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微型营养评估表在长期卧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营养不良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长期卧床心血管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价,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居住地区以及不同疾病类型的评估结果,以及营养不良风险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112例,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在7~30分,平均得分为(20.12±5.15)分,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16.96%(19/112),营养不良风险的总发生率为34.82%(39/112),营养状况良好者为48.21%(54/112)。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女性比男性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者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患者比低龄患者评分较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患者比城镇患者评分较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及营养不良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利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能够对长期卧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进行监测,同时还可筛查早期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选取199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利用微型营养评价法评估3个月内的营养状况。结果 199名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正常者有62人,占总人数的31.15%,潜在营养不良者35人,占总人数的17.59%,营养不良者102人,占总人数的51.26%。结论营养不良是老年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将营养评估作为一项入院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状态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术后采用意识障碍评估法(CAM)对患者是否处于谵妄状态进行诊断,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探讨术前营养状态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术前的MNA-SF评分,162例患者中营养状态正常61例(37.65%),存在营养不良风险45例(27.78%),营养不良56例(34.57%)。所有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58例(35.80%),术后未发生谵妄104例(64.20%)。单因素分析:谵妄组与无谵妄组年龄、术前MNA-SF评分、MMSE评分、Hb、ALB、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NA-SF评分、MMSE评分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营养不良和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比例较高,其术前营养状况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年龄、MNA-SF评分、MMSE评分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表(MNA)、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对某医院老年医学科新入院老年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以明确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现状和营养筛查工具的适用性,为基层医院临床营养筛查提供科学证据。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收集患者一般信息,使用NRS2002、MNA、MNA-SF对老年医学科新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收集患者血生化检验等指标,分析评分结果。结果 (1)使用NRS2002、MNA、MNA-SF评估170例老年患者,有营养风险或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分别为61例(35.9%)、75例(44.1%)、80例(47.1%)。MNA评价结果与NRS 2002和MNA-SF基本一致,Kappa值分别为0.611和0.763(P0.001)。(2)以MNA评分结果为标准,绘制NRS2002、MNA-SF的ROC曲线,AUC(Area Under ROC Curve)分别为0.799和0.885,灵敏度分别为0.905和0.863,特异性分别为0.693和0.907,Youden指数分别为0.598和0.807。结论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入院时约一半存在营养风险,NRS 2002、MNA和MNA-SF均可用于内科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营养评估对老年心血管重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均使用预见性营养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定期量化营养不良登记,为临床指导药物治疗和饮食干预提供依据,对比实施预见性营养评估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指标、前白蛋白指标均明显升高(P 0. 05)。结论预见性营养评估可以客观反映患者营养状况,从而针对性调整饮食干预方式,帮助改善营养指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工作模式在降低老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干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老年科病房81例患者实施常规的营养干预,并对患者及实施干预的医护团队进行研究。选取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88例患者实施常规营养干预的基础上开展PDCA工作模式,观察实施PDCA工作模式前后患者营养干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实施干预的医护团队无形成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均≥60岁,平均年龄、性别、营养不良的程度、疾病种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PDCA工作模式实施后患者营养干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的患者(P0.05),且使用PDCA工作模式后能取得有效的无形成果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营养干预过程中使用PDCA工作模式可有效降低干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医护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鼻饲与非鼻饲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对我院老年医学科105例长期住院(住院时间≥6个月)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其中非鼻饲患者63例,鼻饲患者42例,选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记录患者的相关营养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骨钙素、维生素D、钙、铁、锌。结果 (1)105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5.24%,44.76%的患者无营养风险,其中鼻饲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非鼻饲患者(P0.05)。(2)105例患者的BMI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2.85%,且鼻饲组高于非鼻饲组(P0.05)。(3)非鼻饲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饲组(P0.01和P0.05)。(4)鼻饲组的骨钙素水平高于非鼻饲组(P0.05),非鼻饲组铁含量较鼻饲组高(P0.01),其他营养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非鼻饲饮食的营养状况优于鼻饲饮食。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80岁以上超高龄腹部外科患者的手术指证、手术方法及围术期的处理措施。方法提取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七年间资料较完整的102例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有一种并存病者为98.04%、二种并存病为89.22%、三种以上并存病为71.5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88%(55/102),100例治愈出院,术后死亡2例。结论对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外科手术患者仔细的围术期处理十分重要,各器官退化功能下降,并存病多,手术风险极大,但只要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对并存病的治疗和心脑血管意外的预防,尽可能使急变缓改做择期手术减少急诊手术的机会.大都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肝硬化患者使用营养干预的恢复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10例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将11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住院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住院治疗措施下加施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情况等。