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治理理论认为"一主多元"的主体结构是适合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转型和发展时期的结构。元治理理论主张由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单元组成主体结构;强调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担任元治理角色,与多元主体处于平等地位,只是各自的职能不同;注重多元主体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元治理理论认为地方政府充当元治理者角色,社会组织充当协调者角色,公民充当践行者角色。  相似文献   

2.
在面对多元化主体的社会治理新要求下,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扮演,与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社会主体良性互动探索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完成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完成社会管理领域"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在社会治理新模式下,浅析服务型政府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政府单一主体的监管体制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食品安全治理的需求。包含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多元治理模式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文章从政府转变角色、企业加强自律、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及各方协调机制的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食品安全多元治理体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治理的主体开始由政府这一唯一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发展。各种社会组织成为多元治理主体的重要力量。本文就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模式的涵义、必要性以及建立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模式路径选择进行简单论述,为建立这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前治理视域之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各司其职,既相互独立、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成功的治理需要三者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在多部门治理中,每个部门都活跃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但不减损政府作为社会正义捍卫者的角色,政府在三边结构中负责社会秩序的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整合多元分化的社会利益格局,促成改革共识的形成,这就要求在治理现代化中不断提升政府能力。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已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包括政府、公民、社会组织在内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系统,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存在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困境、政府间协同困境、新媒体的协同功能不强等难题。破解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主体性困境,需要以复杂适应系统为视角,推动政社协同,优化政府间协同路径,充分发挥媒体的媒介协同功能,通过多元主体的非线性互动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正>罗章、王蓓在《赋能领导力:地方治理中政府领导力结构研究的关键要素》一文中以复杂领导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多元主体、治理网络及工具创新为着力点,对政府领导力结构中的关键要素——赋能领导力进行分析,阐释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中赋能领导力与行政领导力、适应领导力的交互动态作用。地方治理中对多元主体赋能的过程,也意味着政府领导面对众多社会主体与市场主体构成的复杂治理网络应摒弃传统管理中政府部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到来后,社会治理面临着全新的生态环境,随着权力分散化、组织边界日益模糊和社会日益多元化,许多社会问题已经不能在传统的官僚制度和科层制范围内解决。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包含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治理主体,建立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和跨边界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多元治理主体互联、互补和互动,这也是实现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理论发端于古希腊时期,当时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融为一体,到了黑格尔才正式承认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界,只是地位上后者要高于前者;到了现代国家时期,出现了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三分法,从而衍生出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是公民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当代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帮手,更是政府自身治理的监督主体。非政府组织自身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建设,才能在公民社会中扮演好合适的角色,也才能发挥好政府治理的合作者的作用,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国家的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指明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公民作为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主体,理应承担起治理现代化的重任。社会治理与协商民主制度的推进,要求给予公民更多在公共场合进行商议的空间,从而使公民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必须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培育出符合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成熟的公民素质,真正发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效能。在社会治理活动中,从公民与国家、公民与社会及公民与公民的关系层面建构社会治理体系中公民素质的应然状态,有助于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治理事业。通过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组织与公民个人之间的合作,能够促使公民用符合民主法治程序的方式实现个人需求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在善治中形成公共性的累积,在社会和历史中实现公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治理秩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和谐社会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社会治理创新成为一种必然,而机制创新则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点。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应包括四个维度——权利、利益、互动、价值。理由有五点,第一,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必须保证公民权利;第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离不开利益分析法;第三,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第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需要群众价值认同;第五,四个维度辩证统一于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但目前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面临一些矛盾和挑战,如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矛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政府主导与公民参与的矛盾、政府推动与群众认同的矛盾等。对此,必须严守法治底线,从四个维度依法进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即权利的维度:以公民权利为前提,推动社会组织及公民依法参与治理;利益的维度: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引导社会组织及公民进行利益表达和维护;互动的维度:以互动协商为基础,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秩序;价值的维度:以培育法治文化为目标,增强群众对依法治理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后工业社会呼唤的是一种积极寻求合作的治理模式,政府需要引导并帮助市场和社会组织真正成长为地位平等的治理主体,重构一种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动态合作治理。动态合作治理的实现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建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根据公共服务的产品属性,确立多元主体的治理权责和合作路径;其次是在合作治理的逻辑下,建构动态的治理循环系统,从而使得合作治理能够具有长期而持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政府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转变。政府治理是指政府作为治理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与社会各方合理分享公共权力,共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目前,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政府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政府治理陷入了新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些困境,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任务。一、网络时代政府治理面临的困境网络时代信息的开放程度前所未有,公民意识不断提升,政府面临的社会问题日趋复杂,新技术的使用在为政府治理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保护作为地方政府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是一种新的路径和选择。近年来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能的转型深化有了进步之处。地方政府在法律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纳对治理有益的因素,整合政府间以及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要素资源禀赋,展开协商合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地方政府在建构治理网络上仍存在缺陷。本文以梳理主体间关系为主干,提出秉持目标一致、资源共享、工具互补的合作方式,进而得出建立多元主体治理环境网络的针对性措施,实现共赢战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精读《政治学》一书,笔者从城邦起源、政体研究、公民讨论、经济社会主张等论述背后看到了全文蕴含的社会治理思想。进而以社会治理理论为依据,以多元的治理主体、善治的价值取向、法治的管理手段、分权的管理机构等四个角度为契合点展开论证,以期对当下公共管理领域社会治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理念之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旨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社区建设与体制改革浪潮。但边缘与主流、个体与群体、异质与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和意识冲突,增加了政府推进基层治理的难度。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平台,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基层政府要着力加强社区认同建设,通过文化认同,在基层多元治理网络中发挥其价值引导、规范约束、组织动员等功能,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7.
正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主体包括国家、市场、社会和公民个人等,但是,各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是有差异的。中国有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的治理模式也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中国的治理体制中必须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政府的负责作用。对于中国而言,必须重视国家在治理过程中的作用,这里国家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雷磊 《经营管理者》2014,(25):11-13
公民参与是改善政府执政能力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随着后现代社会到来,政府治理更加注重对话与服务,而不是被动回应和管理。在中国,新技术日益普及,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促使公民更加方便快速地通过"话语指向"和表达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因此,在当前研究后现代公共行政视阈下的公民参与,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公民参与的内涵及其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从而走向多元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治理工具根据强制性程度不同分为自愿性工具、强制性工具、混合性工具,根据工具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我国政府机关在治理工具的选择和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从治理工具的使用方式看,有的政府部门过分依赖强制性工具;从治理工具的使用目的看,一度以GDP为导向;从治理工具的使用主体看,治理主体相对单一。运用好现代治理工具,要了解各治理工具的优缺点,综合协调搭配运用不同工具;要始终坚持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放在首要位置;要把公共利益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发挥公民表达机制的作用;要符合一定的伦理道德并且采用多元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累了成功经验。我们将多中心理论与协同学统合起来,运用到治理领域中,以建立一种国家、市场、社会和公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治理过程的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消除了单一中心治理存在的局限性,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