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在下乡调研工作中,笔者听到一些村干部反映,有的群众觉悟太低,平时对村里布置的工作一概不配合,不支持,"不听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这些"不听话"的群众却主动找到村党支部,积极为灾区捐款,奉献爱心.这种现象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2.
刘旭光 《决策探索》2004,(11):72-72
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在村组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少数村组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廉洁自律意识、法纪观念比较差,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村组换届民主选举中宗族势力的干扰还不同程度存在。村组干部选配质量不高,时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一些地方的扶贫干部工作很尽心,但效果不理想,扶贫时有"歇气"现象。脱贫摘帽重在增收,可为何预期目标与实践效果总差那么一截?成因是多重的:第一书记陷在跑部门、弄资料、迎检查的旋涡中折腾,有心难办"屯里事儿";村组干部抱着老办法不灵、蛮办法不行、新办法不会的"鸵  相似文献   

4.
召开群众会是农村基层干部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发动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新形势下,农村社情日趋复杂,农村工作的难度日渐增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群众不愿开会、干部害怕开会、个别村组甚至几年都不开群众会的不正常状况。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村组群众会作用,使群众会达到干部愿意讲、群众听得进、最终能落实的效果?笔者结合近一年时间的驻村工作体会,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卢楷文 《领导科学》2002,(18):44-45
当干部当了几十年,现在却感到村干部越来越难当.因为村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最密切,做的工作最具体,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最直接.如何真正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好村干部,一直都是我们每位村干部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这里,我就如何当好"村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当前,村干部腐败成为农村基层腐败的重灾区。村干部腐败是最具离心力的腐败,其损害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挥霍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由此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危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对村干部的腐败行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遏制。遏制村干部腐败,需要多策并举,建立和完善村干部"不敢腐"的惩治机制、"不易腐"的责任机制、"不能腐"的监督机制和"不愿腐"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常,干部下乡都是由各级部门自己确定,由此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下乡群众不欢迎、干部蹲点群众不满意的现象。为此,浙江省三门县泗淋乡反其道而行之,让村民自己挑选驻村干部,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基层内在困境与矛盾日益凸现,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任务越来越艰巨.为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研,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参考. 一、目前农村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村组换届引发的"后遗症",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有序运行 1.心态失衡.有的村组干部一旦当选,就视整个村为"自留地",无限地放大自身权力.有的村组干部落选后放不下"面子",甚至演变为村里的"绊脚石"、挑拨干群矛盾的"发源地".有些农村重选举、轻监督,选完后拿不出强有力的监督武器,任由当选者恣意而为.  相似文献   

9.
<正>时下,富有鲜明个性的干部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引发社会的关注和热议。有的认为他们"有魅力";也有的认为他们爱"出风头"、"不合群",甚至是"另类";还有的觉得他们做领导不大好应付、做同事不大好相处、做下属不大好管理等。诸如此类的不同看法,使不少个性鲜明的优秀干部出现了"下面赞扬声、中间争议声、上面不吱声"的现象,而有的则被敬而远之、冷而藏之、抑而弃之,淡出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翻开干部考察档案,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对同一名干部的评价,前后很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如上次说"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下次则成了"有魄力,敢抓敢管,一抓到底";上半年"做群众思想工作办法不多",下半年又"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有时在性格评价上也会出现内向和外向的分歧.考察结果何以出现如此之大的变化?笔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农村基层换届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村党支部、村"两委"干部与村民之间缺乏互信,村"两委"干部之间互不信任、不团结,村民民主自治"难落地"、村干部主动作为不够。因此,必须在农村基层换届工作中加强政治领导力建设,从领导力建设的角度解决党支部、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对村财务的管理,破解由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导致的村"两委"干部闹矛盾进而导致内耗的难题;加强对村干部相关工作的考评,促使村干部主动作为,解决村民民主自治"难落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管理实践中发现,"外包内做"型外包模式已经成为了制造企业的重要生产方式之一,但生产质量问题却日渐突出。本文研究了"外包内做"型制造企业外包中承包方的违规行为控制问题。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分三种情形:违规与罚款、罚款前提下违规与巡检、奖励与罚款前提下违规与巡检,分析了制造企业与劳务承包方关于制造质量的博弈,为解决制造企业生产阶段外包业务的质量控制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以往研究者已证明的对违规罚款外,对履约奖励也一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违规行为,但两者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两者共同运用时,只要V-(1-a)(R+F+I)<0,承包方就会选择履约;(2)巡检仅能减少承包方的违规收益,但并不能改变承包方的违规行为,因此对控制违规意义不大;(3)提高违规被发现的概率,对减少劳务承包方的违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研究结果,企业可采取罚款与奖励并用、提高违规被发现的概率、降低违规收益等方法达到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将对采取"外包内做"型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坚持领导认可与群众公认的有机统一,直接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党的群众路线。但在实践中,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度有时会出现不相一致的情况,有的领导认可群众不认可,有的领导不认可群众认可。正确处理好领导认可与群众公认的关系,是贯彻落实党的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具体要求,是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问题。一、干部选拔任用领导认可与群众公认不相一致的主要原因其一,缺乏共同的认知标准。《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选拔要求及其民…  相似文献   

