh分级中A、B级患者的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黄存垣 《老友》2011,(2):51-51
(接上期)三、脾胃病辨证要点:(一)脾病多湿。不论脾的寒热虚实证,皆常与湿结合而为病。在临床可见因湿盛而困脾,又可因脾虚而致湿困之证。治疗时应根据脾病虚实,易于转化和常有虚实夹杂的特点,灵活运用化湿与健脾两法。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临床特点,不仅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随着衰老心脏功能逐渐减退,无论是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还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心脏瓣膜发生退行性病变,中医都认为气虚血瘀这一基本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故益气逐瘀法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治法。本文通过分析老年冠心病人群的临床特点,结合中医理论,阐述益气逐瘀法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4.
吴少贤 《老友》2021,(2):63-63
热淋石淋病属于淋症,包括西医学所称的急性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主要表现为小便频繁短涩、淋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腰腹痛等。其病位在膀胱和肾,又与肝、脾密切相关。此病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肾主水,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膀胱有贮藏尿液与排泄尿液的功能,二者互为表里,功能紊乱则易引发病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各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疗效。方法收集200例眩晕病患者,根据眩晕病的临床路径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分析其特征及疗效。结果眩晕患者女性发病率总体高于男性,均未发现肾精不足证,其中风痰上扰证、肝火上炎证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痰瘀阻窍证男性高于女性(P0.05),痰瘀阻窍证男性高于女性(P0.05)。眩晕患者61~7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显著高于18~40岁、41~50岁、81~90岁3个年龄段(P0.05)。肝火上炎证疗效相对较差,其治疗指数显著低于气血亏虚证、阴虚阳亢证、痰瘀阻窍证(P0.05)。结论眩晕临床路径的各个证型有其独特的分布特征,未发现肾精不足证,根据其方案治疗眩晕,各证型治疗均有效,但疗效不甚相同。  相似文献   

16.
“乘桴浮海” “欲居九夷”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考察古今对《论语》的诠释,探讨并勾稽孔子"乘桴浮海"欲居九夷"之语中长期尘封湮没的历史内蕴。从而,认定孔子之言,于假设虚语之中,蕴含着欲"见贤思齐"之意,即有鉴于箕子封于朝鲜、渡海推行其道的史实,而有志于作第二个箕子。如此,则现今研读《论语》,若仅就文释义地讲解"乘桴浮海"欲居九夷"之语,而遗弃其深沉的历史内蕴,似乎难免于买椟还珠之嫌。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患者几乎都存在着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功能低下,它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肺癌是指发生在肺内的恶性肿瘤,生物疗法就是通过向肿瘤患者输入某些细胞素和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采用的生物疗法,有各种细胞因子、生物缓解调变剂和抗瘤效应细胞回输,作用在于增强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杀伤肿瘤细胞和抵御外来的多种因子的侵袭,如细菌、病毒等,是一种调动患者本身免疫功能的主动免疫方法。临床上已用于肿瘤治疗的有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18.
原告宗某、张某分别为患者张某的妻儿。患者张某因不明原因前额部持续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1天,于2003年2月2日入住被告某医院。中医诊断:头痛(湿浊上泛)、水肿(肾虚湿浊);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入院后给予雷公藤、蒙诺、潘生丁、金水宝及血栓通、灯盏细辛注射液等治疗。2月10日凌晨2:00患者突然出现运动性失语、颈软等症状,考虑为“中风”。  相似文献   

19.
科学食疗     
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和机体的防御功能减退,常常会发现自己患有水肿。其病因,中医认为:素体偏虚,寒温不适;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肾阳衰败,水邪犯胃,从而导致老年虚性水肿。 老年虚性水肿,一般较难医治。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现提供几则适宜于老年人虚性水肿的食疗: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03,(8)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其中敷贴法和饮食疗法简单易行。敷贴法治疗冬季哮喘:临床常取中药白芥子、元胡各21克,甘遂、细辛各12克,共研成细末,用生姜汁120克调成膏状,洒上1.5克麝香,此为全部用量。取1/3分放于六张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上,贴于背部双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