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9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其猝死病因。结果心内科老年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理基础多由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构成,危险因素由情绪过于激动、饮酒史、吸烟史等;其中由冠心病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占24.2%,由于情绪激动导致疾病恶化的占34.7%。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极易受到多种危险因素及病理因素的影响,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等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病因,早期实施密切监护和预防治疗是减少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17例肝硬化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细菌性腹膜炎分为观察组(细菌性腹膜炎阳性,92例)和对照组(细菌性腹膜炎阴性,125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血钠(Na)、总胆红素水平(TBIL)、合并消化道出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钠、高总胆红素、合并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细菌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血钠、高总胆红素、合并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细菌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干预和防治措施,降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测定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确定Hcy对老年高血压的影响,分析可能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老年病科入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9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和113例健康人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身高、体重、性别、年龄、血液标本、脑血管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情况;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维生素B_(12)(VitB_(12))及叶酸水平;采用Cobas6000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尿酸(UA)、血糖的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吸烟史、冠心病病史、BMI、Hcy、TC、TG、LDL、HDL、血糖、UA存在显著性差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MI、Hcy、TC、TG、LDL、血糖、U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叶酸、维生素B_(12)、HDL低于正常对照组。②高血压危险因素的loge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HCY升高、TG升高、LDL升高、HDL降低、UA升高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的Peason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VitB_(12)、叶酸、HDL水平呈负相关;与TC、TG、LDL、年龄、血糖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有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与VitB_(12)、叶酸、HDL(r=-0.524)水平呈负相关;与TC、TG、LDL、年龄、血糖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将我院骨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80例择期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骨折分型、ASA分级、骨质疏松、手术时机、手术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与其年龄、骨折分型、ASA分级、骨质疏松及手术时机有关(P0.05),与其性别及手术时间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80岁、不稳定型骨折、ASA高风险、骨质疏松均为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80岁、不稳定骨折、ASA高风险、骨折疏松均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加强患者基础性疾病的控制、提高其免疫功能、降低手术风险,增加营养支持与骨形成作用,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拟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统一采用3L PEG电解质散分次口服的方案进行肠道准备。收集人口学、疾病情况、肠道准备情况等资料,由同一名内镜医生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按照波士顿评分标准(BBPS)完成对肠道准备的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合格组及不合格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为65.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便秘史、检查前24h低纤维素饮食、完整服药是影响老年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状况欠佳,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便秘史、检查前24h低纤维素饮食、完整服药是影响老年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on impairment,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到2019年9月我院收治102例老年CSVD患者资料,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进行评分,以26分为界线评价患者有无认知功能障碍,53例患者(26分)纳入CI组(存在认知功能障碍),49例(≥26分)患者纳入对照组(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痴呆症发生情况,影响CSVD患者发生CI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CI组患者注意、记忆、空间及执行功能、抽象思维、语言、定向、命名、计算等各项认知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I组患者痴呆症发生率(39.62%)高于对照组(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I组患者年龄(65岁)、学历、既往脑梗死人数、高血压人数、高血脂、吸烟史(超过5年)人数、总胆固醇和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史为影响CSVD患者发生CI危险因素。结论 CSVD患者发生CI后容易出现痴呆,脑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史为CSVD患者发生CI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老年颅内动脉瘤(ICA)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相关影响因素,为实施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均行介入治疗,统计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出院准备度相关因素,并讨论相关干预策略。结果 94例患者RHDS评分为(146.37±29.71)分,独居、居住于农村、无业、家与医院或诊所距离5km、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需长期服药种类3种者RHDS评分较低(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发现居住于农村、家与医院或诊所距离5km、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需长期服药种类3种为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居住于农村、家与医院或诊所距离较远、文化程度低、需长期服药种类多均为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临床据此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出院准备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密度、甲状旁腺素等多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影响.方法测定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骨密度、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指标;超声心动图测定所有患者的心瓣膜变化,并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影响.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骨密度、甲状旁腺素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并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有相关,Logistic回归方程为P(1)=1/[1 e-(-15.029-1.391×1 1.212×2 0.213×4 0.762×5 1.346×6)].结论年龄、性别、收缩压、甲状旁腺素等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危险因素,骨密度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20例,均于6~12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根据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32例和无ISR组88例,观察两组一般资料、靶血管病变和支架特征、支架置入前左室射血分数及临床血清学指标,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ISR组有吸烟史、糖尿病患者比例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无ISR组(P0.05或P0.01);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术前狭窄程度、支架长度大于无ISR组(P0.05或P0.01),支架直径小于无IS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术前狭窄程度及支架长度较大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较大是ISR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糖尿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术前狭窄程度、支架长度和直径与ISR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早期对心电图改变影响,为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性并作出相应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至2018年2月符合研究条件的121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WHO标准,分成老年组58例和非老年组63例,对两组患者出血后早期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两组中大多数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但是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有明显不同,两组患者心电图均以ST-T改变为主,其次是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动过缓,但是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早期心电图变化较非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早期ST-T变化更为显著,二者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出血量超过400ml伴有全身症状的老年患者心电图变化差异更加显著。