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点亮新时代青年人心中筑梦的灯塔。新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佼佼者,可通过多种路径厚植他们的担当精神:涵养大德作为培养担当自觉的精神引领,坚持知行统一作为培养担当精神的教育原则,拥有青春奋斗作为培养担当意志的实现方式,强化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担当能力的有效载体,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担当精神的强化手段。  相似文献   

2.
罗靖  黄勇 《国际公关》2023,(23):194-196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内在要求。“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新时代林业大学生主动担当民族复兴历史重任、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塞罕坝精神是培养新时代林业大学生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林业大学生是传承塞罕坝精神的重要主体,传承塞罕坝精神与培养新时代林业大学生是辩证统一的,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中,统一于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统一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要发挥林业高校在林业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红色基因的新时代林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马克思主义青年培养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青年培养思想、借鉴中国共产党青年培养工作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回应新时代青年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培养新时代青年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培养新时代青年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青年培养的战略意义,阐明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发展目标,将使命担当作为青年培养的主线贯穿于新时代青年培养工作,推动实现青年培养主体的分工协同,并强调要建强青年培养的保障机制,具有鲜明的战略性、科学性、系统性与实践性,对指引新时代做好青年培养工作以及促进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新时代好青年培育具有内在联系。在内容上,延安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与新时代好青年的素养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延安精神中“信念力量、务实作风、吃苦品格、奋斗美德”的精神品质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在主体上,延安时期青年与新时代好青年人格具有高度同一性,延安时期有志、有为、有责青年与新时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好青年相统一。以延安精神涵育新时代好青年,将其精神融入理论学习、融入实践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增强新时代好青年的政治素养,打造过硬本领,塑造昂扬风貌。新时代好青年从伟大精神中汲取精神滋养,成长为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先锋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实践、发展维度论述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领路人,人民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体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符合历史演进规律.从实践维度看,中华民族历经民族救亡、道路探索和新时代创新发展,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发展维度看,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展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相融通的价值取向,批判和互鉴相补充的理性态度,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全局视野,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契合人类进步大势.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高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国之大者”,多次强调要用好用活各种资源,推动“小课堂”与“大课堂”相统一,推动“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微电影实践教学模式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起来,在教师引导下,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是讲深、讲透、讲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有益方式,是引导当代青年学生走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一条绿色通道,是青年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方针政策和优良的工作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相关重要论述以严谨、科学的逻辑体系建构起政治性、学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党史教育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青年党史教育和青年自由全面的发展指明了时代方向、提供了思想遵循和实践指导。从新时代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理论向度、价值向度、实践向度三个维度厘清新时代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逻辑进路,进而深入探讨青年党史教育的实践路径,为实现新时代青年党史教育新发展、增强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和实现青年自身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契合,是学理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双重呈现。就学理逻辑而言,相互建构和相互作用的互融共生模式彰显了二者契合的内在规定性;就实践逻辑而言,历史经验和现实指向昭示了二者契合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形式—内容—精神"三个维度逐层契合,并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阐明二者契合的原理与方式,有利于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实体认;有利于廓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的本质区别;有利于凝聚价值共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持久的内源性动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着的理想信念、担当使命、吃苦耐劳、不懈奋斗等品质,是涵育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价值要素。用历史主动精神涵育新时代好青年,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现实性、政治性与价值性、内生性与外源性的统一,精准把握教育契机,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教材、融进课堂、融入实践、融进日常生活,增强广大中国青年的历史自觉与主动,使其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五四青年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新时代青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新时代青年应充分学习借鉴五四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民族危亡时形成的价值观和付诸的伟大爱国行动,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青年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青年群体要发扬理性爱国主义;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最终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实现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