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闲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休闲学的兴起.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相当多的有关休闲的思想,这些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就是对休闲的自由审视,据此可将马克思的休闲思想称之为"自由休闲观"."自由休闲观"认为自由是休闲的本质内涵,休闲是自由的重要表征.从自由的视角来审视休闲,自由的休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自由劳动、自由社会关系和自由时间.自由劳动、自由社会关系和自由时间既是实现自由休闲的前提,又是自由休闲的基本确证.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7,(9)
弗洛姆从三个维度对马克思的劳动观进行了具有逻辑建构意义的阐释。通过将人的本质把握为自由自觉的生产性活动、将异化劳动理解为生产性活动的否定以及将社会主义内在意蕴提炼为向自由自觉的劳动的回归,弗洛姆使得马克思的劳动观的逻辑起点、主体内容和理论旨归得以清晰地呈现。但他对马克思的解读也存在一些理论盲点,如强调人本主义逻辑而忽视了历史辩证法的维度、侧重从心理学层面理解异化劳动而忽视了马克思对其的正面评价以及忽略了劳动主体的历史性转换等。本文通过对弗洛姆的洞见和迷误进行剖析,以期促进在当前历史阶段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现实的活生生的社会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主体,可以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超越,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我们人类共同追求自由的终极理想和最终目标;不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生产关系和增加自由劳动时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马克思自由观为我们努力和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的视角,全面论述了自由问题。他认为:自由的本质是克服外在自然必然性对人的限制;自由在劳动中生成,并在劳动中展开,因此自由的根据在于人的劳动;劳动是创造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活动,因而人的自由是创造价值的自由;劳动产品的交换实现并确证人的自由;自由的真正实现需要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条件,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必然异化为劳动者的不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扬弃自由的异化创造了社会经济条件,因此真正的自由也植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的上述观点是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成山 《北方论丛》2011,(2):127-130
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理论旨趣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在现代性开辟的人类自由道路中,马克思以其独特的社会历史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完成了对现代性自由观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所确立的自由观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历史自由观"。历史自由观是对康德以来的现代性自由观的扬弃。马克思的自由观继承了现代性的本质主义的基本精神,这就是,马克思承诺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以往旧的劳动观进行了批判和超越,在批判现存劳动观的不合理之处中实现自身的理论超越,在劳动观方面呈现出三大理论特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马克思在阐发其劳动观过程中,指出了实现劳动正义和劳动幸福的劳动伦理价值.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新时代正确认识劳动的主体性、培育人的劳动精神、树立劳动幸福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自由理论从人的生命活动即劳动的意义上确认人的自由本质,同时又指出人的自由本质是一个不断现实化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但绝不是人的自由与平等的终极阶段或终极形式。但马克思认为,资本的发展必然会为更高的社会形态即"自由王国"的产生创造条件和可能性。在"自由王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大大缩短人们的直接劳动时间而增加人们的自由时间,使人们能够在自由时间中从事体现人的自由本质和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尽管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支撑和最终归宿,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的论述却极其简约,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不关心"自由是什么"的抽象规定,而是关心现实的人为什么会不自由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自由,即"自由何以可能"。正是从这样的问题提问方式出发,马克思一方面彻底地驱除了劳动概念之上的意识形态教条,阐发了人的自由本质所赖以生成的真正的劳动基础,从而为人的自由的实现奠定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在揭示出生产力、分工和共同体对于自由实现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重点揭示了时间对于自由实现的关键意义和内在意义,这样人类走向自由的道路就豁然敞开了。探讨马克思自由观的问题指向和价值诉求,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方式,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面劳动是对传统劳动价值观的理论超越,是马克思劳动本质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劳动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劳动者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党和政府强调实现体面劳动,体现了党对社会劳动精神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是党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视野下对民生问题的深层关切.  相似文献   

10.
陆婷 《理论界》2013,(8):4-6
马克思的劳动观是与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紧密相连的,劳动的最终价值取向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同人类历史发展不断艰难曲折的演进过程相联系的。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面劳动则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步骤,人的自由发展是体面劳动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我们分析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眼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使得全新的利益观、收入观与财产观得以确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着眼于社会的深层变革,因而具有更为本质、更加深刻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倍加珍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劳动自由 ,启蒙的自由观是理性自由。劳动自由强调的是现实的感性自由 ,是劳动者的自由劳动。理性自由强调的是纯粹的抽象自由 ,是不受感性经验制约的自由。理性自由超越了理性独断论 ,是反宗教反封建的武器 ,但仍然不是劳动者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赵大千 《兰州学刊》2013,(2):204-206
以政治自由观为研究视角,联邦法院对劳动立法态度的根本性转变,揭示出美国劳动权理念价值标准的变迁.以“无干涉”的自由观为价值标准的劳动权理念,依据自由放任和社会达尔文理论,考察政府权力干涉的正当性.这一时期,司法判决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背离,反映了“无干涉”的自由观在实践上困境,司法权无力判断“无干涉”的形式价值和实质价值.“无支配”的自由观关注劳动实践中的支配关系和劳动权的可论辩性,为劳动权理念提供的新的价值标准,在理论上批判“无干涉”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自由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是自由之源泉 ,是自由现实化的客观基础 ,自由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实现。是否以实践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5.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和谐劳动观的思想发源。马克思和谐劳动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和谐劳动是一种"快乐体面的劳动"、和谐劳动是一种"公平正义的劳动"、和谐劳动是一种"自由创造的劳动"。马克思和谐劳动观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揭示了存在的两种样态,即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其中自为的存在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基于存在的自为性特征,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著名论断,并将自为的存在与自由和行动联系起来,认为自为的存在就是自由;自由的存在就是行动。萨特的行动观是一种自由行动观。而晚期的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则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来补充其存在主义观,并丰富其自由行动观,将存在的自为性放置于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进而实现了从主体的自由行动到历史行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异化劳动理论的阐释中,涵摄着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思想和基本逻辑.当我们在异化理论的透视中领悟这种自由观时,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在确立自由观时遵循着理性人与自由人的理论前提预设.站在当代角度上重新审视马克思理论的前提及由此演绎出的理论内容,是我们力图穿越时空界限、走进马克思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发现劳动、实践是人的类本质,把人看作自由的、普遍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并系统地揭示了人的类本质的创造性、历史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是《手稿》的核心内容。该理论的提出体现了一种把握人的本质的崭新的哲学思维力式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劳动观的诞生,是人类劳动学说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通过对传统劳动观的批判,实现了从资本时代到劳动时代、从精神性劳动到生产性活动的转变。马克思劳动观全面阐述了劳动与历史、劳动与人、劳动与生活的内在关系,这为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路径。马克思劳动观在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即有助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观、践行按劳分配的正义理论和原则、处理好资本与劳动的辩证统一关系、推进劳动教育培养健全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霍耐特以承认理论开始了对社会批判理论的规范性重建,之后借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思想,将实现社会自由作为正义原则,把"承认"构建为实现社会自由的途径,完成从承认正义观到自由正义观的发展。霍耐特用承认范式取代分配范式,使自由正义观区别于当代主流正义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承认蕴含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中,社会自由蕴含在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观点中,自由正义观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政治哲学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