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早期心电图变化较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明显不同,主要以ST-T变化为主,出血量超过400ml伴有全身症状的中重度老年病例更加突出。心电图变化结合临床可以作为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和心脏意外风险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1 9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个体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 277例,分为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同时确诊非冠心病个体64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资料?结果:3组总体比较,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载脂蛋白A?脂蛋白a?高血压?本次入院发病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吸烟?每天吸烟量?饮酒及工作活动强度和平时锻炼频率在3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相比,BMI?空腹血糖?载脂蛋白A和每天吸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男性?年龄> 60岁?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可增加单纯冠心病发病风险,同时年龄> 60岁?BMI≥24?高水平总胆固醇和吸烟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与单纯冠心病组相比,女性?BMI≥24?高水平甘油三酯可增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结论:女性?BMI≥24?血脂水平异常和冠脉多支病变等因素可增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应开展针对性的人群预防,加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对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120例,根据有无发生压疮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0例,未发生压疮;观察组患者40例,发生压疮。调查分析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康复训练配合情况、家属压疮知晓程度及Barden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营养状况、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及Barden评分均是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康复训练配合情况和患者家属压疮知晓程度均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和Barden评分,故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虚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住院的4378例老年患者的资料,按虚弱指数分为无虚弱、亚虚弱、虚弱3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的老年患者中,虚弱组占40.86%,亚虚弱组占18.25%,无虚弱组占40.89%。此外,虚弱组中高龄患者更多见(年龄≥75岁者超过50%),各种常见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更高,而受教育年限9年、生活自理、进行日常运动的人数则少于对照组。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不能生活自理、慢性疾病≥3种是老年患者发生虚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运动及饮酒可能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目前我国老年虚弱的患病率较高,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增加,而且慢性疾病、照料方式、心理因素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虚弱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临床诊治特征。方法统计上消化道患者共418例,其中老年患者143例,对其住院病历资料包括性别、烟酒史、发病诱因、伴随其他系统疾病及临床诊疗过程转归,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应用NSAIDS老年组35.5%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1%(P<0.01),因其他疾病诱发急性胃粘膜病变分别为32.8%、3.6%(P<0.05),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伴随其他疾病者分别为60.8%、6.1%(P<0.01),与非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包括出血后尿素氮水平分别为8.7±4.0、6.5±3.1,需重症监护率分别为33.56%、3.2%(P<0.01),亦有明显差异,平均输血率、死亡率均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不论从诱发因素、病因、伴发疾病谱、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诊治过程均有别于非老年组,值得临床重视,因病施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现状、感染部位及细菌分布,探讨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控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340例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合并院内感染的患者,分离培养病原菌,并探讨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老年患者并发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为11. 7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6. 5%,其次为消化道和泌尿系统,分别占17. 5%和7. 5%;共分离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占91. 11%,革兰氏阳性菌3株,占6. 67%,真菌1株,占2. 22%,前三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分别占40. 00%,26. 67%,11. 1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80岁)、男性、住院时间长(≥14天)、合并肿瘤、营养状态差(NRS 2002评分≥3分)及侵入性操作是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根据干部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特点,针对高危因素重点监控,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大部切除术根治胃癌后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根治术治疗的31例胃癌后胃瘫老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精神紧张、术前并发幽门梗阻、术中淋巴清扫范围、术中Billroth II吻合、术后血糖水平等是引起胃瘫的危险因素。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根治术后胃瘫与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对相关危险因素做好积极处理有助于预防胃瘫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郑州市老年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危险因素。方法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将其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及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对照组,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老年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45.88%,其中男性、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右颈动脉内膜厚度、血尿酸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中冠心病及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血尿酸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男性、血尿酸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相关因素。方法对近年我院收治的584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按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分为A组312例和B组272例,记录两组血压、血尿酸、血脂等指标,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BMI较高及BUA、血脂、FBG水平增高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HDL-C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发生高尿酸血症,且其发生的风险因素较多,对此在临床诊治高血压时,需重视对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脑梗死发生隐性误吸患者(发生组)和60例脑梗死未发生隐性误吸患者(未发生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脑梗死患者发生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患者年龄≥70岁、脑梗死部位为单侧大脑半球其他部位、有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有义齿、自主进食、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吞咽模式为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6.7%,91.7%,56.7%,58.3%,61.7%,48.3%,95.0%;与未发生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发生组患者性别、有无合并症分布状况、饮酒史与未发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70岁、脑梗死部位为单侧大脑半球其他部位、有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有义齿、自主进食、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吞咽模式为异常是脑梗死患者发生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积极预防隐性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243例晚期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感染特点及对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3例晚期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78例,感染率32.01%,以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放疗、化疗、年龄≥65岁、吸烟指数≥400年支、中性粒细胞数目≤2×10~9/L、血浆白蛋白含量≤35g/L、血红蛋白含量≤110g/L、ECOG评分2与晚期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相关(P0.05),其中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之间的感染率作出了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放疗、化疗、年龄≥65岁、中性粒细胞数目≤2×10~9/L、血浆白蛋白含量≤35g/L、ECOG评分2为晚期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感染率更高,且有多种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