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柏坡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创造性地运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大法宝",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一系列有效做法与宝贵经验的综合与提炼,具有"决胜""转型""辉煌"三个方面的特点。其核心内涵包括:"全面从严,加强党建"的党建经验、"善抓机遇,勇于担当"的军事经验、"动员协商,惠民为民"的统战经验。"西柏坡经验"既是理解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期成功之道的钥匙,也是对"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的内在逻辑阐释。它启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中,要以加强纪律为"中心一环"推动全面治党,以勇于担当为前提干事创业,以确保群众利益为赢得人心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在他的一生中,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更有重大建树。西柏坡时期,董必武不但在依法行政、破旧立新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而且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法制建设新思想,对新中国以至现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太行山东麓。西柏坡始建于唐代,原名柏卜,民国时始称西柏坡。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58年,因修建水库、革命遗址搬迁。1970年开始,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进行复原建设,复原总面积  相似文献   

4.
今年阳春三月,又迎来了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两会的召开。在这喜庆的日子里,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和会议的一些片断,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统战历史资源,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新中国统一战线从这里走来。着力打造西柏坡统战文化名片,对于深刻把握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由来,对于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的重要法宝作用,都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柏坡是毛主席、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实现了中国社会从战争转向和平、从革命转向建设、从农村转向城市的伟大转折,奠定了共和国大厦的基础。这个时期铸就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永远激励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再创辉煌。 毛泽东:“进京赶考” 自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总共1年零10个月的时间。这一时期,党中央、毛主席组织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初,我与内蒙古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协议。协议中写明:“如一方违约,而双方协商未果,应向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上诉”。我按时、按质、按量将货送到公司后,公司却没有依约付清20万元货款。无奈,我只好依协议约定向我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责令公司付款,没想到却被告知不予受理,要我到数千里之外的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不是明确  相似文献   

8.
1948年5月,中央领导机关在毛泽东同志的率领下,于革命紧要关头迁至西柏坡,开始了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的西柏坡时期。在这一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其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党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培育了曾经鼓舞当时革命斗争而且也正在鼓舞当今建设实践的西柏坡精神。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概括西柏坡精神?其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今天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所需明确的首要问题。为此,今年6月,省委党校召开了西柏坡精神专题研讨会。会上,广大理论工作者踊跃发言,就西柏坡精神的认识方法及其内涵各抒己见,提供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答案。现摘登部分同志的发言以飨读者,希望能引起同志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已逐渐完成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的转变。地方治理的发展脉络从集权行政时期、分层放权时期发展至多元治理时期和善治智治时期,其中的变迁逻辑主要体现在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实践和行为规则四个方面。地方治理的现代转向是:治理理念的善治导向,治理机制的协商民主,治理实践的多元主体培育,治理方式的智慧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54年前向全党提出的拒腐蚀防演变的大政方针与重要思想,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两个务必”思想的形成、贯彻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对于弘扬西柏坡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1948年5月,毛泽东到达西柏坡。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战争的最后胜利,将成为执政党,此时,党中央和毛泽东没有盲目乐观,考虑更多的是全国胜利后,如何巩固人民政权和开展经济建设,如何防止、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各种腐败现象。在…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我与内蒙古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协议。协议中写明:“如一方违约,而双方协商未果,应向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上诉”。我按时、按质、按量将货送到公司后,公司却没有依约付清20万元货款。无奈,我只好依协议约定向我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责令公司付款,没想到却被告知不予受理,要我到数千里之外的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不是明确  相似文献   

12.
大河镇位于省会石家庄市西北12公里处,面积63.9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耕地5万亩,总人口4.23万。镇区西南与鹿泉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获鹿镇接壤,东南与省会石家庄相连,石闫路、大宋铁路、张石高速、西柏坡高速贯境而过,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大河镇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13.
50年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以其伟大历史实践和所形成的光辉革命精神而载入党的历史史册。今天,在迎接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的日子里,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重温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弘扬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牢记两个“务必”,我们一定能够从中汲取“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从而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一)1949年春,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我们党面临着三…  相似文献   

14.
刘东杰 《领导科学》2020,(2):113-11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发展,协商民主总体发展逐渐呈现出广泛多层的重要特征。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我国协商民主从政治协商到社会协商、从精英协商到大众协商、从权力协商到权利协商、从咨询协商到决策协商四个积极嬗变上,即协商民主社会色彩日渐浓烈、人民群众成为协商民主重要主体、协商民主主体间平等化成为现实、协商民主决策功能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李芬 《领导之友》2013,(1):44-45
党在西柏坡时期分为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和中共中央两个阶段。中共中央为什么要成立一个工作委员会?中央工委主要做了哪些事情?中央工委又是何时与中共中央会合的呢?  相似文献   

16.
<正>2004年10月份,某私营企业在本厂 的电动自行车产品上使用了与另一家颇有 名气电机公司的注册商标相近似的标志, 造成了一些消费者的误认。电机公司获悉 后,向私营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局 投诉。工商局经过调查,认定私营企业在 同种商品上擅自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 似的标志,构成了商标侵权行为。私营企 业在得知构成商标侵权行为后,主动与电 机公司协商,取得了电机公司的谅解,电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创立者之一,董必武提出了诸多法治建设思想,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的农村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华 《办公室业务》2012,(16):57-58
<正>档案法制建设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档案部门的具体实践,是涉及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工程。198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20年来,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档案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档案事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依法治档还有许多路要走,因此,以创新精神搞好档案法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档案法制建设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9.
协商理论方法的综述(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地综述j协商理论与方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研究状况,评述7相关文献,从几个方面提出协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趋势,特别指出效用偏好协商理论与方法和多目标协商理论与方法及其结合可能是协商理论与方法今后研究的主要领域,不完全信息问题是各种协商理论与方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全文分上下两篇.这里是上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协商民主是中国特有国情的产物,它传承于中国传统优秀的"和合"文化,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制度化转化。当下,推进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契合。协商民主是一种法治,有利于实现社会的民主诉求;协商民主是一种善治,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协商民主是一种理治,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