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洪志 《理论界》2014,(5):114-117
辽宁朝阳地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期祭坛,是该时期迎来鼎盛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祭坛。本文从祭坛的起源与演变角度切入,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祭坛的形制结构、主要特征及其蕴含的礼仪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论述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三环圆形祭坛的设计思路——"规"和"矩"并用、形制内涵——天文历法、祭祀对象——太阳,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孙柏楠 《理论界》2014,(6):111-113
活化又称激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概念,也泛指某一物质从其无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本文借用活化概念,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活化研究,意在更好地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探索、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弘扬与传承,使其从原来孤立的遗址(无活性或少活性状态)转变为可观、可感、可体验遗址(有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3.
董婕 《理论界》2012,(10):195-197
本文通过揭示牛河梁遗址布局、出土文物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分析牛河梁红山文化对中国龙凤文化、阴阳文化、玉文化、建筑风格和祭祀理念的深远影响。这种文化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为中国文化传统提供了渊源证据,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正在于其绵延5000年的连续性和强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雷广臻 《理论界》2013,(11):195-198
牛河粱红山文化遗址的主要遗迹有坛庙冢台等,标志了当时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以筑屋文化、用火能力、服饰文明、经济基础、天文历法知识、婚姻革命、祭祀礼仪等为基础,形成了一个集大成的文化高峰;红山文化女神与神庙独一无二,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所代表的群体人类为中华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牛河梁遗址奠定了中华阴阳文化的根基,尤其是玉龟文化成为《易经》文化的源头;将黄帝文化时期分为前黄帝文化时期、黄帝文化时期、后黄帝文化时期,将红山文化分为前红山文化时期、红山文化时期、后红山文化时期,指出黄帝文化的三个时期与红山文化的三个时期存在对应关系,这对于理解红山文化与黄帝文化的关系非常重要;形成以玉为纽带的会盟文化、形成完备的社会管理系统,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历史价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5,(7)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蕴含丰富的礼制文化信息,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玉礼器"。本文通过分析牛河梁遗址出土玉器的造型,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功能和文化内涵,说明牛河梁上层积石冢对玉器的使用经过社会关系的变革后形成了制度化的礼制,这种规范化了的祭祀用玉及其展示的社会差异和社会组织功能,反映了中国早期的礼制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7,(10)
随着近年来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牛河梁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价值备受关注,对该遗址核心组成部分的女神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拟从女神庙出土实物、女神庙主要功能、女神庙的重要地位及影响三方面对其核心地位做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宋志春 《理论界》2013,(7):199-204
牛河梁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5500年。牛河梁红山文化陶器与纹饰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美术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古代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最重要的印记。本文从牛河梁红山文化陶器与纹饰的分布、种类、功能及其演变规律入手,从艺术形态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陶器及纹饰的形态,进一步探讨其审美价值及其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5,(10)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作为红山文化晚期最高的礼仪祭祀场所,其建筑与文物体现了红山文化最高的文明成果,此些成果对当时周边地区的其他文明,乃至于后世的文明发展均产生了影响。本文主要就牛河梁红山文化的文明因素对后世在思想观念、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7,(11)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6000年到5000年间的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牛河梁红山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对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进行分析,解读其内涵,为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展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红山文化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广臻 《理论界》2010,(7):173-174,45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广布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的先进文化,在同时期的诸考古文化中,红山文化水平最高,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直接证据。红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是朝阳市的牛河梁、东山嘴遗址和阜新市的胡头沟遗址。  相似文献   

11.
雷广臻 《理论界》2013,(1):196-197,130
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区是怎样进行管理的,有哪些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的做法?本文通过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女神庙、山台和玉器的分析做了精彩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孙柏楠 《理论界》2013,(2):204-206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与敬重,是中国人传统信仰的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天地君亲师思想产生在红山文化牛河梁时期,作为大型、高级的史前祭祀中心,牛河梁遗址祭祀的主要对象为天地君亲师。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陶器为视角,从层位学和类型学两个维度,对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阶段遗存进行系统的分期探讨,最终整合为两期三段。重申出土矮体筒形器N2Z4B代表一独立发展阶段的认识,并将该遗迹的性质重新界定为祭坛,同时就其性质变更的意义进行阐述。首次将B型筒形器所代表的时期细分为两个阶段,提出宽带纹筒形器早于垂弧纹筒形器,并以此为线索梳理相关积石冢与祭坛的相对年代。这种以陶器为着眼点,从具体的遗迹单位出发所做的分期探索,有助于为牛河梁遗址丧葬与礼仪性遗存的研究搭建更为精确、坚实的年代学基础,成为红山文明起源与形成等重大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据悉 ,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名义 ,向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元上都为世界文化遗产。至此 ,草原名都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 ,正式开始。目前 ,我国已有 2 7处世界遗产 (其中文化遗产 2 0处 ,自然遗产 3处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处 )。元上都遗址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茫茫的草原深处 ,是一处具有文化与自然双重价值的重要遗产 ,它曾在世界历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 ,影响遍及欧、亚两大洲。目前 ,申报的第一步———申报文本的撰写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王大方…  相似文献   

15.
红山古玉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神秘的造型、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古玉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引中外无数专家学者竞折腰。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象征的红山文化的重要载体(郭大顺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我国红山古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鉴定结论公布,特别是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遗址群和玉器群的发掘而横空出世。在此之前,人们对于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所遗留下来的红山古玉仿佛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6.
董婕  朱成杰 《理论界》2012,(12):195-197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出土的鸟兽纹玉佩是鲜有的异类动物合雕题材,玉佩中的"鸟"代表天上的猛禽猫头鹰;"兽"应是地上的猛兽野猪。二者一下一上结合在一起,表示了天地交合的设计理念。鸟兽纹玉佩整体表现了天地交泰、阴阳和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元上都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元上都作为蒙古民族精神文化的永恒纪念地以及我国一处重要的“准世界文化遗产”正在被广泛认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遗址为世界遗产。”它包括文化遗产、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又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交互作用的形式,是“自然与人的联合工程”。元上都既拥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有近现代蒙古民族传统生活与实物见证,还有反映生物多样…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突出的普遍价值”是衡量某遗产能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标准。实践中,它不仅要求遗产满足相关的具体要求,还要求其真实性得以证明,且存在有效的保护管理体制。红旗渠申遗的关键即在于证明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首先应确定红旗渠以“文化景观”类遗产参加申报的方针;其次要在理论领域深挖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及其普世价值,以证明其真实性;此外,还需科学规划论证,以建立针对红旗渠的有效的保护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国际化是传承中华文化魅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遗产知名度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梳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现状、解读其价值,指出旅游国际化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文化立魂、产品彰魂、传播传魂、数字显魂、文创亮魂等方面,探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国际化发展的五大战略路径,以期为促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利用、传承及提高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有效模式,也为各地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孙柏楠 《理论界》2013,(12):144-146
对有价值的人类历史遗存进行最高级别的保护就是申遗,目前我国及辽宁省积累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丰富经验。以牛河粱遗址为中心,联合内蒙古红山后遗址和魏家窝铺遗址实现红山文化遗址群联合申遗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本文特提出关于两省(区)合作申遗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