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故又称为"口眼歪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部分患者由于病情重或失治误治而疗效较差,并遗留后遗症状,形成顽固性面瘫。临床上,笔者常采用贺氏三通法配合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4,(5):34-34
河北省任丘市一读者来信问:我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面对这种情况我心里很紧张,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请问:我是患了什么病,应该怎样治疗?答:这是患了面瘫的征象。面瘫有中枢性与周围性之分。周围性面瘫的特点为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常见的病因有面神经炎、脑干肿瘤及炎症等。中枢性面瘫的特点为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而上面部表情肌运动如闭眼、皱额仍正常,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多为脑卒中所致。面神经炎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一部分病人可能与急性病毒或非特异性感染引起的免疫或变…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与致死率的疾病,常因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导致局部脑细胞坏死,引发突然昏厥、失语与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加强早期预防干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止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与重建缺失功能,提升生活质量。笔者就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的意义与时机、心理护理、吞咽功能护理、语言护理、偏瘫护理、高压氧与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相关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眼部内刺法与传统针灸方法在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方面临床对比研究,提出针灸治疗本病的更优方案。方法随机选择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确诊的60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口服或注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眼部内刺法"治疗,均连续治疗30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两组患者治疗20天后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眼部内刺法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常规针刺治疗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分析使用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效果。方法收集顽固性面瘫患者9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而观察组联用穴位埋线,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χ~2=6.429,P=0.011。结论在顽固性面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穴位埋线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痛苦,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简称CSA)又称“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直接受压或梗阻或椎动脉管壁的痉挛而引起一组临床证候群。临床上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以女性多见。针灸、电针以及综合治疗CSA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CSA的作用机理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颈肩部穴位治疗,取穴:大椎、天柱、风池、颈夹脊、大杼、肩井、天宗;试验组取穴同对照组,并在每个穴位上行温针灸三壮。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记录各个时间点的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颈痛NPQ评分、颈椎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两组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颈痛NPQ评分、颈椎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项指标,同组随访1个月与治疗2周后比较,试验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分值均上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试验组颈痛NPQ评分、颈椎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及普通针刺常规颈肩部穴位治疗颈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温针灸效果均优于普通针刺;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在疗效稳定上优于普通针刺常规颈肩部穴位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在我国目前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卒中后因卧床,患肢肌肉无力,导致淋巴循环受阻,故下肢水肿发生率极高。基于三焦理论运用补泻手法针刺足临泣穴配合肌内效贴治疗下肢水肿,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结合了针刺补泻手法,促进气血运行以治本,运用肌效贴扎促进皮下淋巴循环以治标,达到了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目的,短期内就可明显改善卒中患者下肢水肿症状,从而为进一步康复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均是中风发病时间达到30~45天,在这30~45天未接受系统针灸治疗,且偏瘫肢体尚未恢复运动功能或运动能力十分低下)随机分为温针灸观察组(n=30例)、针刺对照组(n=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主治中风偏瘫的穴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穴的基础上再加上温灸进行治疗,均治疗6周。记录患者偏瘫侧肢体开始出现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并用Fu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进步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开始恢复运动功能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值差异明显,观察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加针刺与康复训练加温针灸都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温针灸加康复训练提高得更明显,并且温针灸能迅速缩减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statins)具有调脂,抗炎,抗氧化,抗血栓等作用,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表明他汀类药物还有除调脂以外的作用,尤其在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者的重视.众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促进骨生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还具有改善骨的生物力学状况、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等作用,而他汀类药物的给药方式和剂量已成为最新的研究重点,这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BP-PC)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1969年schuknecht提出嵴顶结石理论,1979年Hall提出管石症概念。本病在我国认识不足,大多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源性眩晕”等。手法复位治疗BPPV疗效良好,近几年引起业内重视。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和研究状况如何?笔者通过万方数据网检索1980~2013年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BPPV的情况,现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基于吴中朝教授"枕项功能带"理论运用针灸治疗颈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探讨依据枕项功能带理论针刺治疗颈椎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5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观察临床症状、TCD变化,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优良率为77.5%,优于对照组总优良率62.5%(P0.05);TCD结果显示治疗组对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等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参数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脑活络针刺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可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因其难度大,费用高,病人难以接受,非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上多应用颈椎牵引、手法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非手术治疗中,给病人以必要的指导,使病人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尿酸性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痛风致死的首要病因。西医常用抑制尿酸及炎症等方法治疗,但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明显。中医以辨证论治的思路,治病求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从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方法为切入点,分别从病因病机、治法综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各60例。穴位注射组采用丹参注射液2ml,注射用腺苷钴胺1. 5mg,天麻素注射液2ml,注射风池穴(双)、颈夹脊穴(双)、肩井穴(双);针刺组采用针刺上述穴位治疗。两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3. 33%,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5. 00%,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 0. 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疗效显著,经济便捷,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在知网通过"针""灸""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等关键字、词检索近10年内以针灸方法为主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相关文献做以下总结,以研究探讨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这一疾病的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4例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西医组(54例)和中医针灸组(70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和临床症状和功能评分。结果中医针灸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西医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与西医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针灸组患者临床功能和症状评分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时机观的角度探讨了《周易》哲学对中医理论的影响,认为中医学中的审时知机、按时针刺的针刺理论,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时间针法以及冬病夏治、三伏天灸和冬令进补、三九膏方等方法都是在《周易》时机观的影响下所建构的。《周易》哲学中审时度势、知时知机、因时变通的时机观实际上也是传统中医认识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制定治疗法则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一直是前列腺癌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表达调控可以为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就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激活与抑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