结果经t检验,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试验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显著下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明显下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营养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肝硬化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显著,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对一护理干预对眼科高龄待手术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至9月眼科260例高龄待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一对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与术晨高血压患者人数变化及血压下降百分比。结果观察组入院时高血压患者术晨血压降至正常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入院时高血压患者术晨收缩压降低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降低百分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科高龄待手术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血压,减少高血压人数,明显降低术晨收缩压,确保患者顺利、安全的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定方法(MNA)在评估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营养状况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89例,应用MNA评定方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存在营养风险者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并比较营养支持前1天、营养支持第4周及第8周后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及心功能情况。结果89例患者中存在或有潜在营养风险的占85.3%;给予营养支持后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应用MN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筛查准确、安全、有效,采取肠内外营养护理营养风险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对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干预的价值,为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急诊抢救室留观的320例老年危重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风险因素,并对比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62例(19.375%),造成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患者未遵循医嘱、护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等。另外,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5%,低于护理干预前的28.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急诊危重留观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干预,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建议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老年综合评估在预防心血管患者跌倒等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老年心血管患者194例作为试验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成两组,2017年1月至6月间9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7月至12月间的97例为观察组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疾病应对方式以及跌倒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11.34%,对照组为25.77%,χ~2=6.685,P0.05;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1.03%,远低于对照组的7.22%,χ~2=4.694,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干预能够降低跌倒、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积极的影响患者应对治疗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常规组为79.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虚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住院的4378例老年患者的资料,按虚弱指数分为无虚弱、亚虚弱、虚弱3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的老年患者中,虚弱组占40.86%,亚虚弱组占18.25%,无虚弱组占40.89%。此外,虚弱组中高龄患者更多见(年龄≥75岁者超过50%),各种常见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更高,而受教育年限9年、生活自理、进行日常运动的人数则少于对照组。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不能生活自理、慢性疾病≥3种是老年患者发生虚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运动及饮酒可能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目前我国老年虚弱的患病率较高,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增加,而且慢性疾病、照料方式、心理因素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虚弱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是为了评估在合并营养不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进行饮食干预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工作.方法 针对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了随机非双盲实验.研究组受到了饮食方面的忠告和饮食强化指导,而对照组仅接收到了饮食忠告传单.在饮食干预前后分别测定他们的营养状况、肺功能等调查.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每天摄入了更多的热量和蛋白质.研究组在饮食干预期后体重及其他营养指标、呼吸功能中的FVC和间接反映骨骼肌质量改善的优势手握力较对照组增加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实验期间,个体化饮食干预可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带来益处,使他们的体重增加、营养状态改善,肺功能和骨骼肌强度有一定提高,最终使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对老年癌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78例老年癌症患者均于入院当日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患者入院后给予人文关怀护理进行干预,出院时重新填写SCL-90测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患者SCL-90总分、焦虑、躯体化、强迫、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得分与患者入院当日测量得分比较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很好的改善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干预时间对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禁食72小时后进行肠内营养干预,研究组则于禁食24小时后进行肠内营养干预,两组患者营养干预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康复情况,并记录常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淀粉酶、血糖、血清总蛋白等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淀粉酶、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尽早进行肠内营养干预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老年痴呆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调整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近8年来收治的痴呆患者,以简易营养评价法评估营养不良,同时筛选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痴呆营养不良患病率为63.5%,褥疮、尿路感染、大小便失禁、低胆固醇及低蛋白血症为老年性痴呆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褥疮、尿路感染、大小便失禁、低胆固醇及低蛋白血症可能是老年性痴呆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正确的认知和及时的护理可能会在老年性痴呆营养不良的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及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10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资料,以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50例未接受营养干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50例实施营养风险筛查及干预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术后7天营养指标变化、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人血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与同期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8.00%,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6.00%,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营养风险筛查及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恢复,患者满意度良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