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这个战略庄严地写进党章,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大战略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鑫鹏  李妍 《理论界》2022,(6):42-4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省大学生返乡创业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对策与思路,希望能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辽宁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城乡社会学为分析视角,将城乡社会作为一个研究整体,深入探究新型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础、改革路线及其突破口,展现大城市群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中西部地区城乡协同发展样态,探索构建一种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需要的城乡平等互惠、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各美其美、和谐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以期寻求中国特色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群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才能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承认,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障,而且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价值遵循,所以必须突破培育主体重视不够、培育客体动力不足、培育环体相对失衡的困境。对此,应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引导作用、全方位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优化社会环境等方法来应对。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长效脱贫、走向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全面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率,需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文章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为主线,进一步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所内含的五大目标任务及其内在逻辑和有机联系,探讨新时期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若干问题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实现新时代"三农"协同发展的总抓手。从"时代之问""时代之蕴"和"时代之路"的总体视野给予"三农"发展"时代"观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维度。但随着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日益呈现出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各类权力或权利主体的社会行为不断经由"空间"塑造出来,"三农"问题就不仅体现为由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发展问题",而是更深层体现为由工业化、城镇化引致的"空间问题"。从"发展"到"空间"的转向,为"三农"协同发展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全新视域。当前,既有研究不仅缺乏对"三农"发展"时代意蕴"的揭示,也忽视了对新时代"三农"发展的"空间"建构。因此,在解构"三农"发展蕴含的"目标使命-战略转向-关系重构-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策略调适"等"时代蕴涵"的基础上,建构基于城乡空间结构共生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制度"协同的乡村振兴集成路径,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理路与范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三农”工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之“三重逻辑”的背景、“三个现代化”的任务与“四项遵循”的原则构成了其基本意涵。立足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把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现代治理三个基本着力点的前提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8.
罗志勇 《云梦学刊》2021,(3):112-118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通过整体推进乡村自然环境、人文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优化保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农"思想的大传承,这是基于"三农"在开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独特作用。邓小平时代"三农"工作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出发,既服务于改革开放新实践的需要,又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布局,把"三农"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中谋划,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战略视角;胡锦涛时代的"三农"工作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我国"三农"工作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务实性,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三农"工作的一次过渡,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本文围绕乡村产权、资金、人才与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在评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工作制度性建设的基础上,针对城乡融合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农村集体产权缺乏完善制度保障、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性问题凸显、乡村振兴人才缺乏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等制约乡村振兴的制度性障碍,提出要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和强化农村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旨论、使命论和核心论等,不仅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展示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实现了新时代"三农"工作思路和实践方法的创新,为开创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经历40年的改革发展,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决定、反作用和不断适应"的矛盾统一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推动我国现代乡村发展进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将进一步加快乡村发展速度,努力缩小乡村与城市发展差距,谱写我国"三农"发展的新篇章。乡村发展嬗变的同时,也推动乡村治理迎来"后乡村"时代。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全面推进和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从国家高度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出了统筹规划,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仅是实现全体农民富裕的有力举措与坚实保障,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实现形式,因而亟需在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之下,解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以集体经济带动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存在诸多问题,农民、集体“能人”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主体能力有限,包产到户经营体制的短板不利于农业生产方式与乡村治理现代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共同富裕目标不对接。为此,必须始终坚持党对“三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9,(12):208-2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各种需要。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需要从产业振兴来破题。而农业是乡村的本质特征,乡村最核心的产业是农业。只有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才会有活力,农民才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才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要求,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破解农业供需在结构和体制上的矛盾为主线,以加快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对接为基本逻辑,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原则下,探索以品牌战略调优产品结构、以科技创新调绿生产方式、以城乡产业融合调新生产体系、以社会服务规模化补齐小农户短板的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乡贤的特征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因素。在乡村空心化及精英严重流失的情况下,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亟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作为新时代的一种关系型社会资本,新乡贤是现代乡村社会资本的"人化"凝聚,也是汇集乡村振兴强大合力的重要媒介。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释放人力资本活力,既是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紧缺问题的需要,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面临的战略任务.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需参考借鉴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更要与脱贫攻坚战略精准衔接.本文所探讨的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精准衔接机制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乡村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科学、合理且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而本文所说的精准衔接机制主要由精准分类、精准均衡和精准施策等要件构成,具有过渡巩固和整合增效等功能.构建精准衔接机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应有依法振兴、协同振兴和融合发展等路径可参照选择.总之,乡村振兴也要把握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即把"小城镇"发展当作"大问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因素.能否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新的突破,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关乎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党如何领导推进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行思考,从振兴农村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造和谐社会和加强基层党建诸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精准脱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新时代我党针对"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决定。两大战略的本质规定性都是通过政府输入外源性发展要素来实现对象(乡村社会、贫困人口)的内源性发展。在两大战略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一方面,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基础和着力点,另一方面,实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依托,因此,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是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包产到户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体来看,农村发展的许多理论与政策问题没有在深层次上得到解决。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治理蓝图逐渐展开,乡村振兴的关键还是治理问题。因此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乡村发展现实与乡村振兴改革目标不对接、乡村治理结构与乡村有效治理不对接、包产到户与现代化发展不对接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正在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无法全面落实的症结所在。基于此,实现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落实好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目标,迫切需要理清乡村产业兴旺与国民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之间的关系。乡村产业兴旺,并不意味着乡村产业要为当地经济增长作多大贡献,但应进一步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当地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各地为此要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乡村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同时,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产业兴旺应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协同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作用,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乡村产业兴旺要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供动力和支撑,靠惠农强农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