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都X了”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基于语料库对“X都X了”这一构式的句法特点、意义及其前身进行研究,研究显示:“X都X了”中变项“X”多为单音节的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趋向动词以及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受构式中固定项“都”和“了”的影响,该构式具有“完成义”,同时根据具体语境还具有“劝勉”“强调”“感慨”“无所谓”等意义。与其前身构式“都X了”相比,两者之间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变项“X”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3.
4.
"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剖析"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基础,发现行为动词"死"的认知语义不能道出其构式实质.该构式的生命力在于"死"前后的微观论元组合,如果将其放在宏观构式中进行考察,其认知语义内涵会更加明确.这种构式可概括为"NTVN",其魅力在于它所产生的构式后果超出了人们的常规认知期待,导致人们情感的自然移情流露.  相似文献   

5.
6.
7.
"大[X]的"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构式.该构式中,"X"多为时间名词,少量空间、职务名词,其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含有顺序义;"大"表示该时间空间范围内在某些特征方面达到较深的程度;"的"表示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大[X]的"表示该时间或空间范围内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同时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负面情感."大[X]的"的构式化过程为...  相似文献   

8.
基于“X什么X”构式的多义性,构拟该构式语义类型的层级网络,即“宏观—中观—微观—构例”的图式层级。主要通过历时条件变化等历史证据、频率、语义—语用功能、稳固性四个方面进行原型解释。  相似文献   

9.
“形(动)死我了”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表明,它是一个中心义为说话者经历极度状态变化的构式。与“形(动)死我了”构式规约相联的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所表示的事件之间存在子类关系,在此基础上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整合。限定进入“形(动)死我了”构式的语义类型,统计类型频率,发现“形(动)死我了”构式中能产性最高的类型是心理感觉形容词,能产性最低的是表示人或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比较“形(动)死我了”构式与“我形(动)死了”构式,发现两者在语义上无差别,但在语用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死"的使用环境,对补语"死"的语义特征演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多义构式"V+死"由典型成员到非典型成员的扩展过程.研究发现,"V+死"搭配的宾语由生命体受事到非生命体受事再到生命体或非生命体对象,最后到生命体对象,能够进入的动词由强动作、强致使性动词到弱动作、弱致使性动词再到心理动词和性质形容词,搭配的主...  相似文献   

11.
构式化是语言的一种动态演变过程。X了用作反预期类话语标记的构式形式主要有完了坏了和糟了,其构式化动因和机制包括句法位置、经济原则、认知隐喻、重新分析。从构式义的不可预测程度和构式语言结构的紧密程度视角来分析,话语标记完了坏了和糟了分别具有高级、中级和低级的构式化等级。反预期类话语标记X了的构式化等级差异主要源自X语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在Goldberg构式语法的基本理论框架指引下,从双及物结构的基本语义“给予”义出发,根据动词本身“给予”义的强弱,将动词分为三类:动词本身有“给予”义;动词本身没有明显的给予义,在双及物构式里,通过转喻隐含“给予”义;动词本身没有“给予”义,只是在双及物构式里,使其潜在的“给予”义得以表达。并对各类动词的构式特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构式“都NP了”可以表达两种构式语义:反预期与超预期。出现这种双重解读的原因主要是学者们对“反预期”的理解不同,大多学者认为“反预期”即“超预期”,但从某种程度来说,二者具有质的不同。以“合预期”为界,“反预期”是未达到说话人的心理预期,“超预期”是超过说话人的心理预期,文章通过对预期构式“都NP了”的再解读,进一步讨论反预期与超预期的不同以及分立二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形(动)死我了”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表明,它是一个中心义为说话者经历极度状态变化的构式。与“形(动)死我了”构式规约相联的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所表示的事件之间存在子类关系,在此基础上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整合。限定进入“形(动)死我了”构式的语义类型,统计类型频率,发现“形(动)死我了”构式中能产性最高的类型是心理感觉形容词,能产性最低的是表示人或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比较“形(动)死我了”构式与“我形(动)死了”构式,发现两者在语义上无差别,但在语用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以FROWN和LCMC为可比语料库,考察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在实际语料中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英汉语中"本身具有给予义类"和"信息交际类"双及物动词在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其中"give"和"给"居首;英汉语中,使用频率最低的双及物动词类不尽相同;汉语句法的多样性导致其使用"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频率较低;语料库在"施事"和"受事"论元的分布方面差异明显,而在"与事"论元分布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X连Y都不如”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表极性否定的特殊比较构式,与表示隐含比较的“连”字句相比,构式“X连Y都不如”是比较项都出现的显性比较。“X连Y都不如”的构式义是指“X”与某一量级序列中的极小量“Y”相比,在性质、程度或者状态方面仍然比不过,表示事物在某方面极差。具有贬抑性、反预期、高程度三种语义特征,认知联想、量级序列、语义预设和比较逆反是构式义形成的语义基础,构式义产生的机制是类推。  相似文献   

18.
19.
大连方言中的“是不(是)X”构式整体不带有疑问意味,而是表示一种程度上的加重。这个意义无法从其各组分的意义推导而来,只能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从构式整体来分析。这类构式除在语法上具有典型性,也反映了使用者的特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死"可作动词(死a)、形容词(死b)和副词(死c).死a语义为"失去生命、死亡",死b语义为"表示不活动,不可改移,丧失作用"等,死c语义为"达到极点";"VP+死a+了"中VP具有[破坏义]、[致死义]、[强动作性]等语义特征、"VP+死b+了"中VP具有[固定]、[约定]、[使合拢]、[使关闭]等语义特征,"VP+死c+了"中VP具有[程度性]、[感情性]等语义特征,"AP+死+了"申AP具有[性状义]、[致死义]、[程度义]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