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栓塞误诊原因,以提高其确诊率.方法:选择我院住院102例肺栓塞患者中首诊误诊的75例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1)75例肺栓塞患者分别被依次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30.7%)、心功能不全(26.7%)、肺部感染(17.3%)等疾病,误诊率达73.5%;(2)胸部螺旋CT检出率90.3%.结论:肺栓塞的症状多,且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螺旋CT是目前推荐的一种早期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肺栓塞患者的诊治资料,提高对高龄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治技术,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总结我科2年来收治的8例高龄老年肺栓塞病例的诊治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在正确诊断后得到尽可能早的抗凝治疗,预后好。结论高龄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多叠加多种基础疾病,易误诊,且死亡率高,所以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早诊断,尽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肺栓塞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下肢DVT的住院患者诊治经过。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超声波检查后均能明确下肢DVT的部位、范围及管腔的狭窄程度。血管造影X线检查,可以反映出血栓部位管腔狭窄的表现。结论DVT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血管性疾病,外科手术、长期卧床及恶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共占76.47%;单侧肢体肿胀是下肢DVT的临床特点;超声波检查能较好的作出下肢DVT的诊断;C-RP水平提高是DVT形成的危险因子;在治疗DVT的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急性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我国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65~90岁的老年患者肺栓塞的风险变为原来的3倍,且10%的患者会在1年内复发。肝素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础治疗已达成共识。研究者表明,通过肝素监测可以发现肝素在抗凝治疗中的最适合的抗凝范围,从而更快达到抗凝治疗的目标,使患者更多时间处于治疗范围内,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本文就肝素监测在老年肺栓塞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常由感染或(和)非感染因素引起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非感染因素中肺栓塞的患者越来越多,且早期常被误诊、漏诊,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延长住院时间。近年来其相关研究已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充分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选择规范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诊断性或治疗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心血管内科常用的诊治技术。造影术后的股动脉穿刺点,目前多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术后患者需要卧床(12—24)小时。老年患者卧床时间过长,易产生不适,有形成血肿、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等风险。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我科采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Cardiva医疗公司)对12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点进行止血处理,取得了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肢的骨折脱位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血管神经损伤容易诊断,闭合性损伤尤其是血管损伤不易诊断,容易漏诊,处理棘手,不但危及肢体的存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故准确、及时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9~2008年共收治19例周围动脉闭合性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4例,年龄5~45岁,平均(26·7±17.2)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外力撞击2例;伤后就诊时间4~120 h。损伤血管部位:腘动脉15例,股动脉2例,胫腓干1例,肱动脉及尺、桡动脉1例。合并胫骨骨折12例,股骨中下段骨折3例;合并胫神经损伤3例,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1例。伴行静脉损伤7例,胸腹腔脏器损伤1例。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8例,磁共振血管显像(MRA)5例,CT血管造影(CTA)1例明确诊断,诊断血管损伤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另5例未作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加上简单的DOPPLER检查来诊断。DOPPLER为便携式检查仪,简单实用。1.2治疗方法术前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决定治疗方法,术中仔细探查游离损伤的血管。10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1例自体肱静脉移植重建,4例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8.
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肝癌的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5月采用RFA治疗的老年肝癌患者100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未发生与RFA治疗直接相关的死亡.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仅有术后发热(31例)、疼痛(37例)、肝功能可逆性损害(44例)、胸腔积液(2例)、气胸(1例)、恶心/呕吐/呃逆(5例)等一般并发症,半年、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为91.1%、78.7%,生存期延长.结论 RFA对于老年肝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偏方     
失眠、多梦睡前用半脸盆热水,加50克醋浸泡双脚20分钟,并生吃葱白1根~2根。干咳生黑芝麻15克(约一调羹)、冰糖适量,共捣碎,早  相似文献   

10.
虽然医学技术越来越成熟,但肺栓塞仍然为脑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并且该病误诊率高,因此需要引起临床重视。对脑卒中后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可进行针对性预防,并确定高危人群。而采取适宜的预防措施可降低脑卒中后肺栓塞的发生率。肺栓塞发生后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疗以及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健康教育不是随意和盲目,而是真正使患者及家属对宣教内容掌握,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达到自我监护,自我护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现通过对1例肺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6月50例使用超声诊断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50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经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6.00%,与病理诊断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脑钠肽(BNP)是心室肌合成和释放的物质,随着室壁张力的增高而释放增多。目前常常作为心衰的诊断、治疗疗效的评价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在急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患者中BNP也有升高。白介素-6,C反应蛋白作为炎性反应指标,对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压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实践应用中,CRP不受外界因素如昼夜缓解、性别、年龄等影响,但是血中BNP的浓度受年龄、性别,尤其是室壁张力等因素的干扰。因此三者联合与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压的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是在临床上最重的一型,较少见,预后差,病因不明,外用刺激性药物、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过程中骤然停药为促发因素,常并发肝、肾系统损害,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2013年6月我科收治1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经系统治疗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咳嗽是临床就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每个人一生中难免无咳嗽。就咳嗽本质而言,它是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射,藉此将气管内炎症分泌物、病原体、异物等排出体外。因此,除非严重干咳(无痰或少痰咳嗽)影响睡眠和工作外,原则上不要止咳。引起咳嗽的原因繁多,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1)气管——支气管——肺疾病,炎症、异物肿瘤均可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8,(24):37-37
很多人以为灭蚊时刺激性气味越强,消灭蚊子就赵有效,保健专家否定了这一说法。强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对烟雾、对气味、甚至对有效成分本身有一些过敏,可能会弓l起一些不适。另外对于老人,儿童、孕妇或者哮喘病人而言,由于他们都是易感人群,同样使用某种驱蚊用品别人也许相安无事,而他们却很可能感到身体不适。所以最好为他们选择那些无烟、无味、刺激性小的驱蚊用品才比较安全,同时建议大家在使用的时候要半开着窗户。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资料患者张某,男性,61岁,因"蛋白尿2月"于2012年12月27日马一乾主任门诊就诊,患者诉2月前体检查尿常规尿蛋白(+),1月后复查仍尿蛋白(+),遂门诊就诊。主要症状: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时有干咳,口干口苦,口臭,腰部痠困,小便色黄,饮食睡眠可。查体:血压120/70mm Hg,咽部充血红肿,淋巴滤泡呈簇状增生,扁桃体不大,颜面及四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血液流变学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疾病的病因研究和诊断,它对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判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90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为明显的高粘、高聚状态。现报告如下。 1.材料 (1)正常人对照组为我院作健康查体和中老年人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1岁 (40-71岁);52.1岁(40-70岁)。选择标准为无糖尿病、血液病及心、脑血管、肺、肝、肾等疾病者。 (2)糖尿病组为我院近二年内住院的门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拜糖平(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9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应用拜糖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肝肾功能情况,同时观察低血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两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拜糖平治疗老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我们评估了41例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并与77例脑梗死后无抑郁同龄患者比较,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科住院老年脑梗死患者147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