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逻辑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研究主要呈现出三种路径:第一种是病因学解释,即单一论与多因论之争中的解读路径;第二种是思想史深描,即还原马克思本人危机思想发展的语境化路径;第三种是从多领域拓展,即多维度理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路径。关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什么”的探寻铺开了一条争论之路,引发了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如何发展”的回溯,纵向上有利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深化。但更重要的是,追问“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应往何处去”,这为我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田曦 《理论界》2022,(8):15-21
“六册结构计划”是马克思为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构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不仅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理论构架,也指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因而为后继者研究和批判资本主义搭建了理论框架。马克思没有完成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全部研究,后来的经济危机理论沿着马克思所阐述的经济危机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展开,即按照“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逻辑展开。以“六册结构计划”为基础考察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展开逻辑,有利于我们在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过程中把握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厘清发展与偏离。  相似文献   

3.
《新学术》2007,(4)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独树一帜,也曾产生过巨大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也日益聚焦在这一方面,并出现一大批理论成果。从目前来看,国内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渊源、内容、贡献和缺陷的认识等几个方面。阿尔都塞在诸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都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甚至触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但其保卫马克思的"初衷"并未真正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4.
刘艳玲 《社会科学》2022,(3):140-14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强调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然而对这一根源是如何被发现的,生产与消费间矛盾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以及这一矛盾如何周期性地打破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均衡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展开系统的论述。对此,有着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之称的日本共产党前最高领导人不破哲三,从马克思经济学相关的手稿入手,探寻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进一步将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理论相结合,明晰了简单再生产、流通过程缩短以及信用制度与经济危机的关系,深入解读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内核。不破哲三对马克思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理论的探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看当今世界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当前研究这一理论对于应对当今世界金融危机、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实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等进行解读和剖析,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尽管马克思没有专门系统地论述文明问题.但散布于其著作各处的论述,还是能使我们较为明晰地勾勒出他的文明理论.从文明的本质、文明演进的动力、文明体的结构层次、文明演进的历史阶段以及文明体交汇走向世界大同的趋势等方面,可以发现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文明的阐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庸俗化在马克思时代已经很严重,马克思科学研究的着力点就在于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庸俗化。然而长期以来,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一些与马克思根本不相容的观点以科学的名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大行其道,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种种困境。大量文献表明,在传统经验科学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庸俗化的重要原因。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意识到,靠再多的"证明"也说明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其精神实质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波普尔同样没有看到马克思对传统经验科学的超越,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中的新一轮庸俗化浪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日本学者柄古行人在其专著<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中主张,应该以"马克思式的阅读"方法来读马克思,作者以此为中心探索并回答了读什么、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读马克思三个紧密不可分割的问题.毫无疑问,阐明"马克思式的阅读",必将为进一步探讨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研究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林 《北方论丛》2002,1(1):46-51
本文认为,从马克思开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随着时代变化、主题转换,其理论形态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诸形态的演进.但是,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不足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创立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事.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不仅明确地指出社会生产包括了精神生产,而且明确地指出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它“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语言中”。其后,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中,把自然科学及其应用方面,也归在精神生产这一领域之内。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精神生产问题有过不少论述,这就给我们研究精神生产问题指出了原则性的东西。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写出有关精神生产方面的专著,更没有专门为我们社会主义精神生产问题留下对号入座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生产的一般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向互动、融合创新而发展起来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源起可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得以探寻,其演进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社会形态结构理论以及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当前深入分析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既有助于在新的时空背景下推进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发展,又有助于分析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关的思想精华,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基础,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生态观发展轨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他的著作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他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科学论述无不闪耀着生态智慧之光。从马克思著作的主要文本入手,对其生态思想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并对其生态思想的特点进行阐明,不仅对于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当代人类生态实践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既包含着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又不同程度地还保留着旧哲学的某些影响。这种情况使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成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和马克思主义的节节胜利,对此,资产阶级极为恐惧,他们利用1932年第一次公开发表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了近百部专著,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1)妄图以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某些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来动摇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向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者从政治上和理论上进行公开挑战。 为了粉碎资产阶级的挑战,揭露他们反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手法,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探讨研究马克思早期著作的方法论问题,以便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研究马克思的早  相似文献   

14.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已有的著作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而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零碎和不完整。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不仅包括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成的原因、表现、结果和趋势的阐述,而且包括对经济危机形成的可能性、必然性、现实条件、周期性、实质和意义的分析,还包括对当时流行的各种错误的经济危机理论进行的批判。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不仅可以很好地适用于解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现阶段的经济危机,而且也可以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危机发生的风险。总之,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现在依然具有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自然的理论,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前提。自《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发表以来,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辩证地解决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的理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之进行种种研究和解释。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尤为突出,发表了许多论述,西德的哲学家施密特还以《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为题,专门写了一本厚厚的专著。他们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解释是否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是否有道理,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淮海工学院晏维龙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发展研究"(项目号:04BJL003)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最终成果是专著<马克思流通理论的当代视界与发展>.成果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相似文献   

17.
美国哲学家诺曼·莱文在其近著《分歧的路径: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中,从"马克思主义的去黑格尔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化"的双重维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之黑格尔起源的问题。从内容上看,"去黑格尔化"主要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恩格斯有关黑格尔的话语的一种检讨,"黑格尔化"则主要是在对马克思尤其是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解读中形成的理论定位。莱文把这两个方面关联并衔接在一起,为人们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学术空间,可是,他又没有精当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因而很容易遭受质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事业的指导思想是没有疑义的,但也必须承认,正如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性真理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可能是终极性真理。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历史的演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失误与不足,便日益显露出来。然而,应该看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它的价值构成威胁的并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失误与不足,也不是它的一些原理与一些结论已经过时,而是存在于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中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三种基本路径:经典文本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从"走近马克思"到"走出马克思"。在解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存在"过度诠释"、误读的倾向;在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对"批判的批判"进行"辩护"和盲目追随的嫌疑;在探索"走近马克思"到"走出马克思"的实践中,不免陷入由"回到马克思"而"停留于马克思"的窠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迫切需要对现有研究路径进行反思与匡正:将文本书写逻辑前置于文本解读逻辑,以文本承载的马克思思想为文本解读的核心内容;辩证地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入挖掘其问题意识并透视其开放性;实现从"理解马克思"到"运用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的研究新路径,形成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困境的理论意识自觉。  相似文献   

20.
胡键 《社会科学》2013,(10):4-16
虽然世界体系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从思想发展史来看,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着很深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只有一处用到"世界体系"这一概念,而且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尚未真正形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以世界体系的眼光来分析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生活。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的本性出发阐述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逻辑、空间结构纽带和运行机制,并从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生命周期。不仅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以马克思的理论作为分析的工具,而且马克思的理论本身就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重要源头。由此可见,不能说沃勒斯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创立人和奠基者,但可以认为沃勒斯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概括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体系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才是真正的世界体系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