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律与他律     
<正>在生物界,有种植物叫猪笼草,陆续分泌蜜滴通向自身"捕虫笼",借此诱捕各种小昆虫。小昆虫从吃第一滴蜜开始,便顺着蜜味一步步爬向"捕虫笼",最终付出生命代价。在现实生活中,亦有类似"围猎"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因手握权力,面临形形色色、或隐或现的诱惑,成为被攻关、拉拢、围猎的对象。如何抵制诱惑、防止被围猎?一靠自律,二靠他律。  相似文献   

2.
利益欲望驱动、权力结构失衡、思想放松警惕、监管宽松乏力构成了利益集团围猎行为从发端到持续存在的全链条生成因素。可创新领导干部权力规制机制,强化领导干部修身正己引导,拓宽权力风险预防范围,主动反制消解利益集团,使领导干部摆脱利益集团的围猎。  相似文献   

3.
省委书记张庆黎在全省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主题报告会上,提出县委书记要做到"六个突出",这不仅是对县委书记的政治要求、工作要求和纪律要求,也是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县委书记,肩负着带领一个县域科学发展的重任,必须要做干事、干练、干净的表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工作魄力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被围猎是当前腐败的重要表现形式。必须及时识别围猎的伎俩,多管齐下破解领导干部被围猎的现实困境:思想层面,要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制度层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惩处层面,要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文化和心理层面,要匡正礼尚往来的本真内涵;交往层面,领导干部要主动净化朋友圈。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关于领导干部平民化的报道引起舆论热议。上至"主席套餐""总理套餐",下至"骑车送女的副市长""盒饭县委书记",都引发了社会公众的热烈讨论。对于领导干部的这些亲民举动,不少人持肯定态度,认为领导干部作风端正,更加务实了。虽然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但都反映出了社会公众对领导干部平民化的关注,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对领导干部平民化的热切期盼。基于这一现状,探讨领导干部如何去官僚化、实现平民  相似文献   

6.
正组织与个体的存续、发展均涉及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使用,这决定于公众的社会属性,但公共资源是有限的,即无法实现对整个群体的绝对平均分配,这就使得掌握资源分配权的领导干部必然成为公众追逐的对象。理性、合法行为下的意愿表达无可非议,心术不正者却试图通过对领导干部的"围猎",以诱惑、算计、讨好、捧杀等方式与其发生权钱、权色、权利置换,进而实现自我对公共资源的最大化占有,这不仅直接触及法律的底线,更是诱  相似文献   

7.
在全省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主题报告会上,省委书记张庆黎从"政治、工作、作风、团结、方法、廉洁"等六个方面对县委书记提出了殷切期望。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委书记作为地方一级党委的"当家人",责任重、压力大、影响广、考验多。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就必须围绕张庆黎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认真学习,吃透精神,贯彻始  相似文献   

8.
<正>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毫无疑问属于人才,并且是处于关键层次、枢纽地位的领导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使用好县委书记,既要遵循党政领导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了解其职能定位,把握其特定素质;既要从整体上锻造好这支队伍,又要因材施教,确保成员个体忠诚履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圈子"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具有成员数量较少、核心领导掌握话语权、以攫取利益为基本目标以及明确的圈内"规矩"四个方面表征。政治实践表明,"圈子文化"会诱致腐败现象并产生扩散效应,导致选人用人中的逆淘汰现象进而破坏政治生态,扭曲政权伦理观,败坏社会风气。破解"圈子文化",要做到以下几点:以政治建设为先导,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盯住"关键少数",破解领导核心"被围猎"困局;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培育良好党风政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匡正选人用人之风。  相似文献   

10.
正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需要很长时间,但倒下去可能就在一夜之间。所以,领导干部从政要有底线思维,要心存敬畏,戒奢戒贪,优先解决好思想意识问题,要牢记"四慎",守住廉政的底线。一、从政之始要"慎初",牢记"轿夫穿新鞋"的警示作用很多大贪官、老贪官其实在从政之初并非都是贪官,都经历了一个从小贪到大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因为贪污受贿  相似文献   

11.
正心理失衡是产生攀比、享乐思想的"催化剂",是领导干部自毁的"拐点",因心理失衡而走上贪腐之路的干部不在少数。领导干部心理失衡的诱因很多,但无论是什么诱因,最终症结还是在于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由心理失衡引起的贪欲,是少数领导干部对权力追逐、对金钱迷恋的诱  相似文献   

12.
杨敏 《决策》2007,(9):1-1
"领导干部要时刻感到知识恐慌",9月2日,广西区委书记刘奇葆针对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不愿学习"、"不会学习"的现象,提出领导干部要成为真学、善学、勤学的模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县委书记一职成了腐败高发、易发、频发的重灾区。众多领导干部在县委书记职位上频频落马,固然与一些领导干部品行不端、德行不好密不可分,但进一步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县委书记的职权没有看得见的界限规范,恐怕是其中更为重要和更加关键的诱因。县委书记作为县级党委中的一把手,在干部选用、重大项目投资、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4.
出生于农村的领导干部到了退休年龄"告老还乡",推动本地发展振兴,不仅是现实需要,更是客观要求。具体实践路径可以从构建乡村需要与领导干部意愿联结机制、构建领导干部"告老还乡"激励机制、制定吸引退休领导干部"回乡"的有关政策、搭建退休领导干部"回乡"发挥余热的平台等入手。  相似文献   

15.
<正>县委书记的致命弱点县官自古以来就是"亲民之官",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县委书记,作为全县的"一把手",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位。  相似文献   

16.
韩勇 《领导科学》2012,(24):38-41
县域领导干部队伍素质是维系县域稳定的基本动力,是国家安宁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是关系完成"十二五"时期战略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换届之后县域治理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县委书记是县委领导集体的"班长",担负着"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的重要职责。研究统计表明,组织成败有  相似文献   

17.
张志峰 《决策探索》2011,(17):59-60
县委书记岗位易“湿脚”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县委书记主政一方,岗位特殊、地位重要,是我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据统计,我国县委书记队伍占县处级领导干部总数不到1%,但提拔为市(厅)级领导干部的比例很高。县委书记看似“官不大”,实际上在本县“权多位重”。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种本领恐慌具体表现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有的领导干部不去管,认为"群众烧一烧,把气消了,晚上就会散去的",结果丧失了事件处置的宝贵时机;有的领导干部不愿管,害怕引火烧身,成为干群矛盾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中国,很多人认为领导干部"很危险"。危险何在呢?我以为,险就险在我们的干部日益疏远群众、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领导干部的"再生父母",领导干部如果脱离了自己的"再生父母",能不危险吗?曾几何时,我们的干群关系恰似鱼水关系。战争年代,党的各级组织包括党的军队,都是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在一起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党的  相似文献   

20.
正守住政治定力最大的"不动产"。政治定力源自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组织部门是党的政治工作部门,组工干部就要把坚定政治定力作为最大的政治"不动产",就要做最讲政治的干部。构筑抵御私欲邪念的"防火墙"。组工干部本就容易被高看一眼,也容易成为被捧杀、"围猎"的目标。组工干部个人表现出的丝毫兴趣、喜好,都有可能为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