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培根有一句名言"读书可使人愉悦,增加文采及充实才能。"在我看来,阅读是一个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丰富别人偷不走、抢不掉的知识,而知识就是改变社会的力量。有很多人说读书无用,而在我看来,读书的用处,便是  相似文献   

2.
读书与做人     
<正>"凡才子夜读子夜,是大家常说家常。"其意境,或许"夜读子夜"就是"晚上读写想","常说家常"就是"白天走干讲"吧?读书与做人,做到这样的境界,即是"才子""大家"做官,先要做人。做人,应该读书。怎么做一个好人?要读书。"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阅读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说读MBA的是1年读书,1年找工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找工作比读书更重要。此言不假。第2年刚开始,学校里找工作的气氛立即浓厚起来,实例和上课已经不是重点话题,公司的名字成了大家的口头禅,每个人都开始为"地狱之周"的来临做紧张的准备。"地狱之周"是指每年的校园面试。每年11月份的第2个星  相似文献   

5.
<正>司马光生性不喜华靡,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住在城郊西北一个小巷中,居所极为简陋,仅能挡风遮雨。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地丈余,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其间。大臣王拱辰当时亦居洛阳,所建宅第凌天高耸,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邵康节则打趣说:"一人巢居,一人穴处!"司马光不收任何人送给他的礼,就连皇上的赏赐也不受。仁宗皇帝临终前立下遗诏,赐予司马光等大臣一笔价  相似文献   

6.
正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  相似文献   

7.
刘灿 《领导文萃》2010,(13):28-29
<正>没有人会对领导干部该不该学习产生疑问,更没有人会对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业务知识说"不"。但在"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之上,领导干部若能多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岂不更令人振奋?!而领导者要想使自己有才气,就得多读书,而且要隔三差五地读点"闲书"。古人有云"多见者博,多闻者智"。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歇后语用到领导干部读书上恐怕再合适不过了。"领导"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  相似文献   

8.
正年轻干部走上工作岗位后,正是学习锻炼、干事创业的好时候,也是打牢基础、行稳致远的关键期。因此,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年轻干部需要经历风吹雨打,尝尽酸甜苦辣,才能不忘初心前行,健康茁壮成长。一、能读得了书,不能天天想应酬建人脉虽然年轻干部是高学历、高智力人才,但不能因为学历高就自视高人一等,智商高就轻视他人,还需要冲破应酬交往的围城,挤时间读书学习,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要静下心来多读书。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说的就是"学"和"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其实,好  相似文献   

9.
正"君子坦荡荡""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生活简朴,宁可寒碜一点儿,也不骄奢淫逸。"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圣人也免不了有"过",闻"过"则喜,不遮不掩,知过改过,实属不易,足以说明孔子光明磊落、胸怀宽广。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生是伟大的。结语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取之于民、用  相似文献   

10.
正"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为了让  相似文献   

11.
正敢于讲真话,勇于说公道话,是领导干部的党性操守,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讲真话,说公道话,既是品德修养的折射,也是党性原则的诠释。讲真话,说公道话,不是什么难事,就是对则说对,错则说错,不文过饰非,不颠倒是非。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敢讲真话,说公道话,主要是"怕"字当头"不敢说",怕得罪领导给"小鞋穿",铸成无谓流血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这么多年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随便占便宜,假如非拿不可,最低限度也会说一声谢谢。读书那会儿,同学说谁谁生日请吃饭,问我去不去。我摇摇头说:我和他不熟,去白蹭人家饭不太合适吧?我同学"大义凛然"地说,有便宜不占王八蛋,非拉上我去。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我还是在路过精品店的时候买了一份小礼物。到地方的  相似文献   

13.
余竞跃 《领导文萃》2014,(23):59-61
正虽然,魏文帝曹丕说过"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样让我们这些读书为文之人倍感自豪的话;虽然,他还写过"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样情文并茂、才气盎然的千古佳句;虽然,他基本上是曹操众多儿子当中最合格的继承者,而且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是,我还是要很不客气地说:"我非常讨厌这个人,他是一  相似文献   

14.
<正>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有"认真实干"的精神,强调"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强调"少说空话、多干实  相似文献   

15.
正年少时,遇事有想不明白的地方,父亲就会对我说:"想一想,往理上想,理上通了,也就通了。"当时不明白,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慢慢地理解了,也养成了习惯,往"理"上钻。钻着钻着,倒钻出了一些感悟;读书多了,也慢慢地有了一些心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反复强调要增强理论自信。如此,就要学习和懂得理论。但目之所及,上网浏览或者看闲书的不少,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认真  相似文献   

16.
正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阕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孔子的陈国学生子张请教怎么能当官。孔子说:"多听听别人怎么说,把有疑问的地方放在一边,谨慎地谈论其他更多的东西,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看看别人怎么做,把没见识的事情先放在一边,谨慎地去做除此之外的事情,这样就能减少懊悔。基本不说错话、不做错事,就能去  相似文献   

17.
言论     
<正>领导总是"幽默地说"、"诙谐地说"、"极为风趣地说",群众总是"憨厚地说"、"激动地说"、"兴奋地说",听完领导极为风趣的话,也都是"满屋子哈哈大笑"。充满套话的话语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维。——《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朝鲜就是这样,虽然干部有的资历老一些,有的低一点,有的是党政干部,有的是军队干部,这些干部能不能发挥作用就是能不能得到领袖的信任。没有领袖的信任,他就什么也不是了。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希望,我们实施了"文化立校,科学发展"的兴校方略.  相似文献   

19.
<正> 记得,大前年有人撰文指出:演员不读书,演戏难免输。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某些企业领导读书学习的现状,进而寻思:厂长不读书,情况又如何? 据观察:当前一些企业领导厌学情况较为普遍,而其通常说法则不外乎:一、工作忙,顾不上;二、读啥书,“多少年不也都干过来了”。 工作忙,对于大多数企业领导确实不假。不过这“忙”是不是都忙到了点子上那就值得疑问。例如有些企业领导大事小事事必躬亲,大会小会会必到场;加之东西南北  相似文献   

20.
正人在一生中要读书,而且要读很多书,但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思想更成熟、眼界更开阔、思考更深邃。当然,"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但是不读书,人生一定没有高度。一个人经历再多,也不一定能看透人生。有太多的人,一辈子受尽苦难,也只能在苦难中沉浮;历经人生的波折,也只是在波折里挣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