14.
据6月22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今年4月,宁夏永宁县首次用“红头文件”的形式对村干部工资做了规定。文件明确规定,从今年起,村干部工资由县财政每年分别按照各乡镇前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倍的标准、组干部工资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在每村5名村干部、每组1名组长的职数以内,按实有人数核定拨付村组干部工资。在以农民收入确定村干部工资总额后,该县还尝试对村干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执行“基础工资 绩效工资”的办法,其中基础工资占60%,绩效工资占40%。基础工资由县财政按月以“一卡通”的方式统一发放,而绩效工资则要等到年底算“总…  相似文献   

15.
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是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解决农村基层突出问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务必谨记“五别”。联系群众别装官样。驻村干部大都来自机关单位,学识较高,有的还是单位的骨干或者领导班子成员。正因为如此,个别驻村干部容易以“上面来人”自居,存有高人一等的思想,在农村干部、群众面前摆架子、装官样。对这种作风,群众尤为反感。因此,驻村干部要摆正位置,真正把农村当做自己的家,把自己看成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深入群众中间,带着浓厚感情开展工作,与农民多谈心、多交朋友,帮…  相似文献   

16.
牛观章 《领导科学》2000,(11):15-15
召开群众会是农村基层干部宣传政策、发动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新形势下,农村社情日趋复杂,农村工作的难度日渐增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群众不愿开会、干部害怕开会、个别村组甚至一连几年都不开群众会的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7.
凡是干部升迁,在进行单位民主测评的同时,让干部居住地所在的居委会或村组、街道(以下简称社区)群众作出评价,并把社区评价作为干部监督工作的一道重要“关卡”,有助于解决对干部实施全方位监督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先国  金钊 《决策探索》2002,(10):19-20
组织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得以贯彻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体现.实践证明,组织对领导班子工作绩效和领导干部的德才、实绩进行考察,可以集思广议,对选准用好干部起着关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被选任领导干部的个体素质和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但是,各地在组织对干部考察过程中,有的怕跑风漏气,就搞"突然袭击",对谁考察、考察什么、怎样考察,群众思想无准备,心里没底;有的抢时间,赶任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搞形式、走过场;有的规划不科学甚至不规划,盲目从事,等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群众对干部的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方面,有的同志群众观念淡薄,认为群众思想保守落后,对群众意见不以为然;有的同志把群众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不拥护,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甚至把敢于批评监督的同志视为"异己",进行排斥打击.另一方面,群众对领导干部有意见,但由于存在种种顾虑不敢提.  相似文献   

20.
以省委常委队伍为研究样本,分析其职位的构成要素、岗位能力与运行条件,有利于把握党员干部成长规律,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党的执政骨干队伍。培养高素质党员干部,应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好干部选任的"忠诚关";创新干部教育培养方法,把好干部选任的"担当关";完善考核知事识人体系,把好干部选任的"能力关";考察干部化解矛盾能力,把好干部选任的"民意关";强化干部选任监督机制,把好干部选任的"廉